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九型人格需要明確的兩點
2024-10-11 15:38:55
作者: 金文
九型不等於被定型
許多人在做完九型人格的測試題,確定下自己的人格類型後,就完全按照這類人格的特性來審視自己、提升自己。然後,他們往往會發現這並不完全適合自己,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提升作用,反而為他們帶來極大的困擾,甚至造成心靈上的創傷。這個時候,他們常常覺得自己被九型人格欺騙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人們不懂得九型人格的一個重要特點——九型不等於被定型。而且,由於九型人格口耳相傳的傳統需要傳承者具備較高的領悟能力,而許多傳承者可能不具備這麼高的智能,就會在傳承的過程中出現信息傳送失真的情況,從而致使人們誤讀九型人格。
因此,九型人格大師往往不建議人們急於明確自己的型號。他們通常會建議人們先收窄範圍,因為九型人格中的許多型號之間存在許多相似的地方,具有較大的迷惑性。這時人們應該選擇兩個至三個具有最高可能性的型號,留意每一種型號解析段中的「後記」,以得到更深入的啟示。同時,人們要訓練自己的注意力,提升自我觀察的能力。到了某一刻,你自然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你的型號從心底浮現了,你自然也會更相信九型人格心理學的正確性。從佛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要人們學會悟空,當心中空空如也時,你就能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自然也就能判定自己的人格類型了。
然而,即便你確定了自己的人格類型,也不能將自己固定在某一個人格類型上,偏執地按照這種人格類型的優劣勢來約束自己。要知道,找到你的人格類型,只是跨出「自我成長」的第一步。也就是說,九型人格提供給人們一個向內探索自我的起點、一個認識真我的機會,但它並非絕對的真理。
嚴格來說,九型人格中的九種性格分類只是一個大概的框架,並不是能完全解釋人們性格的學問,因為每一種性格類型又要加上左右翼與三變數的變化類型,這就使得人們核心性格以外的性格有了無限變化的可能。也正是因為充滿這樣多的變化,九型人格不僅可以廣闊又精準地描述每一種性格類型的特點,同時又能在細微之處區別出不同的性格類型。
人類的性格是善變的,它會隨著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境而不斷變化。要抓住這無窮變化中的不變之處,就需要人們活用九型人格的智能,以變制變。如此,才能夠預先洞悉自己及他人的心理變化,也就能夠較為精確地捕捉住善變的人性,真正邁入那扇通向真我的大門。
九型人格是經驗不是理論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人們常說:「實踐出真知。」人們認為,經驗是人們多次實踐後得出的認知,較為接近真理;而理論則常常有脫離實際的嫌疑,不具有經驗那樣高的實效性。因此,大多數人喜歡經驗多過理論。而九型人格極強的實用性正好表明:九型人格是經驗,不是理論。
在葛吉夫將九型人格帶入西方國家之前,九型人格一直秉持著口耳相傳的傳統。這並不是因為當時沒有文字可以記載,而是因為九型人格的創始人以及傳承者都認為,交談正是人們了解自我的重要方式,是九型人格思想的核心內容。即便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各種九型人格理論書籍,眾多九型人格大師也仍舊沿用著這種最直接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因此,我們應當將九型人格看作一種人們不斷進行自我提升的經驗,而非性格分析的理論。
據傳,九型人格是由遊牧民族發明的。我們知道,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所以要經常搬家。當他們搬到某處,為了使原住民接受他們,就得多交流溝通以獲得認同。在長期的實踐中,他們發現了一套如何快速獲得原住民認同的學問,這門學問能夠幫助他們觀察原住民的喜好,分析原住民的性格類型,然後投其所好。這門學問就是九型人格的雛形。最後,這門學問由蘇菲教加以歸納整理,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九型人格。因此,從九型人格產生的根源來看,九型人格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經驗,而不是理論。
而從目前九型人格的使用領域來看,九型人格更是一種經驗,而非理論。我們知道,九型人格之所以得到如此巨大的發展,與艾瑞卡學院的創辦人奧斯卡·伊察索是分不開的。正是他首次將九型人格用於人類心理訓練的教材,使得許多著名精神專家受其影響。其中以智利精神病學專家納蘭霍的成就最為顯著。甚至可以說是納蘭霍奠定了當前九型人格的發展格局,因為當今世界的幾位九型人格大師多是納蘭霍研究小組的成員,比如海倫·帕爾默。由此看來,九型人格得以迅速發展的最直接原因,其實是人們出於治療精神病的需要。而隨著對九型人格的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漸漸發現九型人格對生活中的職場、愛情、理財等多方面同樣具有極佳的效果。
如果你還堅持認為九型人格是理論而非經驗,那麼就請你堅持使用九型人格來改善你的生活。你會漸漸發現,它能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予切實的指導,幫助你解決很多人生中遇到的問題。這時你就不得不承認:九型人格是經驗,而非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