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你若光明,萬物生> 別過分執迷於細節問題

別過分執迷於細節問題

2024-10-13 15:31:44 作者: 王建軍

  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顧是之憂,此正求其難於明白者以為學之弊也。

  王陽明認為,一個人如果不去保存自己的良知,而是對一些細節問題念念不忘,則正是有將那些難以理解的東西當作學問的弊病了。王陽明是在告誡人們在自省的同時也不要過分執迷於細節問題,以免因小失大。

  人們常說:「細微之處見端倪。」說的是很多事情都可以從生活細節中看出個究竟,生活細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原則,相當於個人的「名片」,是認識、了解一個人的重要途徑。所以,注重細節是讓自己更出色、更能得到別人認可的關鍵,將對個人日後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自省時如果過分執迷於細節問題,則是人們成功的一大阻礙。自古以來,聖人、偉人在行事時大都不會被細節問題所約束,因為他們深知:行事時固然要小心謹慎,但也要表現出隨意的姿態,不必知道事情的全部細節,也就不會因過分執迷於細節問題而苦惱。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們的身體極小,靠吸動物的血生存,是野馬的天敵。在攻擊野馬時,它們常附在野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迅速、敏捷地刺入野馬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食血液。無論野馬怎麼狂奔、暴跳,都無法驅逐蝙蝠。蝙蝠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才滿意而去。野馬往往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奈地死去。

  動物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小小的吸血蝙蝠怎麼會讓龐大的野馬斃命呢?於是,他們進行了一次實驗,觀察野馬死亡的整個過程。結果發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會使野馬斃命。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野馬的死亡是它暴躁的性格和狂奔所致,而不是因為蝙蝠吸血所致。

  野馬太過於在意被吸血蝙蝠啃咬這個問題,它們越是想要擺脫吸血蝙蝠,越會造成血液嚴重流失,直至死亡。如果能夠理智地認識到吸血蝙蝠並不會危及自己的生命,它們也就不會暴躁、狂奔並因此喪命了。其實,這也是在告誡人們不要為小事抓狂,這並非真正的自省。

  曾國藩提出,為了實現更大的目標,從大處著眼,就應該適當地忽略一些小事,這樣自己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處理關鍵的問題,爭得事情的主動權。咸豐十一年(1861),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中說:「弟論兵事,宜從大處分清界限,不宜從小處剖析微茫。」成大事者,往往著眼大局,可是也有一些人只追求小處的利益,看不到大局,結果常常誤事。曾國藩把朝廷中人的這種心理當成是一種弊病,曾經幾次上奏皇上,希望皇上能夠給有這類陋習的人一些提點,讓他們注意改正。在曾國藩看來,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都可能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性格上也可能存在不足,但是只要不耽誤整體的發展方向就是好的。因此,善於自省的他從不執迷於細節問題。

  雖然細節決定成敗,注重細節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完善自己,從而獲得成功;但過於執迷於細節就很可能使得人們目光短淺,因小失大,反而阻礙自己獲得成功。正如王陽明所說:「用功到精處,愈著不得言語,說理愈難。若著意在精微上,全體功夫反蔽泥了。」即用功到了精妙的地方,越是無法用語言表達,說理就越難。如果執著於精妙的地方,全體的功夫反而被遮蔽了,自省反而變成了成功的阻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