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調:辨別情緒的重要依據
2024-10-11 15:35:30
作者: 金文
每次談話實際上都會有兩種對話產生:一種是使用言辭的,一種是使用聲調的。有時候這兩者很契合,但通常並非如此。當你問對方:「你最近怎麼樣?」得到的回答是:「挺好的。」你通常不會憑藉這句「挺好的」來判斷他的感受,而是會憑藉他在說話時聲音的音調、節奏、速度等來判斷他是真的好還是不好。例如:音調低、節奏緩慢,說明他最近不是很好;相反,音調高、速度較快,則說明他最近真的挺好的。怎麼樣說話比說什麼樣的話更重要,因為我們的態度不是經由言辭,而是經由講話的聲音表現出來的。
有時候人們迫切需要自我表達,卻不想直接說出來。所以,你很少會聽到諸如「你傷害了我的感情」「我好難過,希望你能幫我減輕痛苦」「我的工作讓我感到沮喪,我需要你來聽我訴苦」之類的話。但是你會從人們的聲調中聽出這樣的訊息。對方會嘆息,會緩慢地說話,或者簡短地回答問題,並配以低沉無力的聲調來表達。於是,你就能從中知道對方真正的情緒和態度了。
聲調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在電話、廣播等看不到對方的交流形式中。以廣播為例,通過電波,主持人的聲音傳到你的耳中,你從中可以得知主持人對所說內容的態度:是贊成還是懷疑,是喜歡還是厭惡,是熱情還是冷淡。所以,即使無法展現自己的形象,電台主播們還是以他們的聲音征服了很多聽眾。
聲音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言辭,而在交流中我們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言辭而非聲音上。這是片面的。
一個放大說話音量的人,通常有控制局面的目的。大聲說話是獨斷、強制且具威脅性的行為,所以想支配或控制他人之人,講話通常很大聲。大部分人認為說話音量大是自信的表現,但有些人大吼大叫,是因為害怕如果輕聲細語,沒有人會聽得見。
說話小聲的人可能會被認為缺乏信心或優柔寡斷,但是小心別上當。輕柔的聲音可能反映出平靜的自信,說話者只是認為沒有必要支配談話過程。要是對方說話總是輕聲細語,請注意他的抑揚頓挫之處是否適當。當在場的人聽不清楚的時候,他是否努力放大音量。如果不是,也許他不夠細心,不會體貼別人,或者驕傲自大。如果他持續輕聲細語,並伴隨著不舒服的肢體語言,比如缺乏眼神接觸、轉過身去或扭過臉,這就是不舒服的象徵以及自信心缺乏的表現。
人的聲音高低是天生的,但是人們通常會為了一些特定的理由提高或降低音高。當特別害怕、痛苦、興奮時,大多數人的聲音會提高;有些人為了引誘別人,會明顯地降低聲音;當一個人傷心、沮喪或者疲倦時,音調也會降低。
聲音只能透露一部分的情感,如果配合以對肢體語言的觀察和對說話內容的體察,通常就能掌握對方真實的情緒。對方的聲音、說話內容和肢體語言如果協調一致,你就能輕易分析出他的感覺,並預測他會對不同情況做出何種反應。要是對方的聲音與說話內容或身體語言相衝突,你就得依據一般模式推論可能的原因,以免妄下斷語。例如,聲音的強調通常伴隨著肢體語言的強調。說話者強調某個字句時,可能會出現身體向前靠、點頭或比畫手的動作。因此,如果你能在傾聽時,順道觀察肢體語言,即使是細微的變化也難逃你的法眼,對方的任何一點小心思也能被你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