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什麼樣的堅持一文不值?> 官渡之戰:一手好牌打成了爛結局

官渡之戰:一手好牌打成了爛結局

2024-10-11 14:32:46 作者: 石兵

  兩萬兵力對十萬兵力,四面楚歌對無後顧之憂,這就是官渡之戰前曹操與袁紹的力量對比與形勢差異,但是,官渡之戰的結果卻是袁紹慘敗,曹操則一舉奠定了自己的霸主之位。那麼,這一戰究竟是怎麼打的呢?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袁紹、曹操兩大集團是其中最大的兩股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威勢大增,袁紹則盡占河北之地,意欲南征以奪天下,兩人之間的決戰在所難免。這時,袁強曹弱,袁紹屬地四方臣服,並無後顧之憂,而且地廣人多,兵力在十萬以上;曹操能調用的僅有不到兩萬的兵力,身旁除了北方的袁紹,還有關中諸將虎視眈眈,同時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此時,袁紹無疑是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大多數都認為袁軍強大不可匹敵,但曹操卻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雖然多卻不善於指揮,將士多驕且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兩萬兵力駐守官渡,抗擊袁紹的進攻。

  可是,正當曹操緊鑼密鼓地部署對袁紹的作戰計劃時,自己的「後院」卻起了火,早有謀反之意的劉備突然起兵反曹,並與袁紹聯繫,打算合力攻曹,分了曹操的屬地。曹操為避免兩面作戰,決定先攻劉備。此時,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這正是袁紹夾擊曹操的最佳良機,袁紹手下第一謀士田豐立刻建議袁紹「舉軍而襲其後」,一舉擊潰曹軍,但袁紹卻不為自然,以幼子突然生病為由拒絕採納田豐的建議,致使曹操從容擊敗劉備並順利回軍官渡,這是袁紹浪費的第一個機會,同時,也寒了準備效仿劉備夾擊曹操的旁觀群雄之心。

  公元200年正月,不緊不慢的袁紹書寫檄文大罵曹操,並準備渡河與曹軍決戰,此時謀士田豐建議不要分兵,以保持優勢兵力,防備被曹操各個擊破,但袁紹依然置之不理。袁紹分兵數路,試圖合圍官渡一舉殲滅曹軍,結果反被曹軍集中優勢兵力打了一個埋伏戰。曹操重創袁軍,解了白馬之圍,讓氣勢洶洶的袁紹第一戰就敗了個灰頭土臉。

  惱羞成怒的袁紹親率大軍渡河追擊,以十倍兵力追擊曹操,但關鍵時刻卻又掉了鏈子。原來,曹操深知袁軍貪財好色,一見敵眾我寡,就命令士卒解鞍放馬,故意將輜重丟棄在路旁。袁軍一見果然中計,紛紛爭搶財物。埋伏在一旁的曹操突然發起攻擊,以六百之兵擊潰六千袁軍,並順利退回官渡。至此,袁紹軍隊雖然兵力仍然占優勢,但銳氣已被嚴重挫傷。

  袁軍雖然接連失利,但兵力仍占據壓倒性優勢。雙方在官渡相持了三個月,曹軍處境困難,兵少糧缺,士卒疲乏。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他寫信給荀彧,商議是否要退守許都,荀彧回信說:「主公以至弱抵擋至強,如果不能堅持,一定會被對方乘機消滅,現在已經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時刻。主公以一當十,扼守要地使袁軍不能前進,現在已經半年多了,情勢已經明朗,絕無迴旋的餘地,只要堅持下去,很快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看了荀彧的信,曹操下定決心,繼續堅守不出,同時等待反擊的機會。

  十月,機會終於來臨,曹操探知袁紹將糧草囤積在大營以北約20公里的故市和烏巢,立即決定發起奇襲,並親自率領步騎兵兩千,一路上冒用袁軍旗號,利用夜色掩護走小路。在順利到達烏巢後,曹軍立即圍攻放火,把糧草燒得個一乾二淨。而袁紹在得知曹操襲擊烏巢後,卻仍然否定謀士田豐全力追殺曹操保護糧草的建議,幻想著能夠一口吞下對方。他分兵兩路,一路派輕騎救援糧草,另一路依然重兵猛攻曹軍大營。可曹操走前早已留下了守城策略,城內將士萬眾一心誓死抵擋,袁軍久攻不下,攻城的袁軍大將卻突然得知烏巢被破糧草盡毀的消息,徹底對袁紹失去信心,便停止攻城,向曹操投降,這時軍心動搖,內部分裂,袁紹大軍終於四散而逃土崩瓦解了,最後,袁紹只帶著八百殘兵逃回河北,不久便鬱鬱而終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官渡之戰,歷時一年,以曹操的全面勝利宣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兵力擊破袁軍十萬大軍,徹底將強弱之勢逆轉,接下來,曹操乘勝追擊,殺進河北,徹底滅了袁紹,統一了北方。

  官渡之戰也讓後人感觸頗多。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屢拒部屬的正確建議,遲疑不決,一再地喪失良機,終致糧草被燒,後路被抄,軍心動搖,內部分裂,而全軍潰敗。」小說家蔡東藩則在《後漢演義》中評價:「曹操處處能用諫,袁紹處處是愎諫,即此已見袁曹之興亡,不待戰而始決耳!」

  由此可見,要探究袁紹如何將一手好牌打成了死局,就不得不提他數次拒絕謀士田豐的建議。可以說,每一次出現機會或是生死關頭時,田豐都能審時度勢提出正確的建議,但狂妄自大的袁紹卻不以為意,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且在潰敗而逃後仍然將罪過歸於他人,最終殺害了田豐。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劣勢中的曹操廣納眾人之言,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可以說,正是袁紹的固執己見與不知悔改葬送了本應該屬於自己的大好局面,最終留下了一敗塗地退出歷史舞台的悲慘結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