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齋的思想

2024-10-11 15:24:38 作者: 岡田武彥

  與龍溪並列而倡導現成論並給後世以極大影響的,是被東林的顧涇陽稱作「陽明之慈湖」的王心齋(參見《小心齋札記》卷3)。據說,龍溪的現成思想多根據覺悟而得,心齋的現成思想多根據踐履而得(參見《近溪子集》數)。因此,心齋的現成論較之龍溪更加簡易直截。心齋說:「道一而已矣。中也,良知也;性也,一也。識得此理,則現現成成,自自在在。」(和版《王文貞公全集》卷3)強調了排除擬議、直下悟性的重要性。

  心齋還富於禪機,據說其用功程度,有蒼鷹搏空之嘆(春日潛庵:《王文貞公全集序》)。龍溪善於才辯,而心齋則謂「百姓日用即道」。例如,對於童僕往來之動作,他示意這是不假安排,並以此進行教化,如此等等。心齋大都是在眼前使人省覺(參見《明儒學案》卷32,《泰州學案一·王心齋傳》),因此時人批評他,「動輒便玩弄光景」而棄工夫於不顧,是不無道理的。

  基於一性之悟而以萬事為自在的心齋,主張尊身與尊道相即(參見《王文貞公全集》卷2,《語錄》上),並以吾身為天下之本,認為宇宙由我而成,天地萬物由我而立。其結果,便是以修身為立本,以講明修身立本者為天下之師,並將此作為真正的孔孟之道(同上)。這是因為,在他看來,孔孟之道乃是「掌握乾坤之大主宰,包羅天地之真良知」(同上書卷4,《大成歌寄羅念庵》)。所以他在提倡自我自信的同時,也是以己為天下師而稱雄於世的。

  主張現在、自我的心齋,在求道過程中不重視煩瑣的讀書窮理和講習切磋,而認為只要遵從吾心之樂就行了。所以他以「樂」為心之體,甚至提出了「樂即學」的觀點。因此,在他那裡,並非沒有曾點和邵康節所期望的那種心之超脫悠遠的思想傾向(參見同上書卷4,《樂學歌》)。在另一方面,正如他所說的「即事是學,即事是道」,其又有排斥空理而主張實事實用的思想因素。所以,即使所謂「尊身」,他也認為:「人有困於貧而凍餒其身者,則亦失其本矣。」(同上)

  心齋重實事這點,從其重視孝悌之程度也能看出來。據他說,孝悌是性之最切實的內容,它不但是性,而且是天命,同時還是指導國家社會的基本手段(參見同上書卷5,《與南都諸友》;同書卷2,《孝箴》《孝悌箴》)。而心齋的禪之機鋒、自我現成的思想以及實學思想,後來又被泰州學派的亞流所繼承並展開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