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2024-10-11 17:22:15 作者: (英)靄理士

  1這不用說,不論古今中外,不論經驗或科學,所見是完全一樣的。

  2這又是古今中外相同的,中外所不同的是,也許西洋用在比較抽象的理想上多些,而我們則用在比較實際的人事上多些,譬如說,國君求賢若渴;又如《詩經·國風·汝墳》說:「未見君子,惄如調飢。」後一個例子又多少暗示給我們看,不但食慾可以適用饑渴的字樣,性慾也可以借用。

  3見理氏所著書《一個未開化部落的飢餓與工作》(Hunger and Work in a Savage Tribe) 。

  4這三條可能的大路,在以前的中國,第一條可以說我們是否認的, 第二條是默認的,第三條是公認的,即在我們的民族文化里,真正公認為一條堂堂正正的大路。讀者對於這一層如尚有疑問,可把《詩經》的《國風》部分再仔細地讀一遍,對於毛萇的一些序文,特別是在《關雎》一詩的序文,再低佪諷誦一過。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5靄氏這一段議論當然也是適用於一般的文明社會,不過就中國而論,第三點的適用程度究不若基督教統治下的西洋社會為甚,一樣是束縛,禮教的總不若宗教的那般嚴密。這種程度上的差別是要我們體會的。

  6安斯蒂是一位早年的精神病理學家,也是一位婦科專家,靄氏在這裡徵引到他,是因為他在五六十年前所著的一本《神經痛》(Neuralgia) 里,已經看到性慾是一個富有動性的東西。靄氏在他的《研究錄》里時常徵引到他,並且把他推崇得很高,認為他是後來弗洛伊德的升華論的一個前驅。

  7關於興氏,參看上文第六章第四節及同節的注5。

  8康氏著一書叫作《人格中自主的若干成因》 (The Autonomic Factors in Personality) 。

  9詳見容氏的《分析心理學》(Analytic Psychology) ,又《下意識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e Unconscious) 。

  10見伯特所著文《英國優生雜誌》(Eugenics Review,1918年1月號)。

  11見麥氏所著理學教本《心理學:行為的研究》 (Psychology:The Study of Behaviour) 。

  12見加氏書《心理在動作中》(The Mind in Action) 。

  13見弗氏《論文集》第三輯中《一個幼稚性的神經病態》(An Infantile Neurosis) 。

  14參看上文第六章第一節及同節注5。

  15見加氏的《心理在動作中》。

  16見瓊氏的《精神分析論文集》

  17天主教論死後生命,分三界,普通的地獄最下,其次為滌罪地獄,亦稱滌罪所,再上為天堂;人入天堂以前,必須經過滌罪地獄的火的一番鍛鍊。

  18原文於此用「物質的」一詞,而外加引號,這對於西方的讀者是有很清楚的意義的,而於中國的讀者則否;西方文明,特別是在基督教教義的薰陶下,把心與物,或靈與肉,劃分得特別清楚,所以靄氏用此一詞。今改譯為「塊然一物的」。

  19格氏這篇論文叫作《升華、替代與社會的愁慮》(Sublimation Substitution,and Social Anxiety) 載《國際精神分析雜誌》,1931年7月號。

  20靄氏這句話有語病,難道對於但丁,妻子和家庭便是接受廢棄的欲力的尾閭麼?譯者以為這在但丁自己也未必承認。

  21靄氏於升華的理論,雖說得相當小心,但譯者還嫌其過於肯定。譯者比較更能接受的是希爾虛弗爾特的看法。近年以來,這方面的性心理研究也還不少。抗戰開始前不久,譯者曾經讀到美國史密士女子大學生物學教授帕夫希萊(Prof.Pavshley)的一本新書叫作《生殖的生物學》(The Biology of Reproduction) ,他在結論部分也談論到升華的可能與升華的效用,他徵引了一種關於大學研究院青年的研究,認為這種青年的性慾,十之八九總有一些不規則的宣洩的方法,並不完全受到抑制,因此他們的智力活動究屬有幾分是從升華而來,還是一個疑問。

  22關於本節,赫伯特的《生命與藝術中的潛意識之地位》一書也值得參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