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爭鋒
2024-10-11 16:06:40
作者: 宋可書
韓國夫人的死讓高宗非常傷心,高宗感覺自己很無能,無力保護自己深愛的人。他為了紀念韓國夫人,將韓國夫人追封為鄭國夫人。並賜韓國夫人的女兒賀蘭氏為魏國夫人。從此,高宗做事更加顧忌。漸漸地他感覺到自己力不從心,無論從政事上還是生活上,武則天像一個無形的大手,將自己牢牢抓住。這種壓抑的感覺讓高宗身心疲憊,高宗漸漸厭煩這種生活狀態,他想從武則天手中逃脫出來。而此時的武則天大權在握,高宗要想逃脫武則天的控制,就要將她手中的權力削弱一部分。有了這樣的想法,高宗和武則天從一開始恩愛的夫妻、政治上相互輔佐的戀人變成了即將展開決戰的政敵。而這個微妙的變化,是由李義府的貶官開始的。
李義府一直受武則天重用和保護,為武則天和朝廷出了很多力,高宗與武則天是政治同盟,自然也力挺李義府。但隨著高宗和武則天因為權力爭奪產生了裂痕,高宗對李義府的行為是越來越不滿意了。
早期李義府因為逼死畢正義而差點被貶,因為武則天和高宗皇帝聯手,才將李義府保全,李義府為了立功,又積極修改《姓氏錄》,本以為李義府因此而悔過,不料逼死官員的事件再次出現。
李義府曾與李崇德結交,李崇德家庭背景良好,是趙郡李氏,門第之高讓李義府心生羨慕。李崇德為了巴結李義府,主動提出要將李義府的名字寫到自己的族譜上,為李義府提高身份。李義府對李崇德這種做法深感滿意,兩個人關係更是好上加好。可是好景不長,當時頗受高宗皇帝寵愛的杜正倫非常厭惡李義府的小人行徑,經常與李義府爭吵。在一次早朝上,兩人再次發生爭執,幾乎拳腳相加,高宗非常生氣,但是兩個人都是自己提拔起來的人物,高宗最後決定將兩人各打五十大板,貶往地方。李義府一貶官,李崇德就趕忙與李義府劃清界限,生怕因此而受連累,於是,李義府的名字從李崇德的族譜上劃掉了。李義府知道這個事情後,心裡非常痛恨李崇德,一年之後,李義府再度被武則天召回。昔日的仇恨久久不能散去,李義府誣告李崇德,李崇德被下獄,最後死在了獄中。
害死李崇德之後,李義府依舊狂妄自大,為了改葬自己的祖父,不惜人力、物力、財力,要去七個縣的百姓一起大興陵墓。高縣令為了巴結李義府,親自上陣工作,因為天氣原因和自身體質,高縣令突然倒地猝死。高縣令的死讓朝廷再次沸騰了,文武百官對李義府指指點點。
這件事讓高宗皇帝從心底對李義府產生了強烈的不滿,高宗皇帝對武則天的不滿與此形成強烈的對應情緒。高宗皇帝決定找李義府談談。據《舊唐書》記載:「聞卿兒子女婿皆不謹慎,多作罪過,我亦為卿掩覆,未即公言。卿可誡勖,勿令如此。」李義府為了斂財,大肆賣官,貪污受賄已經不是一天兩天,高宗針對此事告誡李義府,希望他能好自為之。可李義府聽後,卻質問高宗是何人所說,高宗皇帝聽後,勃然大怒,厲聲責罵李義府,李義府聽後扔下高宗皇帝轉身就走。「義府勃然變色,腮頸俱起,徐曰:『誰向陛下道此?』上曰:『但我言如是,何須問我所從得耶!』義府睆然,殊不引咎,緩步而去。上亦優容之。」——《舊唐書列傳》
高宗皇帝再也不能容忍李義府藐視自己的權威,與此同時,他想扳倒李義府來削弱武則天的勢力。他要讓武則天知道,天子的權威不可藐視,武則天的生死還是操控在自己手裡。據《資治通鑑》記載:「及得志,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上不勝其忿。」
於是高宗皇帝決定給李義府安個罪名,將李義府流放。就在這時,不安分的李義府又出了事。他找了個算命先生給自己面相,算命先生說李義府不久會有牢獄之災,要多斂財才能鎮住牢獄之氣。李義府信以為真,大肆賣官斂財。此時,長孫無忌家族後代中的一個人想做官,他找到了李義府,將錢給了李義府換來了一個六品官階。這個事情很快就上報給了高宗皇帝,高宗皇帝給李義府安了一個「勾結謀反勢力」的罪名,將李義府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武則天得知了這一消息後卻無動於衷,她知道,高宗皇帝是針對自己才流放李義府。此時李義府已經不得人心,如果要保他,恐怕自己也會引火燒身。武則天只好放手不管,不再過問此事。
武則天的不回應卻沒有緩和與高宗的關係,不久,高宗就策劃了一場陰謀,要處置武則天。宦官王伏勝上書狀告武則天和道士郭行真搞「厭勝」之術,這個預謀就跟武則天當年對付王皇后一模一樣。郭行真與高宗和武則天都有密切來往,武則天深刻知道,巫術並不能起任何實質性作用,她怎麼可能用這樣不切實際的手段去對付高宗呢。這顯然是一場誣告,然而這誣告背後的人一定是高宗皇帝。除了高宗皇帝撐腰,誰還敢與武則天爭鋒。武則天心裡如明鏡一般,她只有按兵不動,看高宗皇帝如何收拾局面,如何對付自己。
高宗皇帝並沒有想好對付武則天的對策,他對武則天的不滿越發強烈,可是他不知道如何處置武則天最合適。於是,他找來了一直非常欣賞的大臣上官儀。
上官儀是大唐有名的才子,又是一個敢於諫言的忠臣。據《舊唐書》記載:「游情釋典,尤精《三論》,兼涉獵經史,善屬文。」他的詩詞歌賦雖然沒有李白的詩那樣家喻戶曉,但他的詞風清絕雋永,被當時很多「士大夫」模仿,被稱為「上官體」。這樣才華橫溢的文人型大臣,深得高宗欣賞和喜歡,兩人常吟詩作對,上官儀和高宗皇帝的交情也非常深。但是這樣的文墨大臣難免在政治上會不夠客觀和理智,上官儀的仕途過於順利,文人情懷濃重,政治手腕卻差很遠。他深受儒家思想薰陶,對女人參政非常介懷。於是,上官儀嚴肅地向高宗皇帝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據《資治通鑑》記載:「皇后專恣,海內所不與,請廢之。」
上官儀上書提出廢掉武則天,這個建議讓迷茫又無措的高宗找到了方向,高宗借著心中的不滿,把自己多年來的委屈和辛酸統統說給上官儀聽,上官儀作為臣子,不由得為高宗皇帝感到難過,兩個人更加堅定了要廢除武則天的信念。就這樣,高宗命上官儀起草詔書,廢掉武則天的皇后位置。
上官儀的上書很快被武則天的情報網捕獲,據《資治通鑑》記載:「左右奔告與後。」武則天知道後,馬上決定去找高宗皇帝理論。此時詔書上的墨跡還沒有干,武則天就出現在高宗面前,仿佛從天而降一般迅速。高宗皇帝一時也懵了,武則天開始哭訴自己的委屈,開始歷數自己過去的政績,提醒高宗自己有能力勝任皇后,武則天說完政績,又開始說自己與高宗過去的生活,點點滴滴記得那麼清晰,高宗也不由得吃了一驚。這時,武則天搶過詔書,質問高宗皇帝為何要廢掉自己,必須給自己一個理由。高宗皇帝一時語塞,竟然說不出話來。感性又懦弱的高宗被武則天軟硬兼施搞得尷尬難堪。高宗只好把責任推卸給上官儀,說是上官儀出的主意。據《資治通鑑》記載:「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軟弱的高宗皇帝找到了一個台階,就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將上官儀推了出去。
上官儀被夾到中間,甚是無奈,他嘆了口氣什麼都沒有說。從此武則天記恨上官儀,終於她找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舊唐書》記載:「王伏勝與梁王忠抵罪,許敬宗乃構儀與忠通謀,遂下獄而死,家口籍沒。」
這次政變被武則天悄然解決,無聲無息,又快又狠,高宗皇帝再沒有能力將武則天的權力奪走。武則天可以化險為夷、力挽狂瀾歸結於她強大的情報網和她的足智多謀。廢后事件也是武則天人生的第二大險峰,雖然沒有在感業寺那樣歷時長久,但是政治風險堪稱千鈞一髮,如果武則天沒有果斷地處理這場事變,她前面的一切努力都化為虛無。武則天的果斷和勇敢,對於事態的冷峻分析和迅速出擊,讓她在每一次的絕境中都能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