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盡破桶岡賊匪

2024-10-13 15:57:00 作者: (日)岡田武彥

  橫水大匪首謝志珊被誅殺後,眾將官紛紛向王陽明提出官軍應該乘勝追擊,直搗桶岡匪巢。對此,王陽明卻持不同意見。

  依據鍾景所言,桶岡乃天塹要塞,進出之路僅有鎖匙龍、葫蘆洞、茶坑、十八磊、新池五處。要進入這五處要塞,僅能憑藉棧梯攀緣而上,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且有眾多橫水殘匪流竄至此,桶岡賊匪也進一步加強了戒備。

  王陽明認為,官軍抵達後不宜立即開戰,應先讓軍隊就近駐紮,休整隊伍以壯軍威,然後再設法勸降敵軍。王陽明指出,賊軍見官軍所向披靡,必然心生忌憚,大匪首藍天鳳極有可能前來歸降。即便對方不降,其軍心也會逐漸渙散,此時舉兵則大事可成。

  十月二十八日深夜,王陽明派義官李正岩、劉福泰及鍾景前往桶岡遊說藍天鳳,並將歸降的最後期限定於十一月一日正午。

  

  藍天鳳聽聞李正岩等三人之言,不禁大喜過望,遂考慮歸順。他召集各山寨匪首商議此事,然而眾人爭執良久遲遲沒有結果。此前,官軍已開始進攻桶岡。十月三十日夜,官軍分別抵達鎖匙龍、葫蘆洞、茶坑、十八磊、西山界等關隘,並秘密布置好軍隊。

  十一月一日突降大雨,賊軍認為官軍不會此時進兵,而李、劉等人也還在繼續與藍天鳳商談歸降一事,故而賊軍放鬆了警惕。所以當官軍從四面八方發起攻擊時,賊軍皆大驚失色,只得匆忙布防迎敵。各路官軍團結一致、奮勇殺敵,終於大敗賊軍。

  次日,官軍乘勝追擊,一舉蕩平桶岡、梅伏、烏池、西山界、鎖匙龍、黃竹坑、十八磊、鐵木里、土地、葫蘆洞、員分、背水坑、太王嶺十三處匪巢。

  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官軍就基本剿滅了桶岡匪患。王陽明又命官軍嚴守各險要隘口,徹底消滅殘匪。同時,王陽明親率一部駐紮在茶寮。

  十一月五日至十三日,官軍又相繼攻破了上新地、中新地、下新地、杉木坳、原陂、木里、板嶺、天台庵、東桃坑、龍背十處匪巢。大匪首藍天鳳在逃跑時被官軍包圍,最終跳崖而亡。

  與此同時,湖廣統兵參將史春為與王陽明會合,急率軍隊奔桶岡而來。當他抵達省界郴州時,收到王陽明派發的公文,獲悉桶岡之賊已被盡數剿滅,驚喜不已,隨即感嘆:「我等花費一年時間備戰,仍唯恐不足以迎敵。而王陽明先生剿匪竟不費吹灰之力,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早晨出戰,傍晚即告捷,真乃神人也!」

  王陽明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掃平了橫水、桶岡的八十餘處匪巢,抓獲及斬殺謝志珊、藍天鳳等八十六名匪首及三千一百六十八名匪眾,另俘虜三千六百餘人。

  在《橫水桶岡捷音疏》(《王文成公全書》卷十)的末尾,王陽明盡數列出有功將領的官職及姓名,對他們身先士卒、不懼危險的精神予以褒獎,同時請求朝廷對他們論功行賞。這些將領包括監軍副使楊璋,參議黃宏,領兵都指揮僉事許清,都指揮行事指揮使郟文,知府邢珣、季斆、伍文定、唐淳,知縣王天與、張戩,指揮余恩、馮翔,縣丞舒富等二十餘名官員。

  王陽明平定橫水、桶岡匪患後,於正德十二年(1517)閏十二月五日,再上《立崇義縣治疏》(《王文成公全書》卷十),請求朝廷從上猶、大庾、南康三縣劃分新地以設立崇義縣,並在橫水鎮設立縣治。

  桶岡地勢極為險要,四周儘是懸崖峭壁,憑此天險,賊匪才得以有恃無恐。官府曾多次派兵征剿,但都以失敗告終,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對方占據著有利地勢。王陽明擔心官軍一旦撤走,殘匪流寇又會重新占據此地,繼續為非作歹。因此,官府必須派兵駐守桶岡。

  茶寮隘是桶岡的險要關口,賊匪曾長年派兵駐守於此,以拒官軍。茶寮即茶館,當地茶館甚多,因此得名茶寮隘。王陽明率軍隊駐紮此地後,隨即命部下去各處險要關口巡視。茶寮隘東鄰贛州府的興國,南鄰廣東省的仁化、樂昌,西鄰湖廣省的桂東、桂陽,北鄰江西省吉安府的萬安。鑑於桶岡重要的地理位置,王陽明最終決定於此處設立哨所及巡檢司。

  茶寮隘位於今桶岡村的北部,桶岡村隸屬於崇義縣思順鄉。此處立有一座茶寮碑,也稱碑記石。關於此碑記石的由來,《崇義縣地名志》有相關記載:「此碑原名為茶寮碑,因其立於茶寮隘而得名。又因石碑上刻有文字,另稱為碑記石。此碑位於恩順人民公社桶岡大隊管轄區。正德十二年,王陽明帶兵剿平桶岡賊匪後,特立此碑以示紀念。茶寮碑高兩丈五尺,碑身需十一個人才能合抱。整座石碑氣勢恢宏,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

  平茶寮碑

  正德丁丑(十二年),瑤寇大起。江、廣、湖、郴之家騷然,且三四年矣。於是三省奉命會征,乃十月辛亥(九日),予督江西之兵自南康入。甲寅(十二日),破橫水、左溪諸巢,賊敗奔。庚申(十八日),復連戰,奔桶岡。十一月癸酉(一日),攻桶岡,大戰西山界。甲戌(二日),又戰,賊大潰。丁亥(十五日),盡殪之。凡破巢八十有四,擒斬三千餘,俘三千六百有奇,釋其脅從千有餘眾,歸流亡,使復業。度地居民,鑿山開道,以夷險阻。辛丑(二十九日),師旋。於乎!兵惟兇器,不得已而後用。刻茶寮之石,匪以美成,重舉事也。提督軍務都御史王某書。(《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五)

  其中,「兵惟兇器,不得已而後用」,充分表明了王陽明對戰爭的態度。最終,朝廷很快批准了王陽明的申請,於橫水、桶岡設立了崇義縣,交由南安府管轄。自從橫水、桶岡地區設立縣治以來,當地治安狀況逐步好轉,賊匪流寇難於在此安身,百姓從此安居樂業,不必再擔心賊匪作亂。無論是之前的清平縣,還是後來的崇義縣,王陽明的最終目的都是維護治安、穩定民生。

  正德十四年(1519),崇義縣縣民為紀念王陽明,特在當地建起一座祠堂。該祠堂位於先師廟以西,名為「都憲王陽明公祠」。後來,祠堂被損毀,現在的崇義中學所在地即為該祠堂原址。此外,崇義縣文化館的大院裡至今仍保存著兩座石碑,這兩座石碑修造於明隆慶二年(1568),其中一塊石碑上刻有《重修新建伯王陽明祠堂記》。據說,此文作者也是餘姚人。另一座石碑上則刻有「明新建侯王文成公祠」的字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