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情緒穩定> 第三章 重新審視 你內在的負面情緒 情緒管理的ABC理論

第三章 重新審視 你內在的負面情緒 情緒管理的ABC理論

2024-10-11 17:34:45 作者: 曉君

  很難想像「情緒」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還有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情緒的管理方式無非就是發泄或者忍受。

  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首創合理情緒療法中的核心理論——ABC理論。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和解釋,C代表個體的情緒和行為。按照我們的慣性思維,應當是事件A發生,導致了情緒C。但是埃利斯發現,實際上,當事件A發生的時候,基於這個事件,當事人會有自己的信念B,信念B導致了不同的情緒C。

  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兩個人對發生的同一件事情,會做出不同的解釋,導致採取的行動不一樣。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句話我們經常聽到,人們怕的不是井繩,而是當年被蛇咬的記憶。用ABC理論分析這句話,A是井繩,B是當年的記憶,C是害怕的情緒,A引起B,B引起C。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的情緒,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直接導致我們情緒爆發的狀況。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穆勛周一早上擠地鐵的時候被人踩到,踩得生疼,對方也注意到踩了穆勛,可根本沒有道歉的想法,車一到站便溜之大吉,穆勛只能無奈地搖搖頭,自認倒霉。

  穆勛慌慌張張趕到公司,已經遲到了十五分鐘,正好遇到領導在公司門口卡遲到,好不容易舔著臉面去會議室開會,誰知道自己花費整整一周時間做出來的策劃案子直接被領導否了,讓人著急的是這個否定甚至都沒有一個像樣的理由,領導似乎看都沒看。在穆勛看來,這是領導對自己遲到的報復,故意找碴。

  咬咬牙好不容易熬到假期,父母又打電話埋怨穆勛還沒有對象,假期不回家,一點兒都不孝順,雙方各執一詞,大吵一架。

  經歷了這麼多不順心的事,穆勛心中自然產生了很多負面情緒,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反應,仿佛一切不友好都是在針對自己。

  接受自己的壞情緒,關鍵在於不要放任它無限擴大。尤其在職場中,儘快恢復冷靜很重要,可以喝杯飲料、吃點甜品,或者找個熟悉的朋友發個牢騷,只有這樣才能在壓力與挑戰並存的職場中很好地生存下去。

  ABC理論中引起負面情緒的信念B往往是非理性信念。根據埃利斯的研究,非理性信念大致分為三種,而這三種之間又存在著共同點:關於自己、他人、環境。

  「必須做到最好,否則就是我的能力太差。」這樣的人容易愧疚與自卑。比如高考失敗的人,在這種信念的影響下,完全否定自己,最後一無是處。

  「其他人必須像我對待他們那樣對待我,否則他們就應該受到懲罰。」人們習慣於用這種等價交換的思維來尋求內心的平衡。

  我們想要一樣東西時就必須得到,如果得不到,內心就會痛苦。這是一種對於客觀環境的固執己見。

  而對於理論中A的解讀是徒勞無功的,事件的發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C也不過是個結果,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調整信念B。

  泰達失戀了,女友說雙方不合適。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泰達非常憤怒,甚至想報復無情的女朋友,自己明明那麼愛她,她還選擇分手,真是太可惡了。

  而同樣的分手事件發生在鄒捷身上卻大有不同,早就跟女朋友貌合神離的鄒捷早就希望跟女朋友分手,但是礙於面子問題,怕主動甩了女朋友落人口舌,所以在女朋友提出分手的時候,他還假惺惺地做出挽回姿態,實際上內心卻在偷樂。

  兩個人的事件A都是失戀,泰達的信念B是:自己明明那麼愛她,她還選擇分手,真是太可惡了;而鄒捷的信念B是:內心早就希望跟女朋友分手。所以最後的結果也完全不同,一個悲傷,一個喜悅。

  ABC理論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情緒由信念導致,自己的情緒責任完全在自己身上,因此解決情緒問題的根本在於信念B的調整。「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古希臘哲學家愛比泰德的這句話跟ABC理論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我們經常遇事怪罪別人,就是因為我們只注重從A到C而忽略了B,很多時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我們一直希望別人迎合我們選擇的結果。

  應用ABC理論來疏導和管理情緒時,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列出事件和自我認知,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引發不良情緒的事件和錯誤認知,然後找出非理觀念進行糾正,以從根本上改變情緒。往往觀念的改變並不容易,需要進行積極的暗示,適當給自己洗腦。這個理論不過是一種方法,但任何方法都抵不過內心對自己偏袒的本能,因此在運用此方法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客觀。

  其實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情緒帶來的行為後果有好壞之分。ABC理論只是進行情緒管理而並非消滅情緒,通過疏導,使情緒和主體合理化相處。只有這樣才真正意義上為情緒化行為負責,才能做好自己的主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