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與減薪的權衡
2024-10-11 16:45:46
作者: 徐文
據某報報導,前段時間某城鎮發生了一件怪事:
該地區農貿市場一個米店的店主掛出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招牌:顧客每買本店一袋大米,都要同時買一小袋沙子。
見過搶劫的,可還從來沒見過這麼明目張胆索財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店主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他解釋了其中的原因:原來該市場上銷售的大米普遍摻有沙子,摻沙子率最高達到了30%,平均也達到了10%。這家店的店主怎麼也不願意昧著良心賺錢,可在周圍同行都摻沙子的浪潮中,自家店的生意舉步維艱,連生存都要維持不下去了。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無情的市場法則和經濟壓力面前,店主選擇了同流合污。但他還是不忍心把髒兮兮的沙子摻進白花花的大米中,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那一幕。
有人貶斥店主的這種類似於明搶的惡劣行為為缺德,店主反駁說:「真正缺德的是那些把沙子摻進大米里的人,我也是被逼無奈才出此下策啊。我這麼做等於是把沙子給你們揀出來了,不硌你們的牙,省了你們的事,再說我也就搭了個市場上的平均數啊。如果不搭這沙子,我哪來的生意啊(因為不摻沙子的大米價格會高,賣不動),我又靠什麼生活下去啊?」
這種現象套用一個經濟學定律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它描述的是這樣一種歷史現象:在鑄幣時代,若市場上有兩種貨幣:良幣(成色好、分量足的鑄幣)和劣幣(低於法定成色或分量的鑄幣),只要兩者所起的流通作用等同,人們就傾向於使用劣幣,而將拿到手的良幣收藏起來,或者積累起來重新鑄造成數量更多的劣幣。久而久之,良幣就退出了市場,而只留下了成色不好或分量不足的劣幣在市面上流通。
通俗地說,「劣幣驅逐良幣」就是指人們更願意使用壞錢而不是好錢,結果壞錢把好錢排擠出了流通市場。道理很簡單,比如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都會選擇性地先掏出錢包里的舊錢而留下票面較新的錢幣。
在存在大量制度漏洞,缺乏監管的市場中,僅僅依靠市場自身的調節機制,很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家公司因經營不善而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所有員工減薪20%;二是公司裁員20%。從逆向選擇的觀點出發,公司負責人應該選擇後者。原因如下:
假如公司領導選擇前者,號召所有員工同舟共濟,全體減薪20%,如果沒有極其過硬的企業文化做支撐,公司很難以此辦法渡過難關。因為公司現在處境不佳,前景不明,有能力的員工最有可能選擇辭職而去找薪水更高的工作,因為他們依靠自己過硬的技術或人脈關係比較容易找到工作。而留下的只是一些丟了這個飯碗,就很難再找到別的飯碗的平庸的「檸檬」。
就是說,所有員工減薪20%的措施可能會造成對公司發展不利的逆向選擇現象,越是想要留住的員工,其離職的可能性就越高。相比較之下,裁員20%就沒有了這種擔心,並且還可以淘汰表現最不理想的員工,在員工之間形成一種無形的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