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節 桓玄篡位
2024-10-11 12:31:06
作者: 舊時艷陽
當初,荊州刺史殷仲堪、江州刺史桓玄和雍州刺史楊佺期雖然締結了盟約,但彼此間的關係十分脆弱,各懷心事。殷仲堪和楊佺期結成親家,聯合制約桓玄。朝廷為了分化他們,加任桓玄為都督荊州四郡軍事,又讓桓玄的哥哥桓偉頂替了楊佺期的哥哥楊廣的位置,做了南蠻校尉。楊佺期壓不住火,要起兵攻打桓玄,被殷仲堪制止了。
不久,荊州發大水,殷仲堪為人宅心仁厚,命令打開官倉,賑濟災民,這本是好意,但造成了倉庫的空虛。桓玄得到消息,對殷仲堪發起大規模進攻,殷仲堪不敵,向楊佺期求救,楊佺期率軍前來救援,結果被桓玄打敗,楊佺期和楊廣被殺。殷仲堪恐懼,準備逃往後秦,但被桓玄的人馬追上,被逼自殺。
桓玄消滅了殷仲堪和楊佺期後聲威大震,他向朝廷上書,要求統管江州和荊州,朝廷任命桓玄為都督荊、司、雍、秦、梁、益、寧七州諸軍事,兼荊州刺史,任命中護軍桓脩為江州刺史。桓玄堅持要管理江州,朝廷又加任桓玄為都督江州及揚州、豫州等八郡諸軍事,兼江州刺史。桓玄建議任命哥哥桓偉為雍州刺史,朝廷批准。桓玄又任命侄兒桓振為淮南太守。桓玄統管了東晉近三分之二的地盤,他野心勃勃,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司馬元顯接受謀士張法順的建議,準備趁桓玄在荊州立足未穩討伐他。元興元年(402)正月一日,東晉朝廷下詔,公布桓玄的種種罪狀,任命尚書令司馬元顯為驃騎大將軍、征討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諸軍事、假黃鉞,鎮北將軍兼兗、青二州刺史劉牢之為前鋒都督,前將軍譙王司馬尚之為後衛,共同討伐桓玄。
桓玄針鋒相對,也公布了司馬元顯的各種罪名,順長江東下,起兵討伐司馬元顯。司馬元顯害怕桓玄,遲遲不肯出發。
二月二十八日,桓玄率軍抵達姑孰(今安徽當塗縣),武都郡太守楊秋臨陣投降桓玄,譙王司馬尚之大敗,被生擒。
前鋒劉牢之這時候思想上鬥爭激烈,他素來討厭司馬元顯專橫,怕消滅了桓玄後,司馬元顯更加不可一世,但又怕消滅桓玄後,自己功高被嫉恨。他還準備借桓玄之手剷除朝中權臣,然後自己再起兵消滅桓玄,掌握朝中大權,所以他對討伐桓玄一事並不盡心。
劉牢之率軍到溧州駐紮,參軍劉裕請命,要求進攻桓玄,劉牢之不准。桓玄派劉牢之的堂舅何穆遊說劉牢之道:「兔死狗烹,越國的文種、秦國的白起、漢朝的韓信都沒有落下好下場。如果您能改變心意,支持桓玄將軍,他可以確保您的榮華富貴。」劉牢之聽從了何穆的勸告,與桓玄之間建立了聯繫。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外甥何無忌和劉裕一起勸他討伐桓玄,劉牢之不聽,說道:「你們說的道理我都知道,消滅桓玄也易如反掌,問題是消滅了他之後,我怎麼對付司馬元顯?」劉牢之派劉敬宣去投降桓玄,桓玄任命劉敬宣為咨議參軍。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司馬元顯已經登上戰船準備出發了,聽說桓玄的軍隊已經到達新亭,便立即棄船,到宣陽門列陣。這時候,桓玄的先頭敢死隊已經到了城外,他們高聲喊喝:「放下武器,饒爾等不死!」司馬元顯的屬下本來就被嚇破了膽。桓玄是誰?那可是桓溫的兒子,老子英雄兒好漢!他們懼怕桓玄的名頭,無心戀戰,紛紛丟下武器逃竄。司馬元顯成了孤家寡人,騎馬找他父親司馬道子去了,他的謀士張法順還不錯,沒有拋棄他,在後面緊跟。司馬道子這時候也是六神無主,父子兩人抱頭痛哭。
桓玄生擒了這對父子,派毛泰把司馬元顯押到新亭,把他綁到船頭,指著他數落個沒完,司馬元顯這時候還想找替罪羊,堅持說自己是被屬下迷惑了。
三月四日,桓玄進入京師建康,朝廷任命他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兼任徐、荊、江三州刺史,假黃鉞——反正這時候朝廷也是桓玄的了,他隨便想當什麼就當什麼吧,沒人反對。桓玄任命桓偉為荊州刺史,桓謙為尚書左僕射,桓脩為徐、兗二州刺史,桓石生為江州刺史,卞范之(桓玄手下的重要謀士)為丹陽尹,王謐(王導的孫子,曾經救過劉裕的命)為中書令。
司馬道子已經嚴重酒精中毒,幾乎成了一個廢人,桓玄放了他一條生路,把他貶到安城郡,但斬了司馬元顯和他的兒子司馬彥璋,以及司馬休之、庾楷、張法順、毛泰等人。
桓玄任命劉牢之為征東將軍、會稽太守,這是把劉牢之調離了大本營。劉牢之嘆息道:「這才剛剛開始,就要奪取我的兵馬,看來大禍就要臨頭了。」劉敬宣從京師回到京口,勸劉牢之起兵攻打桓玄,劉牢之猶豫不定,只是把部隊前移到了班瀆。
劉牢之問劉裕道:「我想和駐守廣陵的高雅之合兵一處,起兵討伐桓玄,你認為怎麼樣?」劉裕皺皺眉,回答道:「將軍當時擁有幾萬精兵,卻投靠了桓玄,如今桓玄有天子在手,我們又怎麼能成功?我要恢復百姓身份,回京口去了,將軍保重。」
何無忌問劉裕道:「我該怎麼辦?」劉裕回答道:「你舅舅在劫難逃,你隨我回京口去吧,我們回頭再想辦法對付桓玄。」
劉牢之召集將軍、幕僚開會,宣布讓大家準備進攻桓玄。參軍劉襲說道:「您反王恭,反司馬元顯,又反桓玄,誰還敢相信您,跟隨您呢?」說完後,就大步流星走了出去,其他人也大都走出大門。
劉牢之讓劉敬宣去京口接家眷,但劉敬宣不知道怎麼就耽擱了,到了約定日期劉敬宣還沒有到,劉牢之以為事情已經泄露,家眷已經被殺,就帶領數人向北逃走。到了新洲後,劉牢之思來想去,精神恍惚想不開,找了個地方上吊自殺了。不多久,劉敬宣帶著家眷趕到,見父親不在,也不敢停留,投奔廣陵而去。劉牢之的部屬把他的屍首裝殮起來,送回老家丹徒。桓玄得到消息,下令劈開棺木,把劉牢之的人頭砍下,把屍體扔到大街上,任由百姓參觀。一代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
東晉大赦,桓玄改任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揚州牧、豫州刺史,總領百官。他任命琅琊王司馬德文為太宰。
四月,桓玄學起了他的父親桓溫,出京師到姑孰駐紮,但朝中大事還是要向他請示以後才能施行,小事則由尚書令桓謙和丹陽尹卞范之商量決定。
桓玄又殺死了吳興太守高素、將軍竺謙之以及竺謙之的堂兄竺朗之、劉襲和劉襲的弟弟劉季武,這些人過去都是北府軍的將領,是劉牢之的部將。劉襲的哥哥冀州刺史劉軌邀請司馬休之、劉敬宣、高雅之等人討伐桓玄,但屢次戰敗,劉軌、司馬休之、劉敬宣等人投降了南燕,袁虔之、劉壽、高長慶、郭恭等人投降了後秦。
桓玄派御史杜林到安城郡毒死了司馬道子(年三十九)。
桓玄命堂兄桓脩以撫軍將軍的身份鎮守丹徒,任命劉裕為撫軍中兵參軍。這時候,孫恩的妹夫盧循又帶人來攻打東陽郡,劉裕率軍迎擊,盧循敗退永嘉郡。
元興三年(403)二月,朝廷任命桓玄為大司馬。桓玄越發跋扈,又斬冀州刺史孫無終——孫無終也為劉牢之手下大將,北府軍的昔日將領。荊州刺史桓偉去世,桓玄任命桓石康(桓溫三弟桓豁的兒子)為荊州刺史。
侍中殷仲文和散騎常侍卞范之秘密撰寫了加九錫和禪讓的詔書,勸桓玄早登大位,桓玄同意了。元興三年(403)九月十六日,司馬德宗下詔,任命桓玄為相國,總領文武百官,封楚王,采邑十個郡,加九錫。
桓謙問劉裕道:「楚王功高蓋世,朝廷應該舉行禪讓大典,你怎麼看?」劉裕想讓他們自己作死,就說道:「楚王是南郡公的兒子,民心所向,沒什麼不行的。」桓謙大喜道:「你說行,那就行。」
因為民間有「湖水乾枯天下亂,湖水滿盈天下平」的說法,桓玄的人就造謠說錢塘臨平湖滿盈了,又說江州降下了甘露,其實是在為桓玄的篡位製造聲勢。因為之前改朝換代大都有隱士出現,桓玄也不想例外,就命人在境內遍尋高士,終於找到了西晉時期的隱士皇甫謐(前文講過的針灸鼻祖)的第六世孫皇甫希之。桓玄給他重金,讓他隱居到山中,然後再讓朝廷派人去請。皇甫希之故作推辭,被反覆請了幾次,終於出山,朝廷就下詔稱皇甫希之為「高士」。
十一月二十一日,司馬德宗命人宣讀禪讓詔書,派太保兼司徒王謐把傳國玉璽進獻給了楚王桓玄。司馬德宗生活都不能自理,自然安排不來這些事,這都是桓玄背後的指使。司馬德宗搬出皇宮,到永安宮居住。
十二月一日,桓玄命人在姑孰南邊的九井台修築高台,工程進度很快,三日高台建成,桓玄登上高台,正式登基稱帝,完成了他父親桓溫想干但沒有干成的事。他尊父親桓溫為宣武皇帝,尊他母親司馬興男為宣皇后,封劉氏為皇后,然後封司馬德宗為平固王,司馬德文為石陽縣公。
十二月九日,文武百官簇擁著桓玄進入建康。登上了皇帝寶座,桓玄非常高興,不自覺地用力往寶座上一坐,座位竟然陷了下去。文武百官頓時大驚失色,還是殷仲文反應快,他朗聲道:「陛下德行深厚,連大地都難以承載!」桓玄一聽,大喜,這個插曲就這麼化解過去了。
十二月二十二日,桓玄把司馬德宗遷到了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