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出佛道不足
2024-10-13 15:50:28
作者: (日)岡田武彥
弘治十五年(1502),王陽明三十一歲。是年,他向朝廷上書,乞求歸鄉養病。獲得批准後,他回到家鄉餘姚,築室於四明山之陽明洞。
據《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記載:「洞在四明山之陽,故曰陽明。山高一萬八千丈,周二百一十里,道經第九洞天也。為峰二百八十有二,其中峰曰芙蓉峰,有漢隸刻石於上,曰『四明山心』。其右有石窗,四面玲瓏如戶牖,通日月星辰之光。先生愛其景致,隱居於此,因自號曰陽明。」
大西晴隆介紹陽明洞說:
明人張鼎思的《琅玡代醉篇》卷三中引用了王陽明的再傳弟子薛應旂的一句話,「宛委山上有石匱,壁中有孔穴,號陽明洞,即《歸經》中所云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天也。」
……
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說。洞天福地均為上天派遣群仙治理的地方。《雲笈七籤》卷二十七中收錄的「洞天福地部」中的《天地宮府圖》把會稽山洞定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小洞天,其中寫道:「會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極玄大元山,在越州山陰縣鏡湖中,由仙人郭華治之。」此外,《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中的記載和以上所述稍有差異:「會稽山極玄陽明洞天三百里,在越州會稽縣,夏禹探書。」唐代學者李宗諤編修的《龍瑞觀·禹穴·天經》中也有會稽山洞的記載,他引用的是《龜山白玉經》中的「會稽山周回三百五十里,名陽明洞天」。
前文所謂的「築室於陽明洞」,可能就是王陽明在會稽山山腳下搭了一個草堂。(大西晴隆《王陽明》)
在大西晴隆看來,「陽明洞」並不是指真的山洞。陽明洞共有三處,其中一處就是上文所言的四明山陽明洞。但是根據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陽明學專家的調查發現,陽明洞並不是位於四明山之陽,而是在四明山之陰,也就是現在禹王廟所在的位置。其他兩處陽明洞都是王陽明親自取的名字。
第二處陽明洞位於貴州龍場,王陽明稱其為「陽明小洞天」。它是個鐘乳洞,能容納百人左右。
第三處陽明洞位於江西南部,王陽明稱其為「陽明別洞」。當時王陽明在江西征討叛賊,來到玉石雙洞天之後,特別喜歡這裡的景致,取名「陽明別洞」。後來,王陽明還再次拜訪過此地。
前兩處陽明洞都不能算山洞,只有第三處陽明洞才真正稱得上是山洞。
此外,錢德洪在《陽明先生年譜序》中記載:「築室於陽明洞天。」
在《陽明先生行狀》中,黃綰寫道:「養病歸越,辟陽明書院,究極仙經秘旨,靜坐,為長生久視之道,久能預知。」
據說,王陽明在草堂中修習神仙導引之術一個月之後,感覺陽神已經能夠從身體中自由出入,而且還能夠預知未來。有一天,他對身邊的童子說:「有四位相公來此相訪,汝可往五雲門迎之。」
童子來到五雲門靜候,果見王文轅、許璋等四人前來拜訪。此四人都是王陽明的好友,童子將受王陽明差遣、特意前來相迎一事告知四人。四人都頗感詫異,見到王陽明之後,問他:「子何以預知吾等之至?」
王陽明笑著回答說:「只是心清。」
這種預知未來的記載古已有之,又被稱作「透視眼」或者「千里眼」。北宋程頤曾聽說一位隱士具有預知未來的能力,覺得他可能是一位聖賢,所以特意前去拜訪,結果大失所望,因為那位隱士並非聖賢。後來程頤得出結論,只要做到心清,誰都可以預知未來。
儒學中也有預知未來的說法,如《中庸》中就有:「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誠如神。」
後來經常有人前來拜訪王陽明,向他請教吉凶禍福。不可思議的是,王陽明大多都能言中。眾人都誇讚他,以為是得道的緣故,但是王陽明說:「此簸弄精神,非正覺也。」隨後絕口不言,不再為他人預知未來。王陽明追求心的寧靜,希望脫離塵網,棄絕雜念,渴望超然出世的隱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