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課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2024-10-11 16:42:14 作者: 盛唐

  法國有一位哲學家叫做布里丹,他養了一頭小毛驢。為了養活這頭小毛驢,布里丹每天都會向附近的農民買草料來餵。

  一天,送草的農民好心地多送了一堆草料來,可是,農民的好心卻讓小毛驢為難了。站在兩堆完全相等的乾草之間,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終無法分辨哪一堆好。於是,毛驢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考慮顏色,一會兒考慮新鮮度,來來回回很多次,它都無法做出最後的選擇。最後,這隻毛驢在無所適從中餓死了。

  由於毛驢同時考慮的因素太多,最終無法進行決策。後來,人們將這種決策過程中的搖擺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稱為「布里丹毛驢效應」。

  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遇見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想得很多,很全面,恨不得將所有可能牽涉到的因素都考慮進去,結果,往往搞得自己在眾多選項中難以抉擇,甚至最後失去了做決斷的絕佳機會。

  在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中,有一則和「布里丹毛驢」相似的故事:從前,有兩個牧童,他們在深山裡發現了一個狼窩。母狼外出捕獵,狼窩裡只有兩隻狼崽。於是,兩個牧童各抱走了一隻狼崽。

  母狼發現後,一路追趕他們。於是,兩個牧童分別爬上了兩棵大樹,兩棵大樹之間相差十幾步。當母狼趕到的時候,其中一個牧童在樹上掐狼崽的耳朵,弄得它嗷嗷叫,於是,母狼跑到大樹下,氣急敗壞地嘶喊著,用爪子胡亂抓著樹皮。

  

  一會兒,另一棵樹上的牧童也將狼崽掐得嗷嗷叫,母狼聞聲跑到另外一棵樹下,喊得更大聲,更用力地抓著樹皮。牧童輪換著弄疼狼崽,讓狼崽尖叫,於是母狼在兩棵樹之間來回奔跑,最終累得氣絕身亡。

  和布里丹毛驢餓死的命運相似,如果這隻母狼放棄兩隻狼崽都要營救的想法,專心地守在一棵樹下,最後一定能夠救回一隻狼崽。可是,由於它一隻都不想放棄,於是中了兩個牧童的計謀,最後非但失去了狼崽,還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在職場中,像布里丹毛驢,或者母狼這樣的員工並不少見。他們總是在做選擇時考慮得太過全面,將所有的利害因素都考慮進去,希望利用最全面的資料做最正確的決定,可是,等到他真的分析清楚,想得明白了,大好的機會已經被那些當機立斷的員工搶走了。

  就像人們對「當妻子和母親同時掉進水裡,你先救哪一個」的討論一樣,在情感上,它是一個很難選擇的問題。無論你考慮得多全面,總有一方會受到傷害。可是,當洪水真的來襲時,不管是作為丈夫,還是作為兒子,一定是誰在身邊先救誰。如果在那個關鍵的時刻思考「母親重要,還是妻子重要」的問題,最後恐怕一個都救不到。

  在公司里,作為典型天秤座的王國輝總是陷入無比艱難的選擇中。王國輝長得一表人才,平時也非常熱心,喜歡幫助有困難的同事,因此,許多人都願意和他做朋友,但是,面對眾多的交流對象時,他往往不知道該選誰?當同事之間發生爭執時,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多數時候,他就像患上了選擇恐懼症一樣,在天秤的兩端搖擺,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平衡狀態。

  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同事們紛紛下班,王國輝也正準備回家。這時,一位同事找他出去喝酒,另一位同事請他幫忙檢查一下電腦程式。他知道,找他喝酒的同事,是將他看作朋友,希望能夠一起玩樂;找他幫助的朋友,知道他是一個熱心的人,只要有困難,總是第一個想到他。

  可是,王國輝不想得罪任何一個人,畢竟,他分身乏術,接受喝酒的邀請,就要拒絕幫忙的請求。為了兩方面都不得罪,王國輝推說自己有事要忙,拒絕了兩個人。結果,他不是誰也沒得罪,而是兩個都得罪了。從此以後,沒有人找他喝酒,也沒有人請他幫忙了。

  除此之外,因為王國輝的人緣很好,當同事之間發生爭執的時候,他們也會找他來評理。可是,他最害怕的就是在兩者之間做選擇。最初,王國輝想要做一個和事佬,他說:「大家同事一場,不用什麼事兒都這麼較真吧!我看,你倆這事兒就這麼算了,要麼這樣,我請你們吃飯吧!」

  兩位同事的確吃了他請的一頓飯,可是,最後依舊沒有饒了他,還是要他在兩者之間選一個。他還是不想得罪人的態度,左攪攪,右攪攪,結果呢,他力氣沒少花,時間沒少搭,還請客吃飯,同事也沒有領他的情,還一直稱他是「人精」,實在太會做人了。

  面對二選一的情況時,有時候是我們本能偏好的選擇,有時候是面對客觀情況,不得不選。無論怎樣,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像布里丹毛驢一樣餓死,即使像王國輝那樣的「和事佬」,總有一天,也需要在兩者之間進行一次果斷的決策,選擇吃飯或者幫忙,或者選擇到底支持哪一方。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於是,我們不僅不能逃避選擇,甚至還要果斷做出決策。事情總有輕重緩急,當面對同事的邀請時,可以根據緊急的情況來決定。當然,如果選擇支持哪一方,或者在工作中選擇哪一種方案,則需要對具體的情況進行分析。不過,在大多數重要的決策中,往往沒有時間讓人充分思考,於是,我們就需要聽從內心的聲音,用最直接的判斷做最果斷的決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