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是一種偏執

2024-10-13 15:45:34 作者: 王建軍

  問孟子言「執中無權猶執一」。

  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隨時變易,如何執得?須是因時制宜,難預先定一個規矩在。如後世儒者要將道理一一說得無罅漏,立定個格式,此正是執一。」

  王陽明認為,追求面面俱到是一種偏執的表現。因為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就沒有人能做到面面俱到。追求面面俱到,只會給自己增添失望和痛苦。

  一個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學習的企業家說:「我在史丹福大學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懂得了人生中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可能達到事事完美。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要處理、面對的事情太多了,顧此就要失彼,所以要懂得盡己所能,也要學會欣然並灑脫地放手。」

  這個企業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觸,源自老師對他們的一次測試:一天,教授給學生們發下了厚厚的幾摞講義,要求學生們在一周內看完,下周測試。當時,這個企業家在課餘時間都在忙著與客戶洽談合約,根本沒有時間看講義,更不用說把講義看完並深入領會其思想了。可想而知,他的測試成績有多麼糟糕,但教授並沒有責怪他,而是說:「這些講義本就特別多,即使你竭盡全力也不可能全部看完,更何況你還忙著工作,我只是想通過這次測試告訴大家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事事完美,而要學會欣然接受人生並非十全十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是全世界最出色的足球選手,10次傳球也有4次失誤;最棒的股票投資專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每個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過失,誰能保證自己一生不犯錯誤呢?如果你過於追求面面俱到,追求完美,對自己做錯或沒有達到完美標準的事深深地自責,那麼一輩子都不會快樂。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過分追求面面俱到的人常常伴隨著莫大的焦慮、沮喪和壓抑。事情剛開始,他們就擔心失敗,生怕幹得不夠漂亮而不安,這就妨礙了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遇失敗,他們就會異常灰心,想儘快從失敗的境遇中逃離。他們大都沒有從失敗中獲取任何教訓,而只是想方設法讓自己避免尷尬的場面。

  顯然,背負著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用說在事業上謀求成功,在自尊心、家庭問題、人際關係等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佛陀說,花未全開月未圓,事物一旦完美,便會轉變為殘缺。人生,永遠都是有缺憾的。佛學裡把這個世界叫作「娑婆世界」,翻譯過來就是能容許多缺陷的世界。本來這個世界就是有缺憾的,因此蘇東坡有詞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在一個有缺陷的世界裡追求面面俱到的完美,實在是一種極大的偏執。如果人們能夠坦然接受世界的缺陷,坦然面對自己的失誤與錯誤,並從中吸取經驗,才能真正獲得王陽明所說的「良知」——心靈歡欣的智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