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你若光明,萬物生> 在寧靜中感悟奔騰

在寧靜中感悟奔騰

2024-10-11 13:00:37 作者: 王建軍

  陽明子曰:「紛雜思慮,亦強禁絕不得;只就思慮萌動處省察克治,到天理精明後,有個物各付物的意思,自然靜專,無紛雜之念; 《大學》所謂『知止而後有定』也。」

  靜坐是指放鬆入靜,排除雜念,呼吸自然,主要是為了讓人變得安靜,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然後進入忘我之境。靜坐可以讓一個人的身體保持內外的平衡,有利於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一個人若能在嘈雜中感悟寧靜,也就達到了人生快樂的極高境界。

  在紛亂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感到不安。對此,許多大師如李白、白居易、蘇軾、陸游等都建議人們靜坐。王陽明也極為推崇靜坐養心,因而他才會建議弟子們「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閉上眼睛養神,漸漸地外在的喧囂和熱鬧都消失了,隨即就會發現心靈內在更為美好的境界。也就是說,通過練習靜坐,可以感悟人生,認識自我,醫治心靈的創傷,並可促使注意力集中,開發潛在的智慧。

  「獨坐禪房,瀟然無事,烹茶一壺,燒香一炷,看達摩面壁圖。垂簾少頃,不覺心靜神清,氣柔息定,蒙蒙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達摩與之乘槎而見麻姑也。」這是《小窗幽記》給人們闡述的一個幽靜、美妙的意境:獨自坐在禪房中,清爽而無事,煮一壺茶,燃一炷香,欣賞達摩面壁圖。將眼睛閉上一會兒,不知不覺中,心變得十分平靜,神智也十分清醒,氣息柔和而穩定。這種感覺,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混沌境界,就像拜見達摩祖師,和他一同乘著木筏渡水,見到了麻姑一般。

  人在心靜下來的時候,才能夠觀照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就好像波浪迭起的時候,我們無法看到水底的情況,只有在水平波靜的時候,才能看到清澈的水底一樣。所以,靜坐是人們放下心外一切的有效方法。

  靜慮息欲致良知,這個辦法是王陽明講知行合一時提出的,當你感到萬分疲憊的時候,只需靜坐下來,閉上眼睛,打開心眼去看內心存在的那個世界,疲勞就會漸漸消退,祥和空靈的境界隨之而來。

  到達心靈的寧靜實屬不易,如果還要在寧靜的境界裡感悟人生的奔騰則是難上加難。因為外物的嘈雜難敵內心的安寧,但是環境的安寧卻不容易讓人興奮,當人們被靜謐所吞沒的時候,是興奮不起來的,因此在寧靜中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活力四射就顯得很難得。

  人當心如止水,但是止水並不是死水,所謂靜止只是相對的狀態,人生往往是寧靜里波濤洶湧,那些最平淡的事情裡面往往醞釀著最為激烈的革命。一個人如能做到在寧靜中感悟奔騰,便是到達心靈的至高境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