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心理學與博弈論> 想得太多會毀了你

想得太多會毀了你

2024-10-11 16:45:39 作者: 徐文

  霍布森選擇其實就是沒有別的選擇。別無選擇雖然令人無奈,但卻沒有太多的顧慮,你只能這樣走下去,就如亞當只能愛夏娃一樣。太多的選擇卻往往令人眼花繚亂,雖說有選擇比沒選擇要好得多,但要從諸多選擇中找到最優選擇卻並非易事,甚至會出現「食物面前餓死」「活人讓尿憋死」的荒唐事。

  《拉封丹寓言》中一篇題為「布里丹的驢子」的故事,說的就是這麼一件食物面前餓死驢的稀奇事。

  一位名叫布里丹的法國哲學家養了一頭毛驢,還真是應了那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說法,哲學家養的毛驢就是和普通人養的不一樣:這頭毛驢特別喜歡思考,做任何一件事之前總要經過深思熟慮,連吃飯也不例外。

  有一次,主人外出辦事要天黑後才趕得回來,就打破了一頓飯放一堆草料的常規餵法,而將兩堆稻草一併放在了這頭毛驢面前,作為它的中餐和晚餐。這下可把這頭愛思考的小牲口給難住了,馬上就十二點了,毛驢餓得發慌,可卻不知從何下嘴。這兩堆稻草無論從體積上來說,還是從色澤上來看,都不相上下,因而它無法分辨出誰優誰劣。這使得毛驢無所適從,沒有理由選擇先吃其中的一堆而後吃另外一堆。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終不知道應該先吃哪一堆才好。

  可憐的毛驢忍著餓肚子的痛苦,站在原地不能舉步,數量、色澤、老嫩程度,等等,毛驢一絲不苟地對眼前的兩堆草料進行著全面分析,猶猶豫豫,來來回回,最後竟在兩堆美味的稻草面前活活餓死了。

  布里丹毛驢的困惑也常常折磨著聰明的人類。

  比如,經常被人提及的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婆和你的母親同時掉進河裡,你會先救哪一個?」被問話的那個男人此時就處於一種類似於毛驢的處境之中。

  就算你可以把兩個人都從河裡救出來,但這個「先」字卻是要命的,它包含著一種孰近孰遠的抉擇在裡面。

  有人會說應該先救母親,因為老婆沒了可以再娶,而親娘卻只有一個;也有人持相反的觀點,認為應該先救老婆,因為陪伴自己度過後半生的是年輕的老婆而不是年邁的老娘,況且,即使可以再娶,但愛情卻是不能被克隆的,是唯一的。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讓男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竟被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給出了簡單而乾脆的答案:「用得著考慮太多嗎?哪一個離我近我就先救哪一個啊。」

  不錯,也許這就叫抉擇,抓住剎那間離自己最近的東西。抉擇是不等人的,不要為了奢望得到最理智、最正確、最完美的結果而猶豫不決,在剎那間你本能地認為應該選擇的就是正確的,而且永遠都不要回頭。

  又如,現在大學生、研究生的心理疾病發病率要遠遠高於一般人。為什麼呢?難道真的是他們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己給自己找不愉快嗎?當然不是,發病率高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的學歷高,社會地位高,擁有比常人優越的現實條件,這就意味著他們有廣闊的選擇空間,而可供選擇的機會越多,他們內心的掙扎就越厲害,內心的矛盾衝突也就越多。由此看來,他們不就是一頭被知識武裝了頭腦而又被現實沖昏了頭腦的布里丹毛驢嗎?

  就拿擇業來說吧,文化水平低或者沒有什麼專業技術的一般人,可供他們選擇的範圍很小,只要有一份可以餬口的活兒干,他們就會很樂意地去做;而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研究生就不同了,他們可以從事的工作很多,自由選擇的空間很大。「究竟要選擇做什麼工作呢?」他們開始了強烈的心理掙扎,心理疾病也由此而生。

  選擇是不容易的,做出選擇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對比分析過程。以下是關於選擇的幾點原則性建議:

  ◇放棄完美化的要求,從現實入手

  供我們選擇的多種備選方案,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都需要我們做出相應努力之後才有可能變成相對較好的。你根本做不出最好的選擇,因為它根本不存在。所以,從現實狀況入手,立即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讓自己別無選擇,果斷下手

  供我們選擇的所有方案都各有利弊,我們往往無法精確地衡量每個方案的利弊大小,一時難於做出抉擇。但與其花太多的精力去做細緻的比較,倒不如根據自己的偏好果斷選取其一,然後集中自己有限的精力,專心致志地為之拼搏,可能會使我們獲得比較豐厚的回報。如果長久地處於猶豫不決的狀態,則可能導致種種不良的後果。

  ◇推遲大的決策,從小處著手

  有些不良後果是因為當事人掌握的信息不充分而過早地做出最終決定所致。比如,24歲的某男,與某女接觸不久,便墜入情網,下了定論:她就是自己一生要找的人。於是勿忙結婚,婚後才發現她並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並且還有許多自己容忍不了的缺點,後悔呀!

  倘若那位男士在婚前生活的點滴之處對對方多一些了解,就可以對她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也就不會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了。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小選擇須趁早,大選擇宜推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