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方戰爭
2024-10-11 12:43:26
作者: 唐島漁夫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參與混戰的三個主要國家,瑞典勢頭正猛,波蘭立陶宛則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沙皇俄國雖然已經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養精蓄銳了太久,但在綜合國力上,卻並沒有和瑞典,波蘭拉開差距。只不過,此時此刻血氣方剛的彼得一世正值盛年,他有充分的體力精力還有背後強大的沙皇俄國國力做保證。
大北方戰爭從1700年打到了1721年,期間,東北歐地區和周邊相關國家紛紛選邊站。比如奧斯曼帝國就站在了瑞典一邊,此外還有荷蘭等國家;而沙皇俄國的身邊,則聚集了瑞典的死對頭丹麥,德意志諸邦中老牌的薩克森,新興的普魯士等等。兩者的盟友性質,有一個本質上的差別,那就是瑞典的盟友都是遠道的,而俄國人的盟友都是瑞典周邊的。這件事情,也在後來極大程度上改變了戰爭的走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英國。
前文說到此前英國人經過了光榮革命,威廉三世成功地登上了英國國王寶座,然而威廉三世與瑪麗二世死後無嗣,英國人只能選擇了斯圖亞特王朝詹姆士二世的另外一個女兒,也就是威廉三世的小姨子安妮(Anne of Great Britain)做了女王。當然,安妮女王上位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她是新教的堅定支持者。安妮女王在位期間,英格蘭與蘇格蘭正式合併成為一個議會一個王國,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那麼這個大不列顛到了公元1801年的時候同愛爾蘭再次合併,英倫三島組成了一個新的國家——「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當然這是後話,暫且放下不提。
安妮女王在位期間,也恰逢大北方戰爭。
最開始的英國看上去完全置身事外,但是到了1714年,事情卻突然發生了一個急轉彎。這一年安妮女王駕崩,斯圖亞特王朝絕嗣,為了確保大不列顛在信仰上繼續保持新教為國教的基本國策。安妮女王以及大不列顛議會經過慎重考慮,拋棄了諸多符合條件的斯圖亞特家族成員,轉而選擇了排名繼承權第五十二位的斯圖亞特家族一位公主的婆家,德意志漢諾瓦家族(House of Hanover)的喬治一世(George I)為英國國王。
英國告別斯圖亞特王朝,正式進入漢諾瓦王朝。
漢諾瓦家族,恰好身處大北方戰爭一線。如此一來,英國人也就無法在這場戰爭中袖手旁觀了。然而,狡猾的英國人依然像之前的歷次戰爭一樣,選擇在大北方戰爭中兩面押寶。一開始站隊沙皇俄國,此後又站隊瑞典王國。
比英國更加首鼠兩端的是波蘭立陶宛。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波蘭立陶宛,這個國家前期同瑞典為敵,結果被瑞典一通暴打之後,於1704年站在了瑞典一邊休戰。然而過了幾年之後,公元1709年,波蘭立陶宛重新加入了沙皇俄國一邊進攻瑞典。
大北方戰爭的最終勝利者,就是彼得一世。
通過這場大戰,俄羅斯人雖然把芬蘭還給了瑞典。但整個利沃尼亞及其周邊地區都歸了沙皇俄國。從此之後,沙皇俄國終於獲得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並且為了防止煮熟的鴨子再次飛走,彼得一世索性在涅瓦河河口新建了一座城市——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並且就在戰爭期間,彼得一世將沙皇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到了聖彼得堡,用「天子守國門」的方式保證聖彼得堡的絕對安全。
大北方戰爭中遭到慘敗的瑞典,依然不甘心就此從北歐小霸的位置上退下來。它和沙皇俄國之間的戰爭又斷斷續續,零零星星地進行到了19世紀初。大北方戰爭之前之後,幾百年間這些所有沙皇俄國(莫斯科公國)與瑞典王國之間的戰爭加在一起,被稱為「俄瑞戰爭」(Russo-Swedish Wars)。而大北方戰爭,則是所有俄瑞戰爭系列之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一次。
此戰之後,瑞典雄風不再,沙皇俄國成為東北歐地區第一強國。
大北方戰爭戰後第四年,也就是公元1725年,彼得一世駕崩。
彼得一世的一生,對此後的沙皇俄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雖然他在位期間,東線受阻於康熙皇帝,南線也並沒有拿下黑海出海口。但他的改革,還有他耗盡二十一年時間搶來的波羅的海入海口,都為他身後的沙皇俄國打上了深深的彼得一世烙印。彼得一世死後的歐版諡號是「大帝」(Peter the Great),也算是實至名歸的。
而實際上,彼得一世在生前改沙皇俄國(Tsardom of Russia)的國號為「俄羅斯帝國」(3),非嚴格意義上講,他也已經成了事實上的「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