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的「不治之症」
2024-10-11 17:11:28
作者: 心一
對於暗示,在《心理學大辭典》里是這樣描述的:「通過某種手段使人不自覺地接受某種觀點、信念、態度或行為模式的影響,從而在心理狀態或行為上發生相應變化的過程。」可見,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那麼,人為什麼會不自覺地受到別人的影響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對人進行決策和判斷的心理過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實,人的判斷和決策,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境限制之後做出的。這樣的判斷和決策,我們稱其為「主見」。
一個「自我」比較發達、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有主見」「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沒有萬能的自我、更沒有完美的自我,這樣一來,「自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也並不總是「有主見」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給外來影響留出了空間、給別人的暗示提供了機會。
但是,存在外來影響的空間以及易受暗示的機會,並不等於一定會受到暗示。暗示的成功,還需要一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須存在針對外來暗示者的自卑——覺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覺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應該向其討教、自己必須接受他的判斷、自己必須接受暗示者的影響。
可見,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現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反射。」從心理機制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於這項內容。
當然,這樣的心理過程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識到,這些心理過程通常都發生在潛意識當中。所以,暗示作用通常都發生在不知不覺中。
這種對於自主判斷的部分放棄,是有一定適應意義的。它可以使人們能夠接受智者的指導,作為不完善的「自我」的補充。這是暗示作用的積極面,這種積極作用的前提,就是一個人必須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見,暗示作用應該只是作為「自我」和「主見」的補充和輔助。
表面上看,有些積極暗示似乎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實,積極暗示對於被暗示者的作用,就像「畫龍點睛」。比如,如果一名運動員的成績已經非常接近世界紀錄了。這時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師在旁邊輕輕暗示他:「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這一暗示,激發了他全部的潛能,使他在比賽中真的得了第一。這樣的積極暗示,起到的就是畫龍點睛的作用。相反,一個末流運動員,由於實力有限,即使「暗示」做得再完美、效果再佳,也難以創造奇蹟。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我們在生活中無時不在接收著外界的暗示。比如,電視GG對購物者心理的暗示作用。在無意識中,GG信息進入人們的潛意識。這些信息反覆重播,在人們的潛意識中積累下來。人們購物時就會不自覺地受到潛意識中這些GG信息的影響,從而左右購物者購買傾向。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當人們處於陌生、危險的境地時,便會根據已有的經驗,捕捉環境中的蛛絲馬跡來迅速做出判斷。這種捕捉的過程,也是受暗示的過程。人人都會受到暗示,只不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接受暗示的程度會有所不同。因此,人們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壞來判斷,它只是人的一種本能。
人們為了追求成功或者逃避痛苦,會不自覺地使用各種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難臨頭時,人們會相互安慰:「快過去了,快過去了。」從而減少痛苦。人們在追求成功時,會設想目標實現時的美好,勾畫出一幅激動人心的情景。這個情景就對人構成一種暗示。它為人們提供動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英國作家索利恩所著的心理小說《新鮮空氣》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主人公威爾遜喜歡新鮮空氣的程度,無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芬蘭的一家高級旅館住宿。那年冬天奇冷,因而窗子都關得嚴嚴實實的,以防寒流襲擊。儘管房間裡舒服無比,但威爾遜一想到新鮮的空氣一絲都透不進來時就非常苦惱,輾轉難眠。
到了最後,威爾遜實在無法忍受,便撿起一隻皮鞋朝一塊玻璃樣的東西砸去,聽到了玻璃碎裂的聲音後,他才安然進入夢鄉。
第二天醒來,展現在他眼前的是完好無損的窗子和牆上破碎的鏡框。
暗示不僅對人們的心理或行為產生影響,還會引起人們的生理變化。在實驗室里,反覆給被實驗者喝大量的糖水,經過檢驗,可以發現其血糖增高,出現糖尿並且尿量增多等生理變化。後來,不給糖水,實驗者用語言暗示,同樣會發生上述生理變化。這一實驗表明,語言暗示可以代替實物,給人腦以興奮的刺激,雖然被實驗者並未喝糖水,但大腦仍然參加了體內糖的代謝活動。
有人曾經做過「人工印記」的實驗。用郵票大小的濕紙片貼到被試者的皮膚上,告訴他說,貼上之後這塊皮膚就會發燒。不一會兒,揭去紙片,皮膚果然變紅了。還有人將一枚金屬硬幣放到暗示者的手臂上,暗示說這塊硬幣剛在火上烤過,會把皮膚燙起泡來。沒過多久,硬幣下面果真「燙」起了水泡,呈現了二度燒傷痕跡。
許多生機勃勃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後(特別是「不治之症」如癌症等),精神立刻萎靡不振、臥床不起、不思飲食,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在短時期內死去,其中很大部分就是由於暗示。
瑞典一位老婦人只是患了感冒,但由於教堂牧師在一天內探望了她三次。這位老婦人便懷疑自己是患了絕症。幾天以後,她便因精神崩潰而去世。所以,當你去探望、護理病人時,請千萬不要放悲天憫人的表情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