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王健林內部講話:最新版> 新的經營模式:電商和實業的融合

新的經營模式:電商和實業的融合

2024-10-11 15:12:33 作者: 墨曄

  所有的新方式都是對傳統方式的促進,但並不意味著新的方式出現後,所有的傳統產業都要死亡。電商發展很快,但是也別忘了傳統零售業也在做大蛋糕,這不是切蛋糕的思維,你切掉別人就沒有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網購的人也經常去逛商場。電商和傳統零售業並不是非此即彼,任何一個新的模式都不可能完全滅掉以前所有的經營模式,我們(我和馬雲)都會贏。

  ——王健林接受《華西都市報》採訪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我相信10年、20年後可能不會有單純的電子商務公司和單純的實體企業,二者一定是相互融合的。到2022年,就是所謂馬王打賭期限到來的那一天,電商和實業是否會活得好,就看你是不是創新、是不是適應形勢了,適者生存。

  ——王健林談「電商和實體經濟不是非此即彼」

  大家還記得王健林在201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跟馬雲打的賭嗎?他當時說:「電商再厲害,但像洗澡、捏腳、掏耳朵這些業務,電商是取代不了的。」而他和馬雲賭的是,到2020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超過50%,王健林將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到,馬雲就給王健林一個億。

  雖然一年之後,讓人有些失望的是,王健林突然站出來解釋說,打賭只是為了增加活動樂趣的一個玩笑。但是,賭約的真假姑且放置一邊,在一年的時間裡,電商對於王健林來說必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所以他才會說「適者生存」「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是融合態勢,不融合早晚會遭遇瓶頸」等話。

  萬達作為一個擁有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旅遊、電影院線、連鎖百貨五大核心產業的綜合商業體,覆蓋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完整的消費閉環。用王健林的話說:「萬達擁有中國企業獨一無二的線下資源,有近兩百個廣場,一百多家酒店。幾年後,還會有若干個大型度假區,這麼幾十億人來來往往,這麼豐富的線下資源為什麼不利用呢?萬達有豐富的零售資源,不做電子商務太可惜了。」

  在可惜的背後,必須看到萬達的商業綜合體還未形成真正的消費閉環,尚缺少關鍵的一環——整合平台,而電商平台正是承載這一重任的最適合平台。

  後來,萬達電商萬匯網和獨立APP上線,王健林在宣布「億元賭局作廢」的同時牽起了阿里巴巴的手。作為萬達廣場的O2O智能電子商務平台,萬匯網業務涵蓋百貨、美食、影院、KTV等領域。萬匯網隸屬於萬達集團,實時為用戶提供廣場活動、商家資訊、商品導購、優惠折扣、電影資訊、美食團購、積分查詢、禮品兌換等資訊與服務。

  萬達的電商項目籌備已久,在試運行期間,萬匯網僅在大連、武漢、福州、鄭州四大城市運營六個項目,然後逐漸擴展至全國所有的萬達項目。

  不難看出,萬匯網的內容實際就是萬達廣場。但王健林指出,萬匯網不同於淘寶、京東的電商模式,「萬達的電子商務平台絕對不會是淘寶,也不會是京東,而是完全結合自身特點的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的O2O電子商務模式。比如,消費者在萬達百貨消費,商家拿出1%—2%等值貨幣類積分來支持。成為會員以後,可以在所有萬達廣場,以及萬達旗下的各種業態,包括度假區、酒店,享受等同於貨幣的積分消費。」

  與淘寶、天貓不同的是,萬匯網更像是萬達廣場的內容展示平台,比如服裝的款式、價格等,暫不支持線上實物購買,只提供部分服務的團購和優惠劵的領取及購買服務。

  儘管只是試運營,但這很可能是萬匯網的最終模式——萬匯網僅僅是萬達廣場的一個展示窗口,而非直接的銷售途徑。王健林表示,希望通過萬匯網整合萬達廣場的客戶資源,「最初大概有十幾億人會進入萬達廣場,然後逐漸增加數量,幾年後大概會有接近140個萬達廣場,平均每個廣場2000萬人,一年有超過20億人次進入萬達廣場。」

  2013年,如果要評一個「年度最豪賭獎」,一定非「科技新秀」雷軍和「中國鐵娘子」董明珠在第14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的十億元豪賭莫屬了。在五年的時間裡,如果小米的營業額擊敗格力,董明珠就輸給雷軍十億元,反之雷軍輸掉十億元。

  董明珠認為,雷軍的成功主要倚仗的是其營銷之力,而非「中國創造」;完全依靠代工,沒有自己的工廠和實體商店,也談不上「中國製造」。但在雷軍看來,即使沒有實體工廠,小米也能夠跟國際上最好的工廠和產業鏈合作,這是國際分工細化的結果;即使沒有實體商店,但全部依靠電商銷售實現了高效、快速,而且能夠拉低小米手機的成本;只有小米產品在科技和創新上發揮極致,營銷才能有所依託,而小米的營銷實際是全體員工盡心盡力的服務,不僅僅是打嘴仗而已。

  雷軍和董明珠的億元豪賭,其實是傳統模式與新經濟的碰撞,是實體經營與電商經濟的較量,究竟誰能勝出,業內外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這種討論在零售行業也不例外。究竟如何處理兩者的關係,關係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盈利模式,不可小覷。

  2012年以來,蘇寧持續發力,以蘇寧易購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實體門店和網絡電商齊頭並進。對於近幾年的變化,蘇寧提出只有「實體店+電商」的雙線融合才是未來商業的主流。

  在2012年,「8·18」「雙11」等多個節點的電商促銷,成為蘇寧易購銷售市場最大的亮點。這些因電商促銷而引發的商戰,不僅給蘇寧易購的銷售額帶來了高倍增長,也帶動了實體店銷量的巨幅增長。在2012年「8·18」促銷大戰中,蘇寧易購的增長率達到十倍之多,廣州的蘇寧實體店的銷售額增長超過200%;而在「雙11」促銷中,蘇寧易購易付寶的充值金額達到五億,三天訂單數即達到300萬,規模增長了20倍,廣州的蘇寧實體店同樣增長200%;緊接著在「雙12」的促銷中,蘇寧實體店同樣實現了大幅增長。

  對此,蘇寧廣州地區負責人表示,經過一年多來的多次試水,證明了線上和線下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協同關係。「實體店+電商」雙線發力將是蘇寧堅定的營銷模式。

  一直以來,消費市場都存在著一種論調,認為電商是新經濟模式,而實體商業是傳統經濟模式。對此,蘇寧方面一直認為,電商與實體店各有優勢,不能顧此失彼。消費市場的拉動,絕不是簡單地靠打折促銷或者活動促銷拉動,而是靠「研究商品、研究消費者」,才能可持續性發展,無論是實體店還是網店都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單一渠道既不可能消失,也不是絕對的主流,雙線融合才是主流。

  放眼國際,雖然眾多發達國家社會消費品零售一般是通過實體商業,但實體商業並不能就此高枕無憂。近幾年的電商發展態勢已經決定了實體商業必須擁抱網際網路,否則雖不能立刻無商可務,但至少也會使發展空間受到極大的限制。

  反觀電商,也不能高枕無憂,單純追求規模而忽視盈利能力,使得電商淪為「燒錢」「低價」的代名詞。雖變相提升了知名度,卻無法換來企業的美譽度和忠誠度,也就是無法形成品牌效應,而沒有品牌的電商模式是註定無法持久的。

  因此,對傳統的零售服務企業來說,客戶出現在哪兒,自己就應該出現在哪兒。面對消費趨勢的多元化,傳統商家最好的選擇就是擁抱和適應市場變化,實體商業必須擁抱網際網路;而對電商來說,其本質還是商務,缺少實體物流、服務平台的依託,純電商的渠道能力根本無法得以體現。

  目前,電商對傳統行業的衝擊,正在成為帶動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其實,馬雲與王健林的打賭,以及雷軍和董明珠之間的豪賭,究竟誰會勝利已不再重要。電商與實體商業之間不會出現誰取代誰的情況,走向融合必將是未來的趨勢。

  正如王健林所言,中國雖然有4800多家電商,但只有一家電商最掙錢,那就是馬雲的阿里巴巴。其他的大多都在虧錢,因此很難說現有的電商模式是先進的。事實上,電商仍然還有一條較長的發展和創新之路要走。

  在這個大數據、大變革的時代,具有先知先覺意識的傳統企業若能抓緊機會實現轉型,積極融入電商行業,便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領先一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