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恤民情,注意農時

2024-10-13 15:56:33 作者: (日)岡田武彥

  為平定漳州「匪患」,王陽明指揮大軍進駐長汀。在行軍途中,他曾即興作《丁丑二月征漳寇進兵長汀道中有感》一首(《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

  將略平生非所長,也提戎馬入汀漳。數峰斜日旌旗遠,一道春風鼓角揚。莫倚貳師能出塞,極知充國善平羌。瘡痍到處曾無補,翻憶鐘山舊草堂。

  王陽明認為,帶兵打仗並非自己的分內之事,然而必勝的信念驅使著他果斷地奔赴戰場。這也表達出他極為複雜的內心世界。

  

  其中「將略平生非所長」一句,是對諸葛亮的評價。儘管王陽明此次帶兵征剿是迫於上命,但他也希望能凱旋,不要像漢朝將軍李廣利一樣身敗名裂。其實,王陽明的本意只是不想成為第二個陳金。

  另外,「極知充國善平羌」一句中的「充國」指的是漢朝大將趙充國(字翁孫)。趙充國為漢宣帝時期的大將,當時羌人叛亂,朝廷決定派他前去征剿。出戰前,趙充國上奏《充國便宜十事》,詳細論述了自己的戰略部署。趙充國的部署極為詳盡、周密,《充國便宜十事》堪稱軍事名篇。王陽明必定非常熟悉該文,因此他才會提出「勿損軍威,勿以虜間乘」的觀點。王陽明希望自己能像趙充國一樣建立曠世奇功。

  該詩的末尾兩句,表現出王陽明對傷兵及當地百姓的憐憫之情。同時,他也希望能急流勇退,重新回到草堂講學,不要像宋代的王安石一樣,因留戀仕途而被迫辭相,終至追悔莫及。

  王陽明最初屯兵於汀州的上杭縣,他出奇兵打擊對方的薄弱環節,首戰即連破四十餘座敵營。初戰告捷後,王陽明見很多百姓重新開始耕種,感到欣慰不已。於是,他即景賦詩《回軍上杭》(《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以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詩中「暮倚七星瞻北極」一句,既表達了王陽明對朝廷的忠心,又流露出他對時局的憂慮之情。

  王陽明於正德十二年四月返回贛州,之前他一直帶兵駐紮在上杭縣。當時,上杭縣久未降雨,田地乾涸。見此,都察院行台(官軍於駐地設立的中央政務機構)眾官員舉行祭天儀式以求雨。祭祀當日雖有降雨,但雨量甚微。四月,王陽明平定匪患準備重返贛州之時,上杭突降三日大雨,百姓皆歡呼雀躍、興奮不已。見此情景,當地官員上奏道:百姓長年苦於匪患,加之田地乾涸,以致民不聊生。如今,匪患已平,天又降大雨,王大人真乃及時雨也。在此,請求朝廷將行台正堂更名為「時雨堂」。

  據《回軍上杭》一詩所述,王陽明先登上城南樓台,遠眺百姓農忙的情景。之後,他又前往水南拜謁朱熹祠堂,沿途欣賞到七星山的優美景色。當日傍晚,王陽明返回住所後,依然難掩「樂民之樂」的心情,於是將此詩題於行台牆壁之上。

  此外,王陽明還作《喜雨三首》(《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這三首詩不僅抒發了王陽明對百姓恢復耕作的喜悅之情,也表達了他對時世的看法。對於第一首詩中的「片雲東望懷梁國」一句,東正堂曾做過如下評述:梁國即借指漢朝的梁孝王。據說,此人極愛修建奢華宮苑,並藉此結交天下門客。因此,飽食虛誇之輩常附和於他。王陽明深知寧王朱宸濠野心勃勃,對外以忠君示人,暗地裡卻結黨營私。然而,他無法將實情和盤托出,只能借梁孝王的故事提醒皇帝。(《陽明先生全書論考》卷九《詩三首》)

  接著,王陽明又寫道,「五月南征想伏波」。當時,王陽明被委任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兼任南贛汀漳巡撫,在平定漳州匪患之後,他自然聯想起曾征戰交趾的伏波將軍馬援。

  不過,王陽明最深切的願望,還是回到家鄉繼續講學。因此,他在《喜雨》第一首詩的末尾寫道,「雲門初伴漸無多」。

  王陽明在第二首詩中寫道,「山田久旱兼逢雨,野老歡騰且縱歌」,此句生動地表現出了百姓久旱逢雨的喜悅心情。此外,詩中「地形原不勝人和」一句出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篇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王陽明想藉此說明,戰爭中的人和遠勝於地利。

  在第三首詩中,王陽明描寫了戰後百姓重新忙於耕種的情景。該詩末尾寫道,「一戰功成未足雲」,王陽明藉此提醒自己,切勿滿足於眼前的勝利。

  之前,王陽明曾作《祈雨二首》(《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表達對旱災中的百姓的深切同情。第一首詩的開篇描寫了汀、漳地區乾旱而贛州洪澇的情景,而該詩末尾則寫道:「夜起中庭成久立,正思民瘼欲沾裳。」此句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生活的憂慮之情。

  在第二首詩中,王陽明進一步表達了深切的憂國憂民之情。他每每想起漳、贛地區人民苦於旱澇災害、湖南匪患頻發、塞北戰雲密布等內憂外患之事,就憂心不已。對此,王陽明雖無奈,卻也只能一籌莫展,加之身體羸弱,他只願早日脫離宦海,解甲歸田。因此,他在該詩末尾寫道:「憂民無計淚空墮,謝病幾時歸海潯?」日本學者佐藤一齋對《祈雨二首》評價甚高,認為「王陽明憂民之心至誠,可感鬼神」(《陽明先生全書論考》卷九《詩三》)。

  在王陽明平定漳州匪患之時,其高徒徐愛在故鄉浙江省霅上購置了農田,以待恩師與諸友返鄉共同耕種。聽聞此事,王陽明興奮不已,隨即作《聞曰仁買田霅上攜同志待予歸二首》(《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王陽明在詩中道出了自己複雜的心境,同時也流露出對徐愛等人的羨慕。

  詩一中的「山人久有歸農興,猶向千峰夜度兵」,正是此種心情的真實寫照。詩二中的「百戰自知非舊學」一句雖是詩人的自謙之詞,卻也表達了他想要回鄉務農的願望。該詩中「月夜高林坐夜沉,此時何限故園心!山中古洞陰蘿合,江上孤舟春水深」等句,皆表達出王陽明對歸隱生活的嚮往。

  在漳州戡亂期間,繁忙的軍務仍無法打消王陽明的歸隱之意。其間,王陽明曾以好友陳柏的書齋《借山亭》為題,賦詩一首(《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他在詩中描寫了自己拜訪借山亭時的情景,其中最後兩句寫道,「傳語諸公合頻賞,休令歲月亦蹉跎」。王陽明叮囑友人切勿虛度時光,要志存高遠。同時,他也藉此表達出歸隱之意。

  王陽明平定漳州匪患,返回贛州之際,另以《還贛》為題作詩一首(《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詩中描繪了當地百姓夾道歡送官軍的情景,同時也描寫了戰亂給農業生產造成的破壞。王陽明殷切盼望百姓能重新恢復耕作,但他深知僅憑一己之力是難以力挽狂瀾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