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王健林內部講話:最新版> 打破傳統,勇於冒險

打破傳統,勇於冒險

2024-10-11 15:12:30 作者: 墨曄

  什麼是創新精神?有多種多樣的解釋,我的看法是:創新精神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冒險精神。中國有句古話是「富貴險中求」,就是說只有冒一定的風險才能求得富和貴,不敢冒風險是不可能有發展的。從發展歷史來看,萬達也是富有冒險精神的。

  1993年,我們就跨區域,走出大連到廣州開發,因此萬達也成為中國房地產企業中第一個跨區域開發的企業;2000年,我們決定做商業地產,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成為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的龍頭老大了。

  當然,冒險和蠻幹是有區別的。冒險是有調查,看準了,但是沒把握,敢闖敢試;蠻幹是沒有目標、沒有調查,隨心所欲地干。

  ——2005年王健林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演講

  2000年,宏觀形勢一片大好,住宅地產正做得如火如荼,王健林力排眾議轉攻商業地產;2005年,當商業地產做得如日中天、賺得盆滿缽滿時,王健林又別出心裁地轉型文化產業;2008年,萬達又開始搶奪旅遊投資這塊蛋糕。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十幾年前,王健林曾說過:「創新者大部分成為先烈,少部分成為先進,但正是因為有成功的可能性,才激勵著後來人不斷去攀登、不斷創新,希望成為那些極少數的成功者。」

  萬達是具有創新傳統的企業,企業發展得好,根本原因在於敢闖敢幹的創新精神,不懼當先烈,只為爭先進。2012年,萬達實現了重大創新,歷經多年研發後,兩大產品橫空出世。

  第一個產品是大連金石文化區。世界上有眾多的影視基地,但絕大多數只有外景地和製作區兩項內容;而中國國內的一些知名項目,要麼只有外景地,要麼只有製作區,缺少綜合性。

  金石文化區的研發歷時四年,成為全球首創的,將影視外景地、影視製作區、影視體驗區、影視會展區及旅遊、商業、酒店群相融合的影視基地。影視外景區、製作區除供專業人員使用外,還貼心地允許遊客參觀;在影視體驗區,遊客除了可以體驗影片的拍攝過程外,還有專業導演指導拍攝微電影,可以現場當一回「大明星」;每年的大連國際電影節則在影視會展區舉行。

  大連金石文化區占地5.5平方千米,文化旅遊項目投資近300億元,於2013年全面開工,力爭2016年、確保2017年建成。這個項目一旦建成,相信必然會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成為全球影視產業的一大文化中心。

  第二個野心之作是萬達城項目。考慮到中國的氣候特點,北方冬天寒冷乾燥,南方夏天炎熱多雨,除了三亞、西雙版納等少數地區外,四季都適合戶外活動的地方少之又少。因此,萬達城創新性地將文化、商業、旅遊結合設計,以室內項目為主,徹底解決氣候對於旅遊的影響,使傳統的「一季游」變為「四季游」。

  這兩個項目的研發成功,標誌著萬達創新又躍上了新高度。

  第一,萬達的創新水平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概念設計世界獨創、設計團隊大師組合、擁有智慧財產權。

  第二,萬達的資源整合能力將達到世界水平。這兩個「雄心之作」都異常複雜、困難重重,需要對舞台演藝、電影科技、室內室外遊樂、名人蠟像館、商業品牌、酒店品牌等各種資源要素進行整合。項目的占地面積也很大,且大多位於郊區,基礎設施匱乏,有些項目甚至需要萬達親自做道路、鋪管網等。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有效落實下去,除萬達外,世界上只有少數企業能夠做到,這也說明萬達的資源整合能力已達到世界水準。

  第三,萬達人才資源達到世界水平。萬達與一批世界級大師簽訂了排他性協議,在未來若干年這些人只會與萬達合作。例如,已逝的馬克·費舍爾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建築和藝術領域的跨界大師,曾擔任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藝術導演;高頓·多瑞特先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主題公園設計公司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弗蘭克·德貢先生,是世界舞台藝術設計大師。

  萬達招聘的人才都呈現出世界級水準,在萬達文化旅遊規劃院的員工中,既有拿過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動漫師,也有來自世界唯一的演藝特種設備公司的設備總監。世界優秀人才的友好助陣,預示著萬達今後的創新之路會走得更加平坦、更加寬闊。

  「新東方教父」俞敏洪說過,寧可在改的路上死掉,也不死在原來的基因里。

  黃記煌2004年起步,在十多年的時間裡,通過其獨特的菜品體系和加盟體系,目前經營店面已近600家,整個體系的年收入達20多億元,成為這個細分品類的絕對王者。黃記煌的主打菜就是如今有口皆碑的「黃記煌三汁燜鍋」。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黃記煌的創始人黃耕,高中畢業後開始做廚師,最初是在國企里做魯菜和藥膳。1989年,黃耕離開國企,投奔南方的個體企業,但終究覺得沒有太大出路。1991年,黃耕開了一個小型的炒菜館,從四張桌子做起,之後逐漸開始涉足火鍋。

  在對中國餐飲業有了基本的認識與了解後,黃耕發現了傳統餐飲模式的諸多弊端。

  第一,培養廚師難如登天。黃耕發現,店裡的生意百分之九十取決於廚師的水平,而當你把一個廚師培養起來後,又極容易流失。可以說,傳統中餐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廚師。

  第二,店裡產生的油煙對附近居民的影響非常大,居民的投訴率很高,這種現象在經營多年的老店裡格外明顯。

  第三,很多傳統火鍋店,為了保證味道正宗,總是會把老油回收之後再利用。

  第四,一般的中餐存在油性過大等問題。

  發現問題後就要想辦法解決,黃耕首先從自身優勢找方法。他的父親是一位營養學家,對藥膳頗有研究,這也給了他啟發:能否把藥膳和飯館結合起來?能不能做同時能解決上面四個弊端的生意?

  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黃耕發現中國傳統烹飪工藝中,有一個重要的方式叫「燜」,但「燜」一般需要很長的時間。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黃耕開創了一個新方法,讓所有的食材基本十分鐘左右就可以「燜」熟。奧秘就是不加水燜制(所謂的食物的成熟過程就是食物的脫水過程,如果加入水意味著食物成熟過程自然變長),而不加水燜制除了讓時間變短外,還有其他好處。

  不過,「燜」菜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同的食材放在一起「燜」,極容易串味。原因在於,不同食材通過鍋里的水氣,很容易混合到一起,味道就不好了。而黃耕的「不加水法」,利用菜自身包含的水分來實現高溫「燜」熟,串味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另外,不加水燜制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菜的味道變得更好。因為只有等食物完全脫水後再放入調料,才能使調料迅速滲透到原材料內部,不然就只是附在表面。其實,這就相當於是食物的海綿效果,要想讓一塊海綿吃進其他水分,一定要先把海綿弄乾。

  有人提出質疑:不加水燜制,會不會煳掉?黃耕的答案是不會,核心就在於使用低溫烹製法和可控的烹飪溫度。

  只要把烹飪溫度和時間都掌握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就不會煳。在整個操作上分為幾個時間段:一開始用大火,隨後逐漸減小火力,整個烹製過程基本控制在10—12分鐘。為了將溫度保持在100°—120°,黃耕專門找到廠家定做了符合要求和標準的電磁爐。

  除此之外,「黃記煌三汁燜鍋」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那就是獨特的調料,核心方法就在於調料的比例。只有調和好了,味道才好。黃耕為了調製出一個獨特的味道,把所有味道反覆組合,最終選出了最好的一個,黃記煌的汁液中的成分其實在所有市面上都能見到,只是調料的比例不一樣而已。

  就這樣,「黃記煌三汁燜鍋」橫空出世。它沒有油煙,不用煎炒,根本不需要廚師,而且極容易複製。這道菜研究出來後,便開始在黃耕當時經營的一家店裡試賣,觀看顧客的反應。有了足夠的好評後,黃耕才決定單獨靠這道菜來開一家店。於是,他將一家火鍋店改造成了第一家黃記煌。這道菜的味道和新穎的吃法,很快就傳開了。媒體也開始介入報導,人氣一下子就起來了。

  不難看出,黃耕的創新道路是充滿智慧且富有遠見的。首先,他較早洞察了中式餐飲的不足,在擺脫對廚師的依賴和流程標準化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其次,在競爭白熱化的餐飲市場,他獨創「三汁燜鍋」的烹飪方式,闖出了一條差異化競爭的道路。

  黃記煌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和其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是分不開的。如果黃耕墨守成規,也就不會成為「少數成功者」隊伍中的一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