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

2024-10-11 16:24:19 作者: 王寧

  鄧女士說,她家的孩子從小脾氣就大,長這麼大沒少跟其他孩子打架。孩子父親也教訓過他無數次,就是不長記性,遇到一點兒不開心的事情就脾氣爆發。比如家裡飯菜不合口味了就發脾氣、不吃飯;不讓他玩遊戲,囑咐他多學習,他不樂意也發脾氣;想要自己喜歡的衣服或物品,沒有及時給他買也發脾氣。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一次,孩子非要買一輛特別貴的單車,因為價格太高,就給孩子買了一輛其他款式的。結果孩子好幾天都板著臉,一副「你們對不起我」的樣子。

  孩子的成績不好,說他幾句他還不樂意。聽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說,他在學校也經常出現暴躁、易怒等情緒不穩定的現象,多次跟同學打架。為此,父母被老師叫去學校時,孩子還一點兒不認為自己有做錯的地方,當著父母的面就能跟老師吵起來。

  脾氣暴躁的孩子總是不顧時間、地點大發雷霆,摔打東西、滿地打滾哭嚎,或抱著大人的腿賴著不走。心理學家將這些行為稱為「暴怒發作」。暴怒發作中的孩子往往不聽勸阻,除非大人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就會一直僵持下去。而孩子脾氣暴躁是一個大問題,小時候不糾正,長大後很容易發展為暴躁型人格。

  需要強調的是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脾氣暴躁是天生的,其實,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的性格、教養都是後天受家庭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家庭的不和諧是導致孩子脾氣不好的重要原因。比如夫妻之間總是因為家庭瑣事鬧矛盾,總是吵架發脾氣。而且有些父母吵架時完全不避諱孩子,讓孩子把父母吵架的過程看在眼裡,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創傷,嚴重者還可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比如孩子受父母吵架的影響,同樣也會形成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的習慣,甚至養成心胸狹窄、脾氣暴躁的性格。

  有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寶寶玩偶試驗」,充分說明了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行為:安排兩組兒童,A組兒童觀看成人對玩偶攻擊的場景,B組兒童看到的則是成人耐心跟玩偶說話的場景。然後把兩組兒童帶到另外的相似房間,A組有些兒童進去後立刻模仿成人,對玩偶進行拳打腳踢,B組兒童則沒有出現暴力行為。

  可見,孩子出現發脾氣、打人這樣的攻擊行為,是他們有意或無意地觀察成人的行為之後模仿形成的。

  知名醫師、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侵犯傾向是人天生的,獨立的本能傾向」,所以孩子打人、哭鬧、摔東西等攻擊行為,實際上和他對吃喝的本能需求是一樣的。孩子餓了出於本能就會哭鬧,孩子內在的攻擊性在行為上就體現為不聽話、發脾氣、打人、罵人等行為。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孩子適當發泄對他是有好處的。如果孩子心裡有情緒一直不對外釋放,而是深深埋在心裡,往往更容易帶來精神或心理方面的負擔。所以只要孩子表現的程度不嚴重,持續的時間不是很長,就不用擔心。父母更不要把它看作洪水猛獸,一點兒都不能容忍,甚至產生嚴重焦慮。

  比如家裡生個二胎,老大不再是父母唯一關注的人,自然就會爭寵。面對這一階段孩子脾氣暴躁的問題,儘管不用太擔心,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父母對於兩個孩子一定要投入相同的關注,不能忽略了哥哥(姐姐)的感受。尤其是當兩個孩子出現矛盾的時候,一定不能每次都責備老大「你真不懂事」,因為那樣只會一次又一次對孩子加深傷害。

  當孩子出現脾氣暴躁的性格時,父母可以用以下方法應對:

  首先,父母發現孩子有不愉快的情緒時,應設法去了解孩子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適當要求可以滿足,過分要求可不加理睬。

  其次,當孩子出現罵人、打人的不良行為時,父母應該堅決制止。要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在別人身上所產生的影響,嚴肅講清道理,並引導孩子自覺採取補救措施。

  再次,當孩子不聽家長勸阻或拒絕家長意見時,可以放手讓他自己去碰碰釘子。當他受到挫折時,自然會明白家長不讓他做的道理。這種處理越及時越好。

  最後,父母應該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為自身的情緒變化,對孩子時而嚴厲,時而嬌慣,導致孩子因為無所適從而愛發脾氣。

  總而言之,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多了解孩子的世界,多一些溝通和交流。同時,也需要重視家庭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性格比較暴躁,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及時糾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品質,從而建立起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