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之智
2024-10-11 16:08:48
作者: 宋可書
武則天在科舉制度上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清除酷吏之後,她更加注重人才的培養。在恐怖政治的階段,不少人才都被流失折損,武則天不得不重新挖掘人才,為自己效力。
武則天開始大量地招賢納士,據《資治通鑑》記載:「內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威令自舉。」她讓人們自己推薦自己,霎時間,自舉的人紛涌而至,武則天對他們大量封官。「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資治通鑑》。補闕多的用車一輛一輛來載,拾遺用斗量來計數,隨便拿耙子摟一把就是御史,一碗扣下去滿滿的都是校書郎。如此多的官,朝廷上下有人感到不滿,一個叫沈全交的人在這個歌謠後面補了幾句。據《資治通鑑》記載:「平事不讀律,博士不尋章。麵糊存撫使,眯目聖神皇。」他在諷刺武則天這種廣納賢才的做法,說她招來的都是稀里糊塗的官員,自己也被弄糊塗了。雖然別人有這樣一種憂慮和看法,但是武則天自己卻並不糊塗,她採取一個方法,當官容易,坐穩難的策略。如果你有真才實學,那麼升官非常容易,但是如果你干不好,輕則貶官,重則殺頭。本著這樣的原則,武則天招納賢才就如浪里淘沙,真正的金子很快就出現了。
唐高宗時期,邊防動盪,一批文臣棄文從武,保衛邊防。其中婁師德就是一個例子。高宗上元初年,高宗招猛士去平定吐蕃,婁師德以文官應徵,從軍向西討伐,屢有戰功。婁師德自幼才思敏捷,他的才能很快名揚四海,揚州長史盧承業感嘆他才能卓絕。據《舊唐書·婁師德傳》記載:「吾子台輔之器,當以子孫相托,豈可以官屬常禮待也。」大唐一直與西域關係緊張,常年與高句麗、吐蕃、西突厥等小國征戰。在唐太宗即位時,將文成公主下嫁到吐蕃,與松贊干布和親。兩國關係一直較好,「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松迎至吐蕃之地。」——《敦煌吐蕃歷史文書》。高宗即位之時,松贊干布為了表示忠誠,曾制書於長孫無忌等大臣,「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勒兵以赴國除討。」——《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松贊干布說:「陛下剛即位,如果有不忠心的人,我便派兵來討伐他」。而太宗和松贊干布相繼去世後,吐蕃與大唐的關係重新陷入僵局。
儀鳳三年,唐高宗以中書令李敬玄替其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西河鎮撫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書、左衛大將軍劉審禮為洮河道行軍司馬,統軍出擊。唐軍各路兵馬計達十八萬,實謂空前。吐蕃聞訊後,以大論噶爾欽陵督兵,嚴陣以待。七月,雙方在龍支交戰。但唐軍進展不順,劉審禮於九月兵敗被俘。而身為唐軍主帥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戰,後來又消極防守,使唐軍處處被動挨打。當李敬玄即率唐軍奔逃至承鳳嶺時,被噶爾欽陵率軍包圍。幸得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五百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襲吐蕃兵營,擊敗吐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退回鄯州,但唐軍已損兵過半。「儀鳳三年,又命中書令李敬玄兼鄯州都督,往代仁軌於洮河鎮守。仍召募關內、河東及諸州驍勇,以為猛士,不簡色役。亦有嘗任文武官者召入殿庭賜宴,遣往擊之。又令益州長史李孝逸、巂州都督拓王奉等發劍南、山南兵募以防禦之。其年秋,敬玄與工部尚書劉審禮,率兵與吐蕃戰於青海。官軍敗積,審禮沒於陣,敬玄按軍不敢救。俄而收軍卻出,頓於承風嶺,阻泥溝不能動,賊屯於高岡以壓之。偏將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敢死之士五百人,夜斫賊營,賊遂潰亂,自相蹂踐,死者三百餘人。」——《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此時的唐軍已是兵無鬥志,如果吐蕃再次發兵攻打,唐軍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危急時刻,婁師德挺身而出,收集散亡將士,使唐軍士氣得以復振。隨後,婁師德又奉命出使吐蕃,與吐蕃將論贊婆會於赤嶺。婁師德在會談中,極為宣揚朝廷休戰求和之意,以此穩住吐蕃,並趁機鞏固河隴一帶的防線。論贊婆見唐軍求和,也表示贊同。隨後,雙方立即罷兵,吐蕃此後數年不再犯邊,邊境稍寧。唐高宗以婁師德之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知營田事。從此,婁師德成唐朝為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將領。
武周天授初年,婁師德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依舊知營田事。武則天在位期間,非常重視儲糧備戰,所以婁師德在主管北方營田十餘年間,「衣皮袴,率士屯田」。——《新唐書·婁師德傳》,取得儲備糧食數萬斛的巨大成績。邊鎮兵士,糧食充足,免去了轉運糧草的大事。武周時期之所以能夠取得收復安西四鎮等重大軍事勝利,與此不無關係。武則天對婁師德的表現非常滿意,並親下詔書嘉獎婁師德。「卿素積忠勤,兼懷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總司軍任,往還靈、夏,檢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積。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輸之艱,兩軍及北鎮兵數年鹹得支給。勤勞之誠,久而彌著,覽以嘉尚,欣悅良深。」——《舊唐書·婁師德傳》
武則天因為任用酷吏,致使大量人才流失,安西都護邊防一度減少人手。安西都護府是在唐太宗時期設立的,是唐朝在西域設置的最高軍政機構,專門針對西突厥設置的機構。
西突厥與大唐關係微妙,是大唐的一個心病。要統一西域,就需要消滅西突厥,而西突厥力量比較強大,屢屢與大唐發生摩擦。高宗希望在邊疆事業上有所建樹,他決定出兵討伐西突厥。武則天建議由蘇定方平定西突厥,蘇定方隨程咬金出征,被任命前軍總管。這次出征,因為蘇定方與王文度等人的意見不同,王文度害怕蘇定方的功勞太大,勝過自己,於是起了私心。「副大總管王文度害其功,謂知節曰:『雖雲破賊,官軍亦有死傷,蓋決成敗法耳,何為此事?自今正可結為方陣,輜重並納腹中,四面布隊,人馬被甲,賊來即戰,自保萬全。無為輕脫,致有傷損。』又矯稱別奉聖旨,以知節恃勇輕敵,使文度為其節制,遂收軍不許深入。終日跨馬被甲結陣,由是馬多瘦死,士卒疲勞,無有戰志。」——《舊唐書·蘇定方傳》。所以這次出征以失敗而告終。高宗非常惱火,將王文度等人治罪。武則天熟讀文史,熟悉疆域地形,他與高宗徹夜長談,給予高宗建議。高宗與武則天達成一致後,仍舊派蘇定方前去平定西突厥,蘇定方也不負眾望,屢屢有好消息傳入宮中。
蘇定方善於觀察周邊地形,總結經驗得失。「賊輕定方兵少,四面圍之。」——《舊唐書·蘇定方傳》。蘇定方憑藉著自己的才幹,終於將西突厥平定。據《舊唐書·蘇定方傳》記載:「賊先擊步軍,三沖不入,定方乘勢擊之,賊遂大潰,追奔三十里,殺人馬數萬。明日,整兵復進。於是胡祿屋等五努失畢悉眾來降,賀魯獨與處木昆屈律啜數百騎西走。餘五咄六聞賀魯敗,各向南道降於步真,於是西蕃悉定。」蘇定方平定西突厥後,武則天將太宗皇帝的安西都護再度擴大,與此同時武則天開始考慮都護的建設的和維護。
蘇定方曾打下的天地,由於武則天的酷吏政治而再度遭到吐蕃窺視,吐蕃趁機占領安西四鎮。武則天為了挽回局面,再次組集大軍出擊,武威軍總管王孝傑、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領兵大破吐蕃,克復龜茲、于闐等四鎮,自此復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用漢兵三萬人以鎮之。「長壽元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大破吐蕃之眾,克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等四鎮,乃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發兵以鎮守之。」——《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武則天希望儘快彌補恐怖政治流失人才之後帶來的損失,邊防失守對她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但是她知人善任,很快找到了合適的人選,使得邊防逐漸穩固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