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人之過,釋人之嫌
2024-10-11 12:59:35
作者: 王建軍
及至吾身與至親,更不得分別彼此厚薄。蓋以仁民愛物,皆從此出;此處可忍,更無所不忍矣。
一個人若能有寬宏的度量,他的身邊就會集結大群知心朋友。大度表現為對人、對事能求同存異,不以自己的特殊個性或癖好對待他人;大度也表現為能聽得進各種不同意見,尤其能認真聽取相反的意見;大度還要能容忍他人的過失,尤其是當他人冒犯自己時,能不計前嫌,一如既往;大度更應表現為能夠虛心接受批評,發現自己的過失,便立即改正。和他人發生矛盾時,能夠主動反思自己,而不文過飾非、推卸責任。大度者,能夠關心人,幫助人,體貼人,責己嚴,責人寬。王陽明曾說,自己和親人之間不應該分彼此薄厚,應該以仁愛寬容之心去對待人民和世間萬物。
人與人在相處中,難免會發生矛盾,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與差錯。如果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就很容易引發爭鬥。這時,我們就需要打造「宰相的肚子」,既寬容他人也寬容自己。
朝廷里有位高官這日在家中宴請賓朋,酒過三巡之後,高官向一旁的懸雲觀道士請教:「怎樣才能提高一個人的修養?」
「從最根本做起。」
「願聞其詳。」
「在你對別人求全責備的時候,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經做到了;在指出別人不對的時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做正確了。所謂『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就是此理。」
按照這位道士的話,人最根本的修養就是用寬容之心對待別人。寬容是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待人,首先要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體諒別人,在接受別人的長處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其次,當你遇到事情打算用憤恨去實現或解決時,不妨試著去寬容,或許它能幫你更好地實現目標,解決矛盾,化干戈為玉帛。
將自己當成別人,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會對方的情感;將別人當成自己,感同身受,親身去體驗別人的感受;將別人當成別人,我們無法強求別人改變,只能去理解別人;將自己當成自己,我們的一切理解和包容並非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設身處地地寬容別人,其實也是在寬容我們自己。
其實,容人之過、釋人之嫌是一種為人的度量,也是一種謀略。大肚能容,方能得人之心。
人非聖賢,誰能不犯錯誤呢?人犯了錯之後,總是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別人的寬容,給自己一次悔過自新的機會。所以,對於一些看似不可饒恕的錯誤,為什麼不給對方一個改過的機會呢?對方一旦重新獲得別人的寬容,就會產生感恩圖報的心理,而希望通過自己加倍改過的表現來獲得對方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