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性格特徵及其發展我們是如何成長的?
2024-10-11 12:50:58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我們所稱呼的「性格特徵」其實是個體為了適應所生活的環境而做出的各種嘗試的外在表現。性格是一個跟社會有關的概念,因而,只有當我們將個體放到生活環境中進行考慮,才能說他具有某種性格特徵。
但用這種方法來分析魯濱遜在遇到野人星期五以前究竟是什麼樣的性格實在是沒有太大的必要。性格代表了一種心理態度,反映了個體在所生活的環境中行為的質量和內涵。它也是一種行為模式,在此模式下,個體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充分體現在他們的社會感上。
在之前章節的討論中,我們已經看到優越感、權力和征服感是如何影響人類活動的。這些目標正在逐漸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觀,決定著我們的行為方式,支配著我們的各種想法和感受,使我們陷入某種特定的軌跡。性格特徵只是個體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的外在表現。
這些表現讓我們可以大概知道個體對環境、人類同伴、所生活的社會和生存挑戰的態度。人的性格特徵是總體性格用來獲取他人認可和實現個人價值的一種工具。這種總體性格的表達方式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一種「技能」。
性格特徵並不是繼承的,而是人人都有的。它也不是天生的。性格特徵就像是一張展開的生活捲軸,人人都可以在其中獨立生活,並利用一切條件自由發展性格。它跟天生權力或某種傾向的外在表達無關。
我們通過後天學習獲得性格特徵,用以幫助我們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舉個例子,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就是懶惰的,他們之所以變懶,是因為這種方式似乎是既可以實現個人價值,又能夠過上舒適生活的最好手段。因而,懶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對權力的追求。
一個被打敗的孩子可能會把身體殘疾當作藉口。這一類人通常會這樣想:「我要是沒有這些缺陷,肯定也是一名天才!但無奈的是,我確實是殘疾。」另外,有的人會因為方法不當而苦苦掙扎在權力鬥爭的泥潭之中。
為了達到目的,這些人會利用任何東西作為他們的武器,包括野心、嫉妒、猜忌等等。他們堅信,這些性格特徵是自己人格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卻又不是通過遺傳獲得,或不能夠改變的。
我們的深入觀察表明,這些人已經知道合適的性格特徵對於形成行為模式是必要的,且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們就已經開始改變自己的性格特徵。性格特徵不是形成行為模式的主要因素,而是次要因素,被隱藏在個體性格之下的某種目標促成。性格特徵的評價必須採用目的論。
現在,讓我們一起想想之前說過的個體生活方式、活動、行為和排名位置,以及他們是如何緊密地影響個體生活目標的。除非腦海里存在某種鮮明的目標,否則我們不會自發地思考或行動。
在兒童靈魂的某個昏暗角落,這種目標已經形成,很早就開始引導他們的心理發展了。這種目標塑造兒童的生活,並賦予他們某些特徵。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每個人都是獨特而離散的統一體,跟任何人都不同。而他們的所有活動和表現也都是朝著這個秘密的目標前進。知道了這個目標,也就理解了人性。
到目前為止,就個體靈魂和性格發展來說,遺傳因素並不是很重要。我們還沒有找到能夠證明性格特徵遺傳理論的具體證據。我們的性格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以至於似乎是繼承的。
但實際上,他們頂多只是在後天觀察和模仿中習得的。那麼,為什麼一個家庭、國家或人種會具有類似的性格特徵呢?事實上,人們是通過模仿或分享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而兒童和青少年都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
對知識的渴望有時候可以表現為個體對世界觀察的欲望,它可以讓具有視力缺陷的兒童形成好奇的性格特徵。但如果這個孩子的好奇感對其行為模式形成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同等條件下對知識的渴望又可能會促進另外一種完全不同性格特徵的形成。他可能會通過探索、拆卸或打碎事物的方式獲得滿足。此外,他也可能非常用功,養成愛讀書的性格。
通過類似的方式,我們也可以分析患有聽力缺陷的人所具有的喜愛猜忌的性格特徵。在我們的文化中,他們總是暴露在更大的危險中,而且他們自身也能夠強烈地感受到這種威脅。他們也更容易被別人取笑和貶低,叫作「低能兒」。
這些因素是造成猜忌性格的最重要根源。由於聾人的生活少了很多樂趣,所以,對於他們看待這些樂趣時所抱有的敵意,我們絲毫不感到驚訝。但我們不應該認為他們天生就具有愛猜忌的性格。
關於犯罪性格特徵是天生的這種說法也同樣是荒謬的。我們可以反駁道,因為長輩具有反社會性格,而幼輩模仿了他們,所以才會產生一個家庭里有好幾個人同時犯罪的現象。在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被父母灌輸這樣的觀念,即盜竊是一夜暴富的最好方法。你看,他們的家族傳統就這樣繼續被傳承了。
同理,我們也可以按照這樣的方式分析人們追求他人認可的現象。因為兒童成長過程需要面對的困難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幾乎沒有人不曾追求過自我價值。這種追求的表現形式可能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實現自我價值。
通過觀察,那些具有跟父母類似性格的兒童事實上是將周圍已經實現自我價值和獲得尊敬的人作為模範,進而實現自身價值。我們的每一代人都是按照這種方法從前人身上學習知識的。隨後,我們在解決個體追求權力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複雜問題之後,繼續傳承這種知識。
個體優越感往往是非常隱蔽的。因為社會感的存在不允許它公然出現——它在暗地裡發展,隱藏在公眾可以接受的假象之後。我們必須重申,在人類相互理解達到一定高度以後,個體優越感是不會生根發芽的。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透過鄰居的面具看到他們背後的性格,那麼我們不僅可以很好地保護自我,而且能夠揭穿他人追求權力的目的,因為這個目的根本就不值得。在這種情況下,掩蓋在優越感上的紗布會被揭掉,而我們也因此能夠更好地看待這些關係,並充分利用我們已經獲得的實驗證據。
我們生活的文化環境很複雜,很難獲得合理的關於生命的知識。現在的人已經拋棄了用來發展自身心理洞察力的主流方法。至今,我們的教育的唯一功能就是在兒童中傳播未經加工的知識,然後要求他們盡其所能或根據需要做出選擇,而不會特別注重激發他們的興趣。即使是這種學校,目前可能也沒有幾所。
迄今為止,有助於理解人性的最為重要的儲備知識都已經被拋去不講了。我們實在是太擅長以老土的學校規矩要求全人類了。在那裡,我們學會了明辨善惡,卻不知道怎樣改善我們已經形成的評價。結果,我們把一些錯誤的觀念帶到了生活中,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作為成人的我們仍然抱著童年時期就已經形成的偏見和錯誤想法,把它們看作跟法律一樣神聖。有些人還未能意識到,其實他們已經被拖進當代文化的泥潭之中,並堅信要想真正洞察人性是根本不可能的。歸根結底,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從如何提高個人自尊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我們的著眼點放在了怎樣爭取更多的個人權利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