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的解釋
2024-10-11 17:22:34
作者: (英)靄理士
最後再約略說一說中國文獻中對於同性戀的因緣作些什麼解釋。
自來在這題目上作解釋的人不多,所論也多不切實,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在這方面我們也正不必期望太奢。上列圖解中共列四說,前三說都來自紀昀曉嵐的記述,後一說則出張元賡的《卮言》。人體先後天之分,中國是早就有的,不過若和近代遺傳學相比較,則和以前所稱的先後天有兩點不同。第一,先後天以脫離母體之頃為界線,而不以受胎之頃為界線,中醫的「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話用的就是舊的分法。第二,父祖的先天和子孫的先天不一定有什麼聯繫;性命是個人的,稟賦是個人的,分別受之於天,所以世代嬗遞之間,不一定有什麼關係。王充在《論衡》里談性命最詳。王氏所謂性,特別是所謂「隨父母之性」的「隨性」,頗貌似近代所論的遺傳,實際上卻依然不出「胎教」的範圍,與遺傳絕不相干。「隨性」還是個人的,不過不由個人自己負責,而由母親和一般的胎期環境負責罷了。至於漢以前的陰德陰禍之論,漢以後因佛教的輸入而發生的因緣果報輪迴之論,大都是一路的思想,即於受之於天而外,足以影響個人的先天事物,至多只是父母祖宗的後天,而不是父母祖宗的先天;父祖子孫雖各有先天,其間並無瓜葛。這並不否認以前也很流行的祖孫、父子、兄弟以至於叔侄甥舅大致相肖的說法。不過這是觀察得到的常識,而往往只限於體格方面,至於心理的、精神的以至於道德的品性,那就得適用上文的那一套理論了。(參閱拙著《人文史觀》中《人文史觀與人治法治的調和論》一文。)在下文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先天說都還談不到這些,談不到父祖的後天行為和子孫的先天品質有什麼因果關係,只談到了本人的後天行為可以影響本人「轉世」後的另一後天的遭遇,那顯然完全是個人的了。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上說:「凡女子淫佚,發乎情慾之自然,孌童則本無是心,皆幼而受給,或勢劫利餌耳。」他接著舉一個例:「相傳某巨室喜狎狡童,而患其或愧拒,乃多買端麗小兒,未過十歲者,與諸童媟戲,時使執燭侍側,種種淫狀,久而見慣,視若當然,過三四年,稍長可御,皆順流之舟矣。有所供養僧規之曰:『此事世所恆有,不能禁檀越不為,然因其自願,譬諸狎妓,其過尚輕,若處心積慮,鑿赤子之天真,則恐干神怒,某不能從。』後卒罹禍。」這就是所謂後天環境劫誘之說。
第二三兩說亦見於《閱微草堂筆記》中的一種:《如是我聞》卷三,和上文所已引的方俊官的例子是在一起的。方俊官的例子發生以後,特別是因為方俊官幼年曾經做過一個「裝新娘子」的夢,於是喜歡議論的紀氏和他一班氣味相投的朋友就不免做一番因緣上的推敲。紀氏認為是「事皆前定」,新娘的噩夢示兆於先,相公的賤業證果於後。紀氏又說:「此輩沉淪賤穢,當亦前身業報,受在今生,不可謂全無冥數。」這都是第三說,先天淫惡果報說。
紀氏的朋友里有一個姓倪號余疆的所持的論調不同。他也從做新婦的夢入手,而引晉樂廣對他未來的女婿衛玠所作夢的剖析的話(見《晉書》樂廣本傳及《世說新語·文學篇》)加以發揮說:「是想殊殆,積有是想,乃有是夢,既有是夢是想,乃有是墮落,果自因生,因由心造,安可委諸夙命耶?」這就是第二說,後天的意志墮落說,是一個從現在所謂自由意志方面覓來的解釋。當時還有一個朋友姓蘇號杏村的,又加以評議說:「曉嵐以三生論因果,惕以未來,余疆以一念論因果,戒以現在,雖各明一義,吾終以余疆之論可使人不放其心。」紀氏也承認倪氏的話比較能「整本清源」,意思也就是說,一念不入於邪,則種因食果,不特今生不至於墮落,來生也不至於遭受業報而淪於微穢,那就成為第二與第三說的一個綜合了。
關於葉舒崇的例子,張元賡認為那所愛的俊童就是某氏閨秀的後身,所以在他的詩里有「……今日迸形心內死,來生端的要相逢。忽忽年華十六春,公車山左走黃塵,馬前來得人如玉,宛似曩時夢裡身……直教兩世婚姻續,昔女今男事更奇」等句;前兩句指前一世,中四句指後一世,末兩句合論兩世。因緣前定,自唐人小說中《定婚店》一類的故事流行以後,本來已經成為民間信仰里很有力的一部分,如今添了輪迴之說,更進一步地認為:前定的婚姻,如果今世不能完成,來世定可以實現,也未始不是邏輯上應有的事;不過前一世是女的,何以後一世轉而為男,追溯因緣的人卻不求甚解地忽略過去了。這就是根據因緣輪迴的第四說。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四個解釋里,不用說,第一個是始終有它的地位的。第二個就有問題,除非我們相信意志有時可以絕對自由。第三第四兩說我們在今日已不能下放棄,而代以遺傳之說,這在拙譯靄理士《性心理學》的第五章里已有詳細的介紹,在此無須再加論列。還有一說我們應當注意的,就是四個解釋都單單照顧到被動的同性戀者那一面,而與主動的同性戀者全不相干。何以某巨室特別愛好孌童,處心積慮地專以蓄養與培植孌童為事?方俊官之所以成為同性戀的對象,固有其內在的理由,但戀他的人又是些什麼人?這些人又是怎樣來的?這些人和尋常不喜歡「南風」的人又有什麼區別,這區別又從何而來?葉氏俊童的出生固然由於某氏閨秀的愛念所喚起,即所謂「冥緣相續,皆此愛心不忍舍割之所致也」,但何以葉舒崇一面既能表示異性之愛於前,與常人無殊,而一面也能發生同性之愛於後,至知命之年而猶不衰?這些都是四個解釋所未能答覆而有待於近代科學的性心理學來答覆的問題。
1942年12月25日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