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策:嚴守以乘弊
2024-10-13 15:50:17
作者: (日)岡田武彥
王陽明對此解釋說: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臣聞古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孫子兵法·軍形篇》)。蓋中國工於自守,而胡虜長於野戰。今邊卒新破,虜勢方劇,若復與之交戰,是投其所長而以勝予敵也。為今之計,惟宜嬰城固守,遠斥候以防奸,勤間諜以謀虜;熟訓練以用長,嚴號令以肅惰;而又頻加犒享,使皆畜力養銳。譬之積水,俟其盈滿充溢,而後乘怒急決之,則其勢併力驟,至於崩山漂石而未已。
昔李牧備邊,日以牛酒享士,士皆樂為一戰,而牧屢抑止之。至其不可禁遏,而始奮威並出,若不得已而後從之,是以一戰而破強胡。
今我食既足,我威既盛,我怒既深,我師既逸,我守既堅,我氣既銳,則是周悉萬全,而所謂不可勝者,既在於我矣。由是,我足,則虜日以匱;我盛,則虜日以衰;我怒,則虜日以曲;我逸,則虜日以勞;我堅,則虜日以虛;我銳,則虜日以鈍。
索情較計,必將疲罷奔逃;然後用奇設伏,悉師振旅,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迎邀夾攻,首尾橫擊。是乃以足當匱,以盛敵衰,以怒加曲,以逸擊勞,以堅破虛,以銳攻鈍,所謂勝於萬全,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者也。
王陽明在這一策中指出,《孫子兵法》中的「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正是對付胡虜的良策。
王陽明在「邊務八策」的結尾處寫道:
右臣所陳,非有奇特出人之見,固皆兵家之常談,今之為將者之所共見也。但今邊關將帥,雖或知之而不能行,類皆視為常談,漫不加省。勢有所軼,則委於無可奈何;事憚煩難,則為因循苟且。是以玩習弛廢,一至於此。
陛下不忽其微,乞敕兵部將臣所奏熟議可否,傳行提督等官,即為斟酌施行。毋使視為虛文,務欲責以實效,庶於軍機必有少補。臣不勝為國惓惓之至!
通過這篇上書,我們可以看出王陽明年輕時就對《孫子兵法》很有研究,甚至可以說精通。雖然王陽明當時年僅二十八歲,但他已經具備了大戰略家的眼光。後來,王陽明能夠盪盡南方諸賊、平定宸濠之亂,也是意料之中的。王陽明的這些作為都是普通儒生很難達到的。
《陽明先生集要》的編寫者施邦曜高度讚揚王陽明的「邊務八策」,稱「陽明先生的『邊務八策』勝過《孫子兵法》十三篇」(大西晴隆《王陽明》)。近年來,水野實和永富青地還完成了對尚存於中國的《陽明兵策》的收集整理、解說和日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