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10-11 17:33:58
作者: 曉君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能夠控制情緒,始終溫和待人。
有人說,成年人一生的運氣都藏在「情緒穩定」這四個字里。前段時間,貴州畢節一個高速收費站的一位女收費員被司機罵後委屈哭泣,但下一秒仍然微笑著服務,該視頻在網上熱傳,女收費員被誇贊為「最敬業變臉」。
很多不順心的事情會出現在職場或生活中,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兒打擊就鬧情緒。如果這位收費員憤然離開崗位,或把脾氣撒到別的車主身上,她就會為此丟了工作。
讓別人感覺舒服才能獲得合作的機會,所以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控制情緒。蘇軾在《留侯論》中寫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發情形毫不驚慌,無緣無故被施加侮辱,他也不會動怒。
生活高手一定是能控制情緒的人。羅伯·懷特曾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控制情緒最能體現人品。
情緒穩定第一步就是正確認識情緒。情緒周期位於積極區間時,要把握諸如樂觀、開心等機會,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做好手中工作;消極區間來臨時,切忌任由情緒發泄,以免傷人害己。駕馭情緒、跟情緒和平共處,它才能成為助力器,而不是攔路虎。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著名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菜根譚》說:「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惡有則,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無怨咨,物無分疹,亦是敦睦的氣象。」自己的身體就是一個小世界,不論高興或憤怒都不可以犯下過失,喜好和厭惡也要有一定標準,這是做人的一種調理諧和的功夫;大自然就如同養育人類的父母,讓每個人都沒有抱怨、萬物都沒有災害而順利成長,天地間就會呈現一片祥和的景象。
有時候我們很難控制情緒,反而被情緒左右人生。過度情緒化會讓周邊人都不舒服,只有掌握住情緒,才不會傷害身邊人。
這個時代信息交互更迭、層出不窮,每每打開手機、電腦,總有很多資源值得借鑑;同時困惑也出現了:看著高大上的商業大佬商業吹噓,直播平台素人變成明星,眾多草根一夜暴富,我們的情緒出現了問題,一面唾棄他人,一面懷疑自己。
有些人的表達方式比較簡單粗暴,最後栽在自己的情緒中。比如張飛沒有死在沙場,而是被情緒殺死。能力再強,控制不住情緒,最後也得不到理想結局。
人的思維可以分為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控制不住自己的人,往往讓感性情緒控制理性思維,而真正優秀的人能夠把影響大局的情緒放在一邊。有情緒是會顯得有性格,但同時也在揮霍自己的激情,不如省點力氣讓自己變好。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這就是源於內在的自信與魄力,自信的人不靠情緒表達自己。《教父》有句著名台詞:「永遠不要讓家族外的人知道你的想法。」教父的大兒子違背了教條,最終被射成馬蜂窩;小兒子不動聲色,保護了父親,報復了兇手。該隱忍時隱忍,該爆發時爆發。
在人生這個「競技場」里,即使控制不住情緒,也要學著強行控制,從而保持清醒的頭腦。清代作家李漁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是寫字:「予無他癖,唯有著書。憂藉以消,怒藉以釋。」鄭板橋受官場擠壓,鬱郁不得志時便提筆畫竹。
人的成功與自己控制情緒的能力有著密切關係,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智商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有的人之所以成功,有的人之所以未能成功,與各自的情商有密切關係。」「生氣不如爭氣」,控制情緒就是情商的要素之一。
本書從貼近生活的案例入手,賦予每一位讀者敏銳解讀情緒的能力,就不同的情緒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幫助讀者擺脫情緒困境。
約翰·米爾頓說:「一個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欲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我們無法改變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當一個人的內心時刻充滿陽光,那他心間的快樂之花將永不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