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你若光明,萬物生> 善於反省,揚長避短

善於反省,揚長避短

2024-10-13 15:31:41 作者: 王建軍

  天理人慾,其精微必時時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漸有見。

  王陽明認為,存天理去私慾,其精微之處必須時刻反省體察克制,才能漸漸有所得。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經常反觀自省,才能認識自己、改善自己。正如一個東西,用秤稱過,才知道它的輕重;用尺量過,才知道它的長短。世間萬物,都要經過某些標準的衡量,才知道究竟。而人們通過自我反省、自我檢查,就能「自知己短」,從而彌補短處,糾正過失。

  王陽明就是一個懂得自省的人。年少時候的王陽明曾到居庸關去「見世面」,他回來之後向父親表達了以幾萬人馬討伐韃靼的志向,當時父親批評他太狂傲。之後,王陽明經過一番思考、自省,向父親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王陽明善於自省,在他立志要成為聖賢的那一天起,「格物窮理」成了他每天必做的任務。但是「格物」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見成效的,在格物的過程中,王陽明也通過自省、反思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理論,最後才得以創立心學。可以說,王陽明的成功與他善於反躬自省是分不開的。

  孔子的學生曾參說,他每天從三方面反覆檢查自己:替人辦事有未曾竭盡心力之處嗎?與朋友交往有未能誠實相待之時嗎?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有尚未認真溫習的部分嗎?他就是這樣天天自省,長處繼續發揚,不足之處及時改正,最終成為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賢人。

  有位哲學家在晚年的時候刺瞎了自己的雙眼,別人都不理解他的這一舉動。他說:「我只是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聰明人必須具備自知之明。何謂自知之明?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學生曾子也強調:「吾日三省吾身。」聖人都有自知之明,因為他們時刻審視自己。能夠時時審視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錯,因為他們會時時考慮: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幹多少事?我該幹什麼?我的缺點有哪些?為什麼失敗了或成功了?這樣就能準確地找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為以後的行動打下基礎。

  有一個年輕人,在街角的小店借用電話。他用一條手帕蓋著電話筒,然後說:「是王公館嗎?我是打電話來應徵做園丁工作的,我有很豐富的經驗,相信一定可以勝任。」接電話的人回答說:「先生,恐怕你弄錯了。我家主人對現在聘用的園丁非常滿意,主人說園丁是一位盡責、熱心和勤奮的人,所以我們這兒並沒有園丁的空缺。」年輕人聽罷,便有禮貌地說:「對不起,可能是我弄錯了。」接著便掛了電話。小店的老闆聽了年輕人的話,便說:「年輕人,你想找園丁工作嗎?我的親戚正要請人,你有興趣嗎?」年輕人說:「多謝你的好意,其實我就是王公館的園丁。我剛才打電話是為了自我檢查,確定自己的表現是否合乎主人的標準而已。」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那些認真審視自己、時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覺悟。反省是一棵智慧樹,只有深植在思維里,它才能與你的神經互聯,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讓人生變得簡單、精彩起來。可見,只有不斷自我反省,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高爾基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污點。」能夠時時審視自己的人,一般很少犯錯,因為他們會時時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跳出自己的局限來重新觀看、審察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只有不斷反省,才可以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