首頁> 其他類型>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情緒穩定> 皮格馬利翁效應:不斷進行積極暗示

皮格馬利翁效應:不斷進行積極暗示

2024-10-11 17:35:52 作者: 曉君

  皮格馬利翁效應起源於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是一位十分擅長雕塑的國王,他做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少女雕像,並愛上了「她」。於是,他向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求助,阿佛洛狄忒被感動,就賜予雕塑生命,皮格馬利翁如願以償地和這個少女結了婚。

  情緒低落時要對自己進行自我讚美和肯定,通過正面暗示重塑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很多時候,積極的自我暗示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進而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需要徵召一批軍人。美國政府決定將關在監獄裡的犯人訓練之後,當作正規軍使用,並且承諾,如果他們可以建立軍功,戰後就可以免除牢獄之苦。

  進行訓練的三個月中,美國政府派了幾位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動員。心理學家沒有對他們進行過多說教,只是要求他們每周給家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統一:在獄中表現良好,認真接受教育改造。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三個月後,這群犯人兵開赴前線,專家要求他們在給家人的信中寫明自己在軍隊中服從指揮、在戰場上敢打敢拼。結果,當這批犯人真和敵軍正面對戰時,他們的表現毫不遜色於正規軍。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像自己在信中說的那樣。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現象,比如工作中經常被領導批評「無能」「豬頭」的員工,即使本身很有天賦,但是這種長期的心理暗示,會讓他們在心中給自己定義為:「懦弱自卑的無能之輩,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如果任務開始之前就對自己進行消極暗示,「我不行」「我做不到」,潛意識中也會很自然地認為任務根本完不成,即使硬著頭皮去做,過程會很艱辛,結果也會不盡如人意。

  心理學家馬爾茲曾經說過:「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憂愁的反應。」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期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只要我們能夠滿懷自信地為自己所想而奮鬥,最後一定能順利完成目標。

  白晗是一個胖胖的女孩,她非常羨慕「女神身材」,每一次的減肥計劃卻都以失敗告終。有一次,她看了場T台秀,模特們那「魔鬼」身材配上那時尚潮流的衣服,美得不像話。就在那時,一個想法在心中滋生:「我也要好身材,我也要穿好看的衣服,我也要美麗,我還要男朋友。」

  她再次下定決心減肥。說著容易做著難,有好幾次,她都差點沒忍住就破了「吃戒、懶戒」,但是心中的目標始終沒有動搖。除此之外,她每次吃飯、運動的時候,還總是暗示自己:「少吃一點兒,再多跑兩步。」有時候甚至會念叨出聲。

  堅持一段時間後,她完全變了一個人,用朋友的話說:「原來的你能把現在的你裝進去。」而減肥成功後的她總是笑笑說:「我的減肥方法就是不斷地暗示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那麼如何在生活中正確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呢?首先,心中要有積極的期待。如果沒有積極的期待,就很難獲得積極的結果。這個「積極的期待」還必須要簡潔、直接、明了,以便進行自我暗示時,能簡明扼要、直接有效。

  其次,心中的暗示應該是合理的,可以完成的。如果心理考量與現實情況完全不搭邊,比如「我先掙他一個億」,這樣不切實際的暗示不僅無助於目標的達成,反而會因最後達不到目標而產生心理落差,給自己徒增傷悲,打擊自信心。

  最後,積極行動。再多的暗示,沒有行動就成了空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肯定會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難,這時候,一定要在暗示的力量下堅持下去,不停想像自己成功時的情景。另外,要有意識地去豐富暗示功能,有情感的暗示往往效果更好。還要給自己定好小目標,規劃好進度,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慢慢走向成功。

  當處於不利境地時,積極的暗示就是走出陰霾的動力;如果處於順境,積極的暗示則是錦上添花。通過積極暗示取得進步之後,自信感就會牢牢紮根於心中,屬於我們自己的「皮格馬利翁」願望也終將實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