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想聽到命令式的語言

2024-10-11 13:32:46 作者: 朱凌,常清

  有些人習慣用「指導性語言」去教導、指正別人。他們不管自己懂不懂,也不管自己做得好不好,就習慣指導別人該怎麼做。雖然,有時「善意的指導」確實對別人有益,但動不動就以這種態度來指正對方,常會引來別人的反感。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有位中學老師離職後,轉任保險公司業務員。由於當過老師,她在與同事、客戶說話時,常不自覺地說:「我這樣講,你懂不懂?」或「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後來,有個男同事對她說:「我們是你的同事,不是你的學生,拜託你講話時,不要一直問我們『懂不懂』好不好?好像我們都很笨的樣子!」

  可見,「指導性語言」若用得不恰當,或用得太多,就會變成「批評」,甚至是「找碴」。因為指導性語言通常帶有「上對下」的教訓口吻,有違平等交流的原則,會讓對方感到不快。不管是名流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作為交談的雙方,他們都應該是平等的。

  例如,相比起「讓我做」這句話,我們大概更喜歡聽到「請給我一個機會」。初次見面時,因彼此都不了解,就有必要保持節制有禮的態度。「讓我做」聽起來有些盛氣凌人的意思,這是我們所不喜歡的;而「請給我一個機會」就比較婉轉,會讓別人感到很舒服。

  關於維多利亞女王,有這樣一個故事:

  維多利亞女王很晚才結束工作,當她走回臥房門前時,發現房門緊閉,於是她抬手敲門。臥房內,她的丈夫阿爾伯特公爵問:「是誰?」

  「快開門吧,除了維多利亞女王還能是誰。」她沒好氣地回答。

  沒有反應。

  她接著又敲,阿爾伯特公爵又問:「請再說一遍,你到底是誰?」

  「維多利亞!」她依然高傲地回答。

  還是沒動靜。

  她停了片刻,再次輕輕敲門。「誰呀?」阿爾伯特公爵又問。

  這回維多利亞輕聲應答:「我是你的妻子,給我開門好嗎,阿爾伯特?」

  門開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親切動人的聲音所達到的效果。想想你通常都說了些什麼,是怎樣說的。你是否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用一些命令式的語言對別人說話?有沒有人曾叫你說話聲音放小點?請一定要多多關注自己的說話方式,它是你的整體形象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