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圍三教」

2024-10-11 15:24:35 作者: 岡田武彥

  龍溪到後來雖被李卓吾當作三教宗師來敬仰,但事實上他或者勉強會同三教,或者排斥異端。

  龍溪認為,討論三教,並不能只論其「異」而不論其「同」。他是這樣闡述三教之異同的:「二氏之學與吾儒異,然與吾儒並傳而不廢,蓋亦有道在焉,均是心也。佛氏從父母交媾時提出,故曰『父母未生前』,曰『一絲不掛』,而其事曰『明心見性』;道家從出胎時提出,故曰『?地一聲,泰山失足』,『一靈真性既立,而胎息已忘』,而其事曰『修心煉性』;吾儒卻從孩提時提出,故曰『孩提知愛知敬』,『不學不慮』,曰『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而其事曰『存心養性』。夫以未生時看心,是佛氏頓超還虛之學;以出胎時看心,是道家煉精氣神以求還虛之學。良知兩字範圍三教之宗。良知之凝聚為精,流行為氣,妙用為神,無三可住,良知即虛,無一可還,此所以為聖人之學。若以未生時兼不得出胎,以出胎時兼不得孩提。孩提舉其全,天地萬物,經綸參贊,舉而措之,而二氏之所拈出者未嘗不兼焉,皆未免於臆說。或強合而同,或排斥而異,皆非所以論於三教也。」(同上書卷7,《南遊會紀》)

  他把陽明的「良知」二字視為「範圍三教之宗」,並且強調:「大抵我師良知兩字,萬劫不壞之元神,範圍三教大總持。」(同上書卷9,《與魏水州》)所以在龍溪看來,良知就是佛之覺、老之玄,只是立意各有側重,才導致了三教的作用各自相異罷了(同上書卷10,《與李中溪》)。這實際上是認為,由於良知乃「範圍三教之宗」,因而若修得良知之學,便可兼得佛老之道。這大概可以說是三教歸儒的立場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