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 章 陽明臨終 拜謁伏波廟
2024-10-14 04:50:57
作者: (日)岡田武彥
嘉靖七年,王陽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原本就患有結核病,加之肺疾趨於惡化,且不遠千里到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的酷暑之地——廣西省平定亂賊,以致疲憊不堪,終至極限。於是他向朝廷說明病情,奏請歸鄉。
王陽明原本是一名儒學家,本願是於清靜之地講學。然而,他在年輕時學習過兵法,是一位能與孫子相提並論、精通諸家兵法的戰略家,所以只好違背自己的意願,擔負朝廷的重託,把本該講學的大好時光花費在平定地方亂賊上。他在短時間之內平定了曾動搖明武宗統治的宸濠之亂,為明王朝立下了前所未有的汗馬功勞。他雖是一名文官,卻被稱為明朝首屈一指的兵法家,聲名遠揚,永垂青史。只是我們很難斷定這是不是他的真實願望。
然而,王陽明在貶謫之地龍場悟道之後,主張知行合一、事上磨鍊,而且與書齋派不同,他四處教化弟子,所以從這兩點來看,也許平定亂賊的艱苦經歷對於深化他的思想是有益處的。
如前所述,王陽明經歷了宸濠之亂及許、泰之變等沉重苦難後,「賴天之靈」得到了具有宗教色彩的靈感,接著便在臨近五十歲時悟出了「致良知」說,從而深化了自己的心學思想。然後王陽明在故鄉將自己的學說親授給門人,但也不過短短數年。
王陽明平定亂賊後,曾多次向朝廷奏請歸鄉,想親自給門人講學,但遲遲得不到恩准。宸濠之亂的善後事宜都結束後,他的歸鄉夙願才得以實現,那時他已年屆五十。五十七歲那年討伐廣西省亂賊後,七月十日,他在報捷疏《八寨斷藤峽捷音疏》(《王文成公全書》卷十五)中再次向朝廷奏請歸鄉養病。估計那時他已深知自己的病情了吧!
王陽明為平定亂賊而駐紮於廣西南寧府,後因病情加重,聖旨又遲遲不下,他萬不得已於八月二十七日舟行邕江,朝故鄉進發。途經激流湍急的烏蠻灘(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東)時,船夫說前面就是伏波廟,王陽明大驚,隨即停船上岸,拜謁了伏波將軍馬援的祠堂。他叩拜將軍雕像時想起了四十年前的夢,遂作詩兩首,為《謁伏波廟》(《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第一首如下:
四十年前夢裡詩,此行天定豈人為!
徂征敢倚風雲陣,所過須同時雨師。
尚喜遠人知向望,卻慚無術救瘡痍。
從來勝算歸廊廟,恥說兵戈定四夷。
第一句「四十年前夢裡詩」指的是,大約四十年前,王陽明十五歲時曾在夢中吟詩,為《夢中絕句》。他在這首七絕詩(《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的序中如此寫道:「此予十五歲時夢中所作。今拜伏波祠下,宛如夢中。茲行殆有不偶然者,因識其事於此。」
這首大約四十年前作的《夢中絕句》,可以說預言了王陽明的晚年際遇。
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
雲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文尚不磨。
第一句「卷甲歸來馬伏波」指的是,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歸來,在邊境豎立了一根銅柱,上面刻有六個大字。
在《謁伏波廟》第一首的第二句中,王陽明感嘆道,此次廣西征討似乎並非人為意願,而是天命所定。他還把自己比作伏波將軍,且戰功更勝伏波一籌,所以從廣西歸來拜謁祠堂時,自然是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