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王陽明:如何找回你強大的內心> 做到中正平和,關鍵在於慎獨

做到中正平和,關鍵在於慎獨

2024-10-11 15:16:48 作者: 王建軍

  澄嘗問象山在人情事變上做工夫之說。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變,則無事矣。喜、怒、哀、樂非人情乎?自視、聽、言、動,以至富貴、貧賤、患難、死生,皆事變也。事變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 『致中和』只在『謹獨』。」

  「謹獨」即「慎獨」,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自古以來,慎獨都被視為人們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

  對於慎獨,《大學》將其與「誠」結合起來:「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意是說,君子應內外一致,不自欺欺人。對於壞的東西要像厭惡腐臭那樣,將其除掉,對待好的事物要像喜歡美麗的顏色那樣,力求得到。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君子也要做到不自欺。而小人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什麼壞事都敢幹。一旦見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邊,馬上遮掩,偽裝良善。這樣表里不一,毫無益處。要知道,一個人內心的誠意有多少,很容易從他的外表體現出來。因此,人們務必在任何時候都謹慎地嚴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自覺的品質。

  元代大學者許衡有一天外出辦事,走到半途,因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正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

  這時,有人問他:「這麼熱的天,你一點也不口渴嗎?」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許衡說:「我其實很渴。」

  那人又問:「既然口渴,你為什麼不去摘梨吃呢?」

  許衡說:「那不是我的梨樹,我怎麼可以隨便摘梨呢?」

  那人笑他迂腐:「現在世道這麼亂,管它是誰的梨呢!」

  許衡笑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兩相比較,不難發現:那些摘梨的行人就像《大學》中所說的「小人」一樣,在無人監督的時候,什麼壞事都敢做,並不以為意。而許衡卻能秉持「慎獨」的精神,不去做那些違背良知的事情,因此他擔得起「君子」的稱號。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一些人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一些人在有警察執勤的時候遵守交通規則,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這些現象都表明:一個人在沒有監督而獨處的情況下,嚴於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獨」是十分必要的。

  《中庸》上說:「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規勸君子慎重承擔自己具有獨立性的生命,不要懷著任何不良心態而自毀自棄。只有修養「慎獨」的功夫,才能避免心靈陷入悔恨和痛苦之中,保持內心的中正平和,這也是王陽明倡導「慎獨」的根本原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