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和認同

2024-10-11 12:49:25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精神不僅擁有感知現狀的能力,還能憑直覺感受或猜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後者是所有可活動有機體的預見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這些有機體常常面臨著適應環境的問題。這種能力也跟認同或移情有關——人類的這兩種能力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了,它涵蓋的範圍是如此廣泛,以至於我們可以發現,它滲透在每一種心理現象中,是有機體生存的先決條件。

  為了在特定情境下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預測,我們必須事先通過聯繫我們的思考、感受和理解形成合理的判斷能力。我們有必要找到一個使我們既可以通過自身努力解決新問題,又可以通過謹慎的措施小心規避風險的辦法。

  移情發生於人與人的語言交往中。如果一個人不能夠認同他人的角色,那麼他將不能理解他人的思想。戲劇是最能清晰表達移情的藝術表現形式。劇作家通過運用各種技巧,使我們迅速地認同舞台上的角色,深入各種角色的內心。

  移情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當我們注意到別人正處在危險中時,我們自身也會跟著產生一種奇怪的不安感。這種移情的作用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雖然並沒有真正的威脅靠近,我們仍然會不自覺地做出防禦動作。

  例如,我們都會在別人的眼鏡突然掉在地上的時候做出撿拾的動作;在保齡球場上,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運動員追著保齡球的運動軌跡,就像是他們可以影響它的運動一樣。同樣,在觀看足球比賽的時候,看台上的觀眾會不自主地傾向自己喜愛的球隊。

  另外一個常見例子就是,當感受到威脅時,汽車中的乘客往往會做出剎車的動作;看到高樓大廈的窗戶清潔工時,我們幾乎都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害怕顫抖;當公共演講者因為忘記稿件內容而不能繼續演講時,台下的觀眾往往會產生某種焦慮和尷尬。

  

  我們生活的所有內容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著這種身份認同的能力。如果繼續探尋這種使我們的動作和感受跟別人幾乎一樣的能力的根源我們就會發現,移情是一種存在於所有人身上的天生技能。這是我們對獨立個體統一於宇宙的普遍感受和反映,是人類必然擁有的一種特徵,它使我們認同自身直接經驗之外的世界。

  就像社會感和團體精神具有不同層次一樣,共情也表現為不同的層面。這種多樣性甚至早在童年期就表現出來了。有些兒童與布娃娃玩耍,就像它們是真正的人類一樣,而其他人總是饒有興趣地看著這些童真的行為。要是我們將群居精神從人類自身轉移到動物或無生命物體上,人類的發展將會完全停滯不前。

  僅當兒童幾乎完全喪失社會感和無視自身與其他生物的關係時他們才會表現出對動物的殘忍行為。這種天生缺陷造成的後果是,兒童只對那些無助於自身融入人類社會發展浪潮的事物感興趣,他們只看到自己,而忽視了他人的喜樂傷悲。一旦這種從他人位置進行思考和加強人際交往的無能發展到一個嚴重的地步,這些兒童可能會選擇完全拒絕跟他人合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