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陽明心學的先驅

陽明心學的先驅

2024-10-11 15:22:27 作者: 岡田武彥

  宋學以性(理)為歸宿,而明學則以心為歸宿。宋學是宗性之學,即性(理)學,而明學則是宗心之學,即心學。明代心學之集大成者,就是眾所周知的王陽明,而陽明心學又是以陸學為先驅的。陸象山心學,據他自己說是讀《孟子》後而自得的(參見《陸象山全集》卷35,《語錄》),但在見解方面,則也可以把程明道、謝上蔡、張橫浦、王信伯、林艾軒視為其先河。至於陽明心學的先驅,則或許可以說是吳康齋及其門人陳白沙、婁一齋吧!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黃宗羲說:有明之學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陽明而後大(參見《明儒學案》卷5,《白沙學案》)。白沙揭「端倪」而陽明倡「良知」。「端倪」在思想方法上雖可看作為「良知」,只是白沙以「靜中養出端倪」為旨(參見《白沙子全集》卷3,《與賀克恭》二、《與羅應魁》),而陽明則以良知的擴充向上或發用流行為要,兩者之間有靜動之別。王學派的唐荊川說過,白沙提倡主靜,是因為世人隨波逐流而迷失真源,所以對此需要「活看」(參見《唐荊川文集》卷6,《答呂沃州》)。這就將白沙的主靜說與陽明心學相貫通而使之活潑起來。如果就白沙之學以心學為宗這一點來說,可以說它是與以動之心為宗的陸學相悖的。而陽明則繼承了陸子的動的心學。因此猶如上述,在陳、王心學之間,便產生了靜與動的差別。這也可以說是宋、明兩學的差別吧!

  若僅就此而言,便難以贊同以白沙為陽明先驅的說法。朝鮮大儒李退溪說過:陳白沙、王陽明之學,皆出於象山,而以本心為宗,蓋皆禪學也。然白沙猶未純為禪,而有接於朱子學。故自言其為學之初,聖賢之書無所不講,杜門累年,於是舍繁求約,靜坐久之,然後見心體呈露,日用應酬,隨吾所欲,體認物理,稽諸聖訓,各有頭緒來歷,始煥然自信雲。此其不盡廢書訓,不盡鑠物理。至於陽明者,則為純然之禪矣(參見《王學辨集·李退溪論辨》)。

  黃宗羲在《白沙學案》中說,白沙與陽明之學最為相近,何故陽明不語及白沙?對此,胡廬山指出,那就像白沙不語及薛敬軒一樣(參見《明儒學案》卷22,《江右王門學案七·與唐仁卿書》)。

  通過這些論說,人們一般認為,陳、王兩學之間有某種斷裂。在陽明看來,以主靜為宗的陳學並未失去其特有的魅力。而對白沙的情況,陽明還是了如指掌的。他的講友湛甘泉是白沙高徒,張楊園的《近古錄》卷三有如下記載:

  王文成公守仁養疴陽明洞時(31歲),與一布衣許璋者朝夕相會,取其資益雲。璋上虞人,醇質苦行,潛心性命之學,其於世味泊如也。嘗躡屩走嶺南,訪白沙陳先生。……璋故精於天文、地理、兵法、奇門九道之學。先生後擒逆濠多得其力。成功歸,贈以金帛,不受。先生每乘筍輿訪之山中,菜羹麥飯,信宿不厭。沒後,先生題其墓……(《耿天台全集》卷5《先進遺風》中也記載著同樣的事)

  據此,陽明通過許璋而再次了解白沙的事該是確實的吧!況且,在陽明友人中也有白沙門人楊景端(參見《王文成公全書》卷7,《謹齋說》)。再說,即使在思想上,也不是不能看出陳、王之間的聯繫(參見楠本正繼:《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第409頁)。

  在考察陽明之學時,還不能忽視白沙同門婁一齋。一齋與陽明的關係眾所周知,在《陽明年譜》中有簡單記載。據《年譜》所記,十七歲的陽明在廣信拜謁一齋,始聞宋儒格物之學。一齋教導他說:聖人必勤於為學。這話被深深地銘刻在陽明心中。而曾說過聖人必勤於為學的是程子(參見《二程全書》卷39,《外書》12)。

  總之,對一齋之學我們雖無法詳知,然而從胡敬齋的《居業錄》(卷1)中,可以看到其對一齋的評價:「婁克貞見搬木之人得法,便說他是道。此與運水搬柴相似,指知覺運動為性,故如此說。」若據此說,則即使不符合義理也會成為道。黃宗羲說過:「蓋搬木之人,故不可謂之知道。搬木得法,便是合乎義理,不可謂之非道,但行不著,習不察耳。」(《明儒學案》卷2,《崇仁學案二·婁一齋傳》)也就是說,只有得法,才能符合義理而成為道。何謂法?也許就是象山所說的「自家手中之血脈骨髓」(《陸象山全集》35,《語錄》)吧!據《陽明年譜》記載,陽明拜謁一齋時,正是他不斷認識到心學重要性的時候。所以,把一齋作為中介,就能追溯陽明與象山心學之間的基本聯繫。

  一齋的心學與其師吳康齋之學有關聯。康齋在江西儒者當中,是既篤信朱子學,又持有陸學傾向的儒者。一齋也是江西的儒者,而當時在江西卻存在著如前所述的陸學余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