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聖哲王陽明 文武雙全的聖人
2024-10-11 15:20:00
作者: (日)岡田武彥
英明豪邁、文武雙全,左手執卷講學授業,右手撫劍叱吒三軍,曠世罕見的大聖人、大豪傑、大儒學家王陽明最終沒能逃過疾病的魔爪,迎來了和自己波瀾壯闊的人生永別的那一刻。
明嘉靖六年(1527)五月,五十六歲的王陽明受朝廷委任,不得不拖著病軀前往酷暑難耐、惡疫肆虐的南方戡亂。平定盤踞各地的賊寇之後,他又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強治安,施以教化。但是,終日的勞累誘發了他的肺病頑疾。次年十一月,完成使命的王陽明在回鄉途中病情加重,且又出現了痢疾腹瀉之症。當王陽明乘坐扁舟抵達江西南安(今江西大余縣)境內時,他已經病得臥床不起了。
當時,王陽明的弟子周積正在南安為官,聽聞恩師抵達南安,急忙前去迎候。周積來到船艙,見恩師臥病在床劇咳不止,急忙上前請安。王陽明勉強坐起來,問他:「近來進學如何?」
「有所長進。如今政局大體平穩,恩師道體如何?」周積答道。
王陽明回答說:「病勢危急,所未死者,元氣而已。」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兩三天後,王陽明自覺生命之燈將盡,便讓家童叫周積到船艙來。周積躬身侍立在恩師枕邊,神情悲愴,靜靜地看著恩師消瘦的臉龐。王陽明徐徐睜開眼睛,把頭轉向周積一側,對他說:「吾去矣!」
周積抑制不住悲痛,眼淚奪眶而出,泣不成聲。
孟子逝後,儒教心學喪失殆盡,王陽明重整心學,並將其發揚光大,開創新學風。其學為萬世之師表,其德受萬代之敬仰。在這靜肅的一瞬間,聖哲的魂魄已脫離身軀,向著幽冥飛去。
「恩師,有何遺言?」周積壓抑著嗚咽,問道。
王陽明張開嘴唇,微笑著回答:「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然後,靜靜地閉上眼睛,撒手人寰。
王陽明遺言中的「此心」,指的就是良知。王陽明晚年所作的詩歌《中秋》(《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中有如下詞句:「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光明」指的就是良知的光輝。王陽明在晚年才開始提倡「致良知」說,此學說可以說是他歷經千難萬險之後才悟出的智慧結晶。
在王陽明看來,無論聖人還是凡夫,無論賢士還是愚人,無論學者還是白丁,只要是人,心中皆有良知,這是永遠不滅的光明,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東西。只要在萬事萬物上都「致良知」,那麼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聖人。只要聽從良知的命令,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輕鬆克服,並且不會誤入歧途。
王陽明的「良知」說振奮了弱者的心靈,給那些深陷權勢和名利的旋渦而不能自拔,遭受現世重壓而不能逃脫的世俗中人指出了一條正大光明、強而有力的快樂生存之路。「良知」說不僅鼓舞了知識分子,也鼓舞了不通文墨的平民百姓,於是迅速在都市和鄉村中傳播開來,成為風靡一時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