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你若光明,萬物生> 將自己雕琢成一塊璞玉

將自己雕琢成一塊璞玉

2024-10-11 12:59:14 作者: 王建軍

  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須痛加刮磨一番,盡去其駁蝕,然後纖塵即見,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費力。到此已是識得仁體矣。

  王陽明認為,聖人的心如鏡子般明亮,丁點兒纖塵都無所容。而普通人的心就像一面滿布塵埃、污垢的鏡子,必須要狠狠地刮磨掉鏡面上的污垢,才能清楚地照見自己的本來面目,即使偶爾沾上灰塵也要很快地擦拭掉。如果人們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是「致良知」了。這其實就是王陽明常說的「在事上磨鍊」的功夫。

  《詩經》中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說,人生猶如一塊璞玉,必須在切、磋、琢、磨中精心打磨,只有努力來雕琢這塊璞玉,才能使它成為完美無瑕的藝術品。這和王陽明的心如污鏡是一樣的道理,無論是刮磨鏡面的污垢,還是打磨璞玉,都是人們磨鍊心性的象徵。王陽明的一生歷經了種種艱難險阻,在他看來,這些都是磨鍊心性的過程。

  《傳習錄》中記載:王陽明的學生陸澄暫居鴻臚寺時,突然接到家中的來信,說是兒子病危。聽到這個消息後,陸澄甚是擔憂。王陽明開導陸澄,這正是一個磨鍊的機會,平日講學探討都沒有什麼用。只有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用功夫,才能夠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王陽明就是抱著要到達更高的人生境界,就得經歷千苦百難的心態,才磨鍊自己的心性,體味人生的味道,慢慢雕琢粗糙的自我,漸漸將心性打造成美玉的。像王陽明這般,仔細琢磨自己的人生,會發現頑石中隱藏著連自己都不曾察覺的美玉。如果不精雕細琢,安於粗陋的人生,那麼我們終將平庸一世。

  當然,並不是每一塊石頭都能雕琢成璞玉,不是每一個貝殼都可以孕育出珍珠,也不是每一粒種子都可以萌生出幼芽。一個人的思想和意志得不到磨鍊,就不可能有積極向上的動力。只有那些遇到挫折而不退縮的人,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很久以前,有一個養蚌人,他想培養一顆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海邊沙灘上挑選沙礫,並且一顆一顆地問那些沙礫,願不願意變成珍珠。那些沙礫都搖頭說不願意。養蚌人從清晨問到黃昏,快要絕望了。

  就在這時,有一顆沙礫答應了他。

  旁邊的沙礫都嘲笑起那顆沙礫,說它太傻,去蚌殼裡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只能與黑暗、潮濕、寒冷、孤寂為伍,不值得。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可那顆沙礫還是無怨無悔地隨著養蚌人去了。

  斗轉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礫已長成了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而曾經嘲笑它傻的那些夥伴,依然只是一堆沙礫,甚至有的已風化成土。

  我們只是眾多沙礫中最平凡的一顆,但只要我們有成為珍珠的信念,並且堅定不移,當走過黑暗與苦難的長長隧道時,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成長為一顆珍珠。

  雕硯也是如此。硯石最初都是工匠從溪流里涉水挑選而來,石塊呈灰色,運回後首先要暴曬,因為許多石頭在溪流里十分潤滑,卻有難以發現的裂痕,只有不斷地日曬雨淋才能顯現。未經打磨的石頭,表面粗糙,不容易看出色彩和紋理,但在切磨打光之後,就能完美而持久地呈現。雕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修底,因為底不平,上面不著力,就沒有辦法雕好,無論多麼細緻的花紋與藻飾,都要從最基礎開始。

  做人也是如此,無論表面怎樣,經過琢磨,才會呈現出美麗的紋理。在生活中歷練,正如在雕硯時磨礪,外表敦厚內心耿介的君子,經過心志與肌體的勞苦之後,方能承擔大任。修底與磨礪都是正身的過程,戒與慎則是正身的方法。

  王陽明注重的是將受束縛的常人之心變換為聖人之心,這雖然是一個很艱難的改變過程,但是憑藉永不退縮的勇氣和毅力就可以完成。人生也是需要經過磨鍊的,不經過反覆磨鍊,自己就會一直停留在原始狀態。因此無論在怎樣的環境裡都要精心琢磨,否則就不可能成就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價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