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祖名臣王導

2024-10-13 15:48:13 作者: (日)岡田武彥

  王導(276—339),字茂弘,諡號文獻公,王覽之孫,王裁之子。東晉元帝時,王導出任丞相;明帝、成帝時,王導出任司徒、太傅。《晉書》卷六十五為其立傳,《蒙求》也有其傳記,名為《王導公忠》。

  王導年少時就風姿飄逸,見識器量清越弘遠。陳留高士張公見到他後非常驚奇,對他的堂兄王敦說:「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

  當元帝還是琅玡王時,就和王導關係密切。當時王導察覺天下已經大亂,於是全心全意地輔佐琅玡王,立下興復朝綱的志向。元帝移鎮建鄴(後改建康,今南京市)之後,吳越人士多不歸順,王導又和堂兄王敦一起宣示帝威,促其歸順。

  西晉崩潰之際,大批中原士子攜帶家眷逃往江南避難。王導就從中挑選賢士,請他們輔佐國事。東晉建國後,王導出任丞相。元帝稱頌他:「卿,吾之蕭何也。」

  晉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賀時,再三請王導同坐御床受賀,王導堅辭不受。他說:「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元帝這才作罷,任命王導為司空。《蒙求》將王導的傳記定名為《王導公忠》,也正在於此。

  正德十五年(1520),王陽明平定宸濠之亂後,人生一度跌入低谷。在此期間,他作了一首《紀夢》(《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假託東晉忠臣郭璞夢中向自己示詩,來批判王導:「世之人徒知王敦之逆,而不知王導實陰主之。」

  王陽明為什麼不顧社會輿論,假託郭璞之言,來批判自己的先祖呢?

  據歷史學家研究,王導曾遵照元帝的遺詔輔佐明帝和成帝,出任司徒和太傅,並受封為始興郡公。王導完善學校制度以教化百姓,設置史官以保存文獻,勸元帝打消廢嫡之念,規勸堂兄王敦不要謀反,王敦謀反後,又率全家向朝廷請罪。蘇峻之亂後,王導力排眾議,反對遷都。王導主張寬容政治,積極調和江南豪族與南遷北方大族之間的關係,為東晉的穩固奠定了基礎。南遷士人經常慨嘆南北風土人情之異,王導總是勸導他們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

  王敦(266—324),字處仲,王基之子,王導堂兄,與王導共同輔佐司馬氏的江東政權。東晉元帝登基之後,王敦身居要職。後杜弢叛亂,王敦和陶侃一起平定杜弢之亂,受封鎮東大將軍。

  王敦生性灑脫,喜好清談,從不談論財色,因此聲名遠播。後來他在平定南方之亂的過程中立下大功。手握重兵之後,王敦就萌發了奪權篡位的野心,以清君側為名進攻建康。晉明帝時,王敦自任江州牧,將相全部出自門下。最後王敦以討伐溫嶠為名,舉兵叛亂,結果被明帝擊敗,最終病死。

  陽明夢中出現的郭璞又是何許人?郭璞(276—324),字景純,郭瑗之子,河東聞喜人,東晉著名詩人和卜筮學家。郭璞博學有高才,善辭賦,其辭賦被譽為東晉之冠,他的卜筮能力也堪稱當時之首。郭璞早年曾參與王導的軍事活動,元帝每遇大事,必求他占卜。後來郭璞出任王敦的記室參軍,王敦叛亂時也曾求他占卜。郭璞告誡王敦萬萬不可,「明公起事,必禍不久」。王敦大怒,殺之。郭璞曾著《洞林》《新林》《卜韻》,並為《爾雅》《三蒼》《方言》《穆天子傳》《山海經》《楚辭》作注。

  根據以上所述,王導勸誡王敦不要謀反,且在王敦叛亂之後舉家請罪,真真切切是一代名臣。郭璞也是因為勸誡王敦不要起兵,所以才落得慘死的下場。按道理,郭璞應該對王敦而不是對王導充滿仇恨。可是在陽明《紀夢》的序中,郭璞卻對王導充滿怨恨,所以才託夢示詩。如果王陽明所述為事實的話,那麼王導肯定有不臣之處。作為王家的子孫,王陽明為什麼要假託郭璞來批判自己的祖先呢?

  王陽明少時不喜讀書,父親王華曾告誡他「吾家世以讀書顯」。此外,弘治十五年(1502),三十一歲的王陽明為叔父王袞寫過一篇墓志銘《易直先生墓誌》(《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五),其中提到:「吾宗江左以來,世不乏賢。自吾祖竹軒府君以上,凡積德累仁者數世,而始發於吾父龍山先生。」

  王陽明父子所感受到的祖先之德,其實是指王綱之後的祖先。《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十七、卷三十八的《世德紀》為王綱之後的每一位祖先都做了詳細的介紹,且《世德紀》中的《海日先生行狀》和《王文成公全書》的《年譜》中都將王覽以及他的曾孫王羲之視作王家的遠祖,所以王陽明父子也會視王導為遠祖。

  王陽明在《紀夢》的序中記述了王導是王敦叛亂的幕後黑手一事,但是在流傳下來的王導的傳記中,都沒有關於這一事件的描述。如果王導與王敦叛亂真的毫無關係的話,王陽明是不會寫的。為什麼史書上沒有記載呢?可能是因為當時的輿論認為王導是忠臣,所以史官在寫史時刻意將王導的不臣之實忽略了。

  身為王家子孫,王陽明假借託夢之舉對祖先提出批判,這種行為是不可思議的。當時的王陽明已經歷經千難萬險,「良知」說的思想也已顯現雛形。王陽明批判祖先王導,可能是他僅憑「良知」所做出的一種舉動,並沒有其他的意圖。對此,一些學者有不同意見。曾著有《陽明先生傳纂》的余重耀先生認為,王陽明這是在借古諷今,假借託夢來諷刺奸邪讒佞之人。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作為一名忠臣,王陽明對向武宗進獻讒言的小人肯定充滿憤懣之情,《紀夢》一詩也許是為了表達這一層意思。

  王陽明在《紀夢》的序中寫道:「正德庚辰八月廿八夕,臥小閣,忽夢晉忠臣郭景純氏以詩示予,且極言王導之奸,謂世之人徒知王敦之逆,而不知王導實陰主之。其言甚長,不能盡錄。覺而書其所示詩於壁,復為詩以紀其略……」

  接下來是王陽明寫的這首詩:

  秋夜臥小閣,夢遊滄海濱。

  海上神仙不可到,金銀宮闕高嶙峋。

  中有仙人芙蓉巾,顧我宛若平生親;

  欣然就語下煙霧,自言姓名郭景純。

  攜手歷歷訴衷曲,義憤感激難具陳。

  切齒尤深怨王導,深奸老猾長欺人。

  當年王敦覬神器,導實陰主相緣夤。

  不然三問三不答,胡忍使敦殺伯仁?

  寄書欲拔太真舌,不相為謀敢爾雲!

  敦病已篤事已去,臨哭嫁禍復賣敦。

  事成同享帝王貴,事敗乃為顧命臣。

  幾微隱約亦可見,世史掩覆多失真。

  袖出長篇再三讀,覺來字字能書紳。

  開窗試抽《晉史》閱,中間事跡頗有因。

  因思景純有道者,世移事往千餘春;

  若非精誠果有激,豈得到今猶憤嗔!

  不成之語以筮戒,敦實氣沮竟殞身。

  人生生死亦不易,誰能視死如輕塵?

  燭微先幾炳易道,多能餘事非所論。

  取義成仁忠晉室,龍逄龔勝心可倫。

  是非顛倒古多有,吁嗟景純終見伸!

  御風騎氣游八垠,彼敦之徒,

  草木糞土臭腐同沉淪!

  最後,陽明記述了夢中郭璞展示給自己的詩:

  我昔明《易》道,故知未來事。

  時人不我識,遂傳耽一技。

  一思王導徒,神器良久覬。

  諸謝豈不力?伯仁見其底。

  所以敦者傭,罔顧天經與地義。

  不然百口未負托,何忍置之死!

  我於斯時知有分,日中斬柴市。

  我死何足悲,我生良有以!

  九天一人撫膺哭,晉室諸公亦可恥。

  舉目山河徒嘆非,攜手登亭空灑淚。

  王導真奸雄,千載人未議。

  偶感君子談中及,重與寫真記。

  固知倉卒不成文,自今當與頻謔戲。

  倘其為我一表揚,萬世萬世萬萬世。

  右晉忠臣郭景純自述詩,蓋予夢中所得者,因表而出之。

  可以看出,這是王陽明在假託郭璞來表白自己的內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