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 武則天退位

武則天退位

2024-10-11 16:09:16 作者: 宋可書

  神龍元年,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將二張殺死,擁立李顯為皇帝,武則天成為皇太后。武則天在神龍政變後,安享晚年,壽終正寢。武則天最後的結局,是由她長久以來樹立的權威與對大唐的貢獻所換來的。人民心中,大臣心中她是個合格的好皇帝。而她的權威與她的存在,也是一個無可撼動的神話。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政變之後依然享受無上待遇的女皇帝,也是唯一一個在退位之後仍然讓新皇帝心有餘悸的皇太后。

  武則天退位後,很多大臣感到痛心惋惜,這也是她多年政治生涯之中付出得到的回報。姚崇在送武則天遷居之時,竟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潸然淚下,泣不成聲。張柬之在一旁提醒姚崇,要他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小心惹禍上身。姚崇卻對張柬之說:「臣跟隨武則天陛下多年,今天就要離別,悲痛的心情難以言表,情不自禁流下眼淚,這是作為一個臣子應該做的。我們除去二張,為的是盡臣子的義務,如今我哭泣也是臣子的赤心,如果因此獲罪,我死而無憾!」「元之事則天皇帝久,乍此辭違,悲不能忍。且元之前日從公誅奸逆,人臣之義也。今日別舊君,亦人臣之義也。雖獲罪,實所甘心。」——《資治通鑑·卷二〇八》。張柬之聽了這番話,也不敢再說什麼,眾人都有點傷感,武則天的種種好浮現在人們心頭,武則天被人們簇擁著走進上陽宮,安慰了眾人,便派遣大家回去了。

  武則天看著上陽宮,感覺無上淒涼。昔日繁華的宮廷,高高在上的姿態,頃刻間化為烏有了。她看著院子裡遲遲飄落下的樹葉,仿佛這樹葉也與她一樣的結局。生老榮衰,都是自然規律。可是武則天不甘心,她走出去,踏著滿地的落葉,把葉子踩得粉碎。武則天從心底發誓,就算她已經退位,她也要讓人對她畢恭畢敬,也要在剩下的時間裡有尊嚴地活著。

  武則天很快地分析了一下現在的局勢,她曾在宮中安排的武氏勢力依然可以用到,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在政治上已經有了很嫻熟的本領,武則天一直都看在眼裡,也非常寵愛她。太平公主幫助武則天除掉薛懷義後,兩個人的關係就更加的微妙,武則天既利用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能為自己做事,又防範她掠奪自己的權力。但太平公主非常有分寸,對母親武則天是忠心耿耿,武則天對太平公主非常滿意,多次政治變革都沒有損害到太平公主一絲一毫。這次,武則天便利用太平公主與武氏家族對新皇帝李顯實施壓力。神龍政變之後,朝廷之中各個勢力重新組合急速膨脹起來,李旦被封為安國相王,太平公主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李顯的勢力一下子被限制,此時大臣們的陣營也有了新的變化,周亡唐興,目的已經達到,李顯便不是凝聚大唐的唯一力量了。李顯也感受到了局勢的緊張,他只好安撫大臣,並且想通過對武則天的恭敬來淡化神龍政變,神龍政變的功績一旦讓各個勢力掌控,更會加劇李顯的不穩定因素。緊接著,李顯又下令給武則天無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皇帝的名號不變。這對武則天來說,是個非常的榮耀,她是唯一一個退位還擁有皇帝稱號的人。武則天也欣然接受了,並且武則天的待遇與皇帝的待遇一致,禮儀、飲食、服飾與皇帝一樣。這是前所未有的。李顯感受到朝廷政派的壓力,又努力地討好武氏家族,武氏家族的成員繼續受到尊重和器用,並且李顯將武家的祖廟、七代祖宗都搬進了李唐的祖廟,同樣享受供奉祭祀。

  

  武則天看到這樣的形勢,心裡非常滿意,但是她又不甘心這樣冷落的生活,於是在李顯登基後的幾日,稱病,面容枯槁,人也迅速衰老了。武則天的心境是有些淒楚低落的,所以她衰老得也非常快。可是她利用了自己的衰老與孤獨,要挾李顯要時常看望自己。「及在上陽宮,不復櫛沐,形容羸悴,上入見大驚。」——《唐統紀》。李顯看武則天這樣憔悴,他下令,每十天便領文武百官探望武則天。

  很快,武則天又下令赦免了王皇后與蕭淑妃後代,變回原有的姓氏。武則天又免除了褚遂良、韓瑗、柳奭之前的罪,賜魏元忠百戶。魏元忠捧著武則天的詔令,感激涕零,忘記了武則天曾對自己的不公。武則天這樣做,是減少自己曾經樹下的敵人,也在向眾人表態,她原諒了過去所有的不快,也希望眾人可以接納自己之前所有的不好。武則天的這個舉動非常有用,朝廷一片讚美之聲,也更加惋惜武則天的退位。

  緊接著,武則天第三步計劃就出爐了,她對自己的身後事進行了策劃。她為自己寫了遺詔。「袝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舊唐書·武則天列傳》。武則天委身變成則天皇后,再次承認自己的身份是高宗的皇后,是希望唐朝可以重新接納她。並且,武則天希望自己的陵墓更加安穩,不會被清算,只有與高宗合陵,才有可能保證身後的安全。武則天的委身,是一種政治智慧的體現,也是一個成功者對未來的長久考慮。李顯在即位之時,對武則天就有極高的評價。「仙駕不追,逆臣開釁,敬業挺災於淮甸,務挺潛應於沙場。天柱將搖,地維方撓,非撥亂之神功,不能定人之危矣。」——《全唐文即位赦文》。武則天在大唐的逆境中,成功保留了自己的尊嚴與生命,並且得到了極高的評價,這些都來源於她無窮的政治智慧。武則天深知,自己的委身必將李顯推上一個不能否認自身歷史的境地,他無法否認武則天是自己的母親,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也無法否認她曾是大唐的一分子,如今歸唐,也是需要被接納的事實。李顯要排除萬難接武則天這一招,不然,他成為皇帝的合法性也將被撼動。

  武則天在安排好一切後事後,終於撒手人寰,李顯堅持履行了遺詔的遺願,開啟了高宗的乾陵,與武則天合葬,並且親自護送靈柩,舉國同悲。李顯為武則天寫下了哀冊文。「英才遠略,鴻業大勛,雷霆其武,日月其文。」——《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一個大臣沉痛地寫下了一首悼念詩。「宵陳虛禁夜,夕臨空山陰。日月昏尺景,天地慘何心。紫殿金鋪澀,黃陵玉座深。鏡奩長不啟,聖主淚沾巾。前殿臨朝罷,長陵合葬歸,山川不可望,文物盡成非。陰月霾中道,軒星落太微。空餘天子孝,松上景雲飛。」——《則天皇后輓歌》

  武則天死後,在乾陵的東邊立起一塊高大的碑,而這塊碑上卻沒有刻任何文字。在唐朝之前,皇帝陵墓是不允許立碑刻文的,因為皇帝的貢獻太大,無法記載功績。可是武則天卻標新立異,她開創了刻碑文,並為唐高宗立了碑。在她去世之後,李顯也為她立了一塊碑,可是面對這個碑,李顯不知道該刻些什麼。武則天去世後的一段歲月,唐朝發展極不穩定,政治勢力不斷更換交替,皇帝也換了又換,最終也沒有人能為這塊碑寫下什麼。於是,這塊無字碑便這樣流傳下來,儘管它沒有字,卻滿滿地記載了武則天光榮輝煌的一生。讓所有帝王都欽佩,所有嬪妃都驚羨,所有臣民都感嘆的人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