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不要熄滅熱情的火焰

2024-10-11 16:40:28 作者: 盛唐

  英國的舞台劇導演斯蒂文·德奧瑞將麥可·坎寧安的小說《The Hours》搬上了大熒幕。小說的情節變化不大,卻因為有了三位影后級演員的加盟,讓小說的故事更加精彩了。

  電影講述了三個女人在一天之內的故事——三個不同時空的女人。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弗吉妮婭·伍爾芙住在倫敦郊區休養,開始寫作她的最後一部小說《達洛維夫人》。這個天才的作家被旺盛的創作力支配的同時,還遊走在精神崩潰的邊緣。長久以來,她都在忍受抑鬱症的困擾,這一天,她發現自己懷孕了,情緒再次陷入沮喪。

  蘿拉·布朗,一個生活在二十世紀的家庭主婦。住在洛杉磯的家裡,她正在閱讀伍爾芙的《達洛維夫人》。這本書改變了她的許多想法。這一天,她正準備為丈夫的生日舉辦派對,同時,肚子裡懷著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可惜,蘿拉·布朗和伍爾芙筆下的達洛維夫人一樣,萌生了自殺的念頭。

  克拉麗薩·沃甘,二十一世紀的出版社編輯,一個現代版的達洛維夫人。克拉麗薩居住在紐約,深深愛著她的前男友,一個才華橫溢,卻瀕臨死亡的詩人。她的朋友喜歡稱呼她達洛維夫人,因為她和達洛維夫人有著一樣的名字——克拉麗薩。

  電影用「達洛維夫人」作為線索,聯繫起生活在三個世紀的不同女人。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女人身上,導演在講述女性主義、女同性戀等先鋒話題之外,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人生和生活的本質。

  

  伍爾芙給丈夫留下了一封遺書,然後在大衣口袋裡裝滿了石頭,走向了河流中央。蘿拉·布朗為丈夫烤好了生日蛋糕,將兒子託付給鄰居照顧,一個人來到了旅館。在臨死前,她躺在床上閱讀《達洛維夫人》,做著生與死的最後抉擇。克拉麗莎為前男友舉辦了一場晚會,當晚目睹了他跳樓自殺的情景。克拉麗莎茫然無措地看著他的屍體,不知道如何處置。

  導演為三位女子安排了不同的生活,卻讓她們走向了類似的命運結局。表面上看,伍爾芙的自殺是因為不堪忍受愈發嚴重的抑鬱症;蘿拉·布朗的自殺是因為她厭倦了家庭主婦的生活;克拉麗莎的前男友自殺是因為他無法忍受身體受困於病魔,才華無法施展的命運。歸根結底,導演帶領觀眾探討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當我們看透生活之後,要怎樣選擇?死亡,還是生活下去?

  許多人說,這世界的樂趣就在於看不透。看魔術非常有趣,覺得魔術師的技法神奇,宛如神助,解密了,知道一切都是假的,就失去興趣了;看推理小說,案件懸而未決的時候最過癮,看到最後,知道了結果就味同嚼蠟了;男女相愛,雙方都在猜測的時候最迷人,互相追求的時候很刺激,一旦有了結果,就失去了感覺,平淡的生活更成了愛情的殺豬刀。

  年輕人往往都是野心勃勃的,有自己的理想、目標、想要的生活。所有人都在期待,有一天真的變得不普通了,比如,從一個窮光蛋變成一個富有的人,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伙變成一個眾人艷羨的社會名流,那時,就不會再煩惱於生活的瑣碎、心靈的煩悶和縈繞心頭的虛無感。

  當人到了四十歲、五十歲時就會發現,即使已經名利雙收,也無法擺脫普通的生活。家財萬貫也不過是一個有錢的普通人,位高權重也不過是一個有權的普通人,沒有人能逃脫有限的時間和不斷衰老的肉體,更沒有人能逃脫死亡,因此,錢鍾書才會發出人生虛無的感慨:目光放遠,萬事皆悲。

  生活在三亞的林之喜歡駕著小船出海。年輕時,每次他失戀的時候,失意的時候,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的時候,他都會駕著小船,駛到海中央。看著漫無邊際的海水,灰濛濛的海岸線若隱若現,這個時候,除了生死的念頭,沒有什麼能夠干擾大腦。他說:「只有這樣,才能確定你是不是真的戀生?」

  二十幾年過去了,林之的生活三起三落。做生意失敗過,被妻子、朋友背叛過,五十五歲那一年,他贏來了事業的成功,打敗了多年的對手,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成功企業家。可是,他突然變得空虛起來。十幾年來,他為了出一口氣而活,為了取得成功而活,他努力奮鬥,用心鑽營,成功之後,他卻開始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他說:「這生活我已看透,毫無留戀,不如去死。」

  這一天,他再次駕船出海。海面無風,他靜靜坐在小船上。視野內除了墨綠色的大海,空無一物。林之心想:「就這樣吧,一個海浪過來,打翻了船,我淹死在海里,一切都結束了。」他等了一下午,漲潮時分,海水開始翻湧。當一個不小的浪將他從小船上掀入海中時,林之本能地拼命掙扎,用盡全身力氣才重新回到船上。

  林之不禁笑自己:「你還真是個懦夫,不過是死亡而已,難道這不是你求的嗎?」過了一會兒,他突然想明白了:「縱然生也無益,這身體卻尚未決定死亡,或許,我的生活還沒完,回去折騰幾年,再來試試。」

  羅曼·羅蘭說:「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然而,看透生活還能繼續熱愛生活是很難做到的。當一個人經歷了喜悅、沮喪、成功、絕望之後,生活就變成了嚼過的甘蔗渣,毫無滋味,而且令人唾棄。

  除非,身體中尚且有熱情的溫度存在,在一種舉重若輕的狀態下,不再激動,不再鄙夷,用理智控制生活,明白是非,又收放自如。在生命的火焰下洞察一切,又不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或許,我們應該抱著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的態度:「人生不斷學習生存,人生也不斷學習死亡。」生活的本質即是如此,我們只能在一次次看透生活本質,一次次學習死亡之後,好好地生存下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