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蹊徑,巧幹要比苦幹強
2024-10-11 15:18:10
作者: 王建軍
問:「孟子『巧、力、聖、智』之說,朱子云:『三子力有餘而巧不足。』何如?」
先生曰:「三子固有力,亦有巧。巧、力實非兩事,巧亦只在用力處,力而不巧,亦是徒力。三子譬如射,一能步箭,一能馬箭,一能遠箭。他射得到俱謂之力,中處俱可謂之巧。但步不能馬,馬不能遠,各有所長,便是才力分限有不同處。孔子則三者皆長。然孔子之和,只到得柳下惠而極。清只到得伯夷而極。任只到得伊尹而極。何曾加得些子。若謂『三子力有餘而巧不足』,則其力反過孔子了。巧、力只是發明聖、知之義,若識得聖、知本體是何物,便自瞭然。」
有弟子問王陽明說:「孟子主張『巧、力、聖、智』的說法,而朱熹先生卻說『三子力有餘而巧不足。』這樣說對嗎?」
王陽明回答說:「伯夷、伊尹、柳下惠三個人不僅有『力』,而且還有『巧』。『巧』與『力』實際上並非兩回事,『力』中要有『巧』。有『力』卻無『巧』,不過是徒然、白費力氣。如果用射箭作比喻,他們三個人里,一個能夠步行射箭,一個能夠騎馬射箭,一個能夠遠程射箭。只要他們都能射到靶子那裡,便都能叫作有力;只要能正中靶心,便都能叫作巧。但是,步行射箭的不能夠騎馬射箭,騎馬射箭的又不能遠程射箭,他們三個各有所長,才力各有不同。孔子則是身皆三長,然而,孔子的『和』最多能達到柳下惠的水平,而『清』最多能達到伯夷的水平,『任』最多能達到伊尹的水平,未曾再添加什麼了。如果說『三子力有餘而巧不足』,那他們的力加在一起反倒能超過孔子了。巧、力只是為了闡明聖、智的含義,如果認識到了聖、智的本體,自然就能夠瞭然於心。」
生活中,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甚至埋頭苦幹十一二個小時,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一生平庸,碌碌無為。有人卻深諳巧幹強於苦幹的奧妙,總能找到更簡單、更輕鬆、更快捷的方法。
美國船王丹尼爾·洛維格獲得的第一桶金,就和他善於巧幹有關。
出身於中低收入家庭的丹尼爾·洛維格不甘心過平凡窮苦的生活,他想要賺很多的錢,讓自己充分體會成功的感覺。在他看來,對於一貧如洗的人,要想擁有資本就得借貸,用別人的錢開創自己的事業,為自己賺更多的錢。
在多番思考後,洛維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借貸方法:他將自己的一條尚能航行的舊油輪重新修理改裝,然後以低廉的價格包租給一家大石油公司。然後,他帶著租約合同去找紐約的各大銀行申請貸款,理由是——他有一艘被大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輪,每月可收到固定的租金,如果銀行肯貸款給他,他可以讓石油公司把每月的租金直接轉給銀行,來分期抵付銀行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許多銀行聽了洛維格的想法,都覺得荒唐可笑,且無信用可言。大通銀行的總裁卻不這麼認為。他想:洛維格一文不名,也許沒有什麼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卻是可靠的。拿著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錢,這自然十分穩妥。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洛維格終於貸到了第一筆款,然後買下了他所要的舊貨輪,把它改成油輪,租給了石油公司。然後又利用這艘船做抵押,借了另一筆款,再買了一艘船。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年,每當一筆貸款還清後,他就成了這條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銀行拿走,而是進了自己的腰包。
就是憑藉這樣巧妙的借貸方法,洛維格賺得了他事業的第一桶金,也開始了他輝煌的創業旅程。
生活中,會苦幹,更要會巧幹。會巧幹的人,不一味走別人走過的路,總努力開闢一條新途徑,尋找新的機遇,儘管路上荊棘叢生;會巧幹的人與眾不同,而且不介意與眾不同;會巧幹的人從不循規蹈矩,他們往往放蕩不羈,喜歡標新立異、獨闢蹊徑,以新的方法干工作;會巧幹的人具有獨立性,他們具有獨立工作的能力,有時喜歡獨處,並對自己的信念和願望堅定不移;會巧幹會變通的人看問題具有與常人不同的眼光,他們具有特殊的綜合能力,往往別出心裁。如當別人說「1+1=2」時,他們卻說「1+1>2」或「1+1=11」。
總之,會巧幹的人不滿足於淺顯的東西、世俗的東西、平庸的東西或陳腐的東西;不滿足於問題的固定答案;並在不斷的追求和探索中感到其樂無窮,因此,往往能夠避免王陽明所說的「有力卻無巧,只是白費力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