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月
2024-10-11 15:58:58
作者: 王國民
周國華
冬日裡,周莊來了一個老人和一個畫家。老人坐在雙橋的連接處,邊上放著幾張畫像和照片。畫家則坐在雙橋對面,面前擺著畫架。
老人盯著路人看,而畫家似乎只專注於景物。清晨兩人來的時候,鎮上還沒幾個人走動。此刻,雙橋邊還沒多少人。
老人率先站起身,把畫像和照片裝入一個布袋,一臉落寞地走了。
目前除畫家外,雙橋上空無一人。畫家眼前的場景,正是陳逸飛先生那幅《故鄉的回憶》中的畫面。
畫家身旁疊滿了畫紙,從日頭東升到星月滿天,畫家的眼睛和畫筆就沒有停過,速寫、素描、油畫應有盡有。畫的內容也全是這兩座石橋和橋下的流水,還有周邊白牆青瓦的建築。
畫家點燃煙,對著畫架吐了個圓圓的煙圈。畫架上,微型版的名畫呈現在他眼前,構圖、比例、色調、表現技法,都無可挑剔。這次寫生收穫不小,畫家搓揉著雙手。
「像啊!畫得好!」老人不知何時出現在畫家身後,挑著大拇指叫好。
畫家回身,禮貌地點頭致謝,露出一絲得意。
老人從布袋裡掏出一沓肖像畫,遞給畫家。畫上的主人公顯然是同一個人,從五六歲模樣開始,一直到長了鬍子。畫家快速翻了翻,紙張新舊不一,估計有二十多張。
畫家撇撇嘴說:「技法很嫩,但組合起來倒是有點味道,尤其是那雙眼睛,眼神取了個斜視的角度,笑意傳神,是你畫的嗎?」
老人點點頭說:「是,您見過這個人嗎?」
畫家搖搖頭。這是一張很普通的臉,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特徵。他問:「那人是誰?」
老人一嘆:「我失散了二十三年的兒子。」
畫家大為驚訝,立刻收住了漫不經心的微笑,扶著老人坐下。老人對著被寒風吹皺的湖水,敘說著自己的故事:
老人家在北方,夫妻倆是雙職工,兒子叫月明,五歲時被人販子拐走了,從此以後就沒了消息。一開始他和愛人請了假,全國各地找,不論是城市還是山村,甚至是草原,只要有一丁點兒兒子的消息,他們就會立刻出發。在這期間,他們還幫助兩位被拐賣的孩子找到了親人。
後來,兩人都下了崗,各自去了私營企業打工。很不幸的是愛人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再生育,好在是老闆知道他們的情況後,答應只要有他們孩子的音訊,隨時都可以去找。
老人現在已經退休,愛人的腿又不方便,於是一個人出來。他尋思著,旅遊景點的人多,而且來自天南海北,所以就來了周莊。當然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老人掏出一張塑封的照片,照片上,一個小男孩開心地依偎在一位短髮少婦身邊。老人說:「瞧,孩子的眼睛多像他娘啊,可鼻子、嘴唇,都像我。」
畫家望著老人,心仿佛被細針扎了一下。孩子和他娘都是雙眼皮,含著笑意。再細看畫像上那小孩的臉,正是他爹娘五官的組合體。不容易啊,那二十多張畫像,每年一張,記錄了老人對兒子的牽掛,有了這份牽掛,雖未親見,但孩子還是在他們的心目中一點點長大。
「唉……要是月明真的住在周莊這樣的地方,該多好,一世都會安安逸逸的;要是他能來這裡,該多好,說明他的日子過得很好,能夠到處遊玩。」老人嘆道。
聽著老人的喃喃聲,畫家百感交集,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安慰。畫家指了指畫架上的油畫,說:「老伯,您要是喜歡,這幅畫就送給您吧。」
老人用袖角揩揩雙眼,滿臉驚訝。當再次得到確認後,老人輕聲道謝,說:「再添個月兒,行不?」
畫家凝眉沉思良久才動筆。橋洞的倒影起伏在河面皺起的波紋中,已不再圓得規整。而鑲嵌在波紋中的月牙兒,也不是常見的鐮刀形,居然隱隱呈現出鋸齒狀!
收筆的那一刻,畫家和老人同時被震住了——那道道鋸齒,仿佛無聲地切割著兩人的心!
不!我要圓的!老人發出顫音。畫家愣了片刻,動筆抹去波紋。
月兒照在風平浪靜的水面上,一派溫馨祥和。
老人帶著畫蹣跚而去。明天,他又要奔赴下一站。在他心中,不管路有多彎,生活有多難,他的明明永遠會像畫上的滿月一樣,陪著他。
對著他的背影,畫家深深鞠了一個躬,自言自語道:「老伯,您真正讀懂了那幅名畫的內涵。您給我解開了多年來的困惑,我懂了,自己離大師的距離,究竟還有多遠。」
小旅館裡,畫家輾轉難眠。
畫家想:自己老是忙,爹和娘,已經整整三年沒見了。今年春節……不!明天一大早就動身,回家看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