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兩晉史(2冊)> 拾陸 戰神登場 第二百零四節 王恭兵變

拾陸 戰神登場 第二百零四節 王恭兵變

2024-10-11 12:30:42 作者: 舊時艷陽

  東晉左僕射、後將軍、丹陽尹王國寶和建威將軍王緒攀附著司馬道子,狐假虎威,大肆收受賄賂,為人奢侈,吃穿用度直逼皇宮中的待遇。王恭和殷仲堪的存在對他們是個威脅,他們總感覺如芒在背,因此多次勸司馬道子罷免此二人的兵權。

  

  王恭派人去荊州見殷仲堪,商量怎麼對付王國寶等人。南郡公桓玄不得志,想趁火打劫,就極力勸殷仲堪道:「王國寶和你們是死對頭,現在他手握重權,王恭是皇上的親舅舅,王國寶肯定不敢加害他,到時候您就首當其衝了!如果他讓皇上召你回朝做尚書令,罷了您的兵權,命殷覬任荊州刺史,您該怎麼辦?」

  殷仲堪皺著眉頭問道:「我也苦惱一段時間了,你說該怎麼辦?」

  桓玄接著道:「您應該和王恭一同起兵清君側,這才是上策。」

  殷仲堪於是和堂兄南蠻校尉殷覬、南郡太守江績等人在一起謀劃,殷覬表示反對,他說道:「我們應該堅守本職,朝廷的是非不該我們過問,我反對出兵。」殷仲堪一再堅持,殷覬生氣了,但也沒辦法,只好說道:「我不贊成,也不反對。」之後便假稱有病,辭職回家了。

  江績也表示反對,殷仲堪讓楊佺期代替江績為南郡太守,朝廷召江績回朝任御史中丞。殷仲堪又和雍州刺史郗恢商量,郗恢也不同意。這麼多人都持反對意見,殷仲堪也犯了猶豫,恰巧王恭的使者來到,殷仲堪的膽又壯起來了。

  王恭上書朝廷,列舉王國寶的種種惡行,拉起清君側的大旗起兵。司馬道子收到奏章後驚慌失措,心想只能捨車保帥了,於是把罪過統統推到王國寶一個人身上,派人把王國寶抓住,交付廷尉治罪。

  隆安元年(397)四月十七日,朝廷下詔,命王國寶自盡,並把王緒綁赴街市問斬。司馬道子還派人向王恭道歉,王恭也不好繼續深究,便率軍撤回了京口。

  司馬道子的長子司馬元顯在朝中擔任侍中一職,本年十六歲,才智過人,處事果斷,他對父親司馬道子說,王恭和殷仲堪終不會善罷甘休,要早做準備。司馬道子一聽很高興,任命司馬元顯為征虜將軍,撥給他官員和部隊,讓他私下準備。

  事情雖然過去了,但司馬道子覺得如鯁在喉,對於親信王國寶被逼死一事耿耿於懷。譙王司馬尚之對他說道:「目前方鎮權力大,宰相權力輕,您應該把親信派往外地,以此作為自己的屏障。」司馬道子同意,任命自己的司馬王愉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及豫州四郡諸軍事。

  豫州刺史庾楷被司馬道子割去了四個郡歸江州刺史王愉管轄,老大不高興,上書朝廷說:「江州處於內地,豫州與賊寇接壤,不應該把這四個郡劃給王愉。」司馬道子不加理睬。庾楷大怒,派他的兒子庾鴻去遊說王恭道:「譙王目前的權力超過了往日的王國寶,他們預謀削弱藩鎮,大禍恐將臨頭,應該趁早起兵。」王恭又告知了殷仲堪、桓玄,他們都表示同意起兵,共同推舉王恭為盟主,約好日期,舉兵殺向京師。王恭的司馬猛將劉牢之勸他應該適可而止,此時不宜再發兵,但王恭不聽。

  司馬道子準備分化他們,派人到庾楷那裡敘舊,要求他罷兵,庾楷不予理睬。

  司馬元顯對父親司馬道子說道:「上次您殺了王國寶,滿足了他們的要求,這次不能再學上次了,否則您恐怕性命難保。」司馬道子把這事交給司馬元顯處理,自己又和美人喝酒去了。

  殷仲堪聽說王恭已經起事,也準備發兵,不過他不懂軍事,就把指揮權交給了南郡太守楊佺期兄弟。他派遣楊佺期率五千水兵作為先鋒,桓玄為第二隊,自己親率兩萬部隊作為第三隊,從荊州順長江東下。

  楊佺期出身名門,是東漢太尉楊震的後人,他家一直到他父親楊亮,九代都以德才著稱。楊佺期認為自己家本應是東晉的第一家族,只是因為渡江時間較晚,就不能被列為勢族,也不能和當時的名門通婚,自己更是仕途不順,因此和哥哥楊廣、弟弟楊思平、堂弟楊孜敬都憤憤不平,憋了一口氣,希望朝廷有變化,好讓他們一展抱負。他們熱烈擁護殷仲堪的計劃。

  隆安二年(398)八月,楊佺期等率軍出現在湓(pén)口,江州刺史王愉猝不及防,被生擒。

  九月十日,司馬尚之在牛渚大敗庾楷,庾楷的部下全軍覆沒,他自己單槍匹馬去投奔桓玄。司馬道子任命司馬尚之為豫州刺史,司馬恢之(司馬尚之的弟弟)為驃騎司馬、丹楊尹,司馬允之為吳國內史,司馬休之為襄城太守。

  九月十六日,桓玄在白石大敗朝廷軍隊,和楊佺期推進到了橫江,司馬尚之退走,司馬恢之全軍被殲。九月十七日,司馬道子命司馬元顯駐防石頭城,又命王珣防守建康北郊,謝琰(謝安次子)守衛宣陽門。

  王恭向來自負,目前更是威風凜凜。他軍事能力有限,全靠司馬劉牢之出謀劃策,但他並不尊敬劉牢之,只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下級看待,呼來喝去的。劉牢之是何等人物,這讓他深感屈辱。司馬元顯得知了劉牢之的處境,就派廬江太守高素去遊說。高素把司馬道子的親筆信交給劉牢之,給他分析時局,許諾如果他反叛王恭,日後就把王恭的位置給他。劉牢之動搖了,對兒子劉敬宣說道:「王恭野心很大,他的計劃一旦得逞,很可能要篡權,我準備奉旨討伐他,你有什麼看法?」劉敬宣回答道:「王恭欺辱皇室,您和他不沾親不帶故,只是同事關係,脾氣秉性也不合,父親討伐他,我認為可以。」

  王恭的參軍何澹之不知道從哪裡知道了劉牢之的打算,稟告了王恭,但何澹之一直和劉牢之有矛盾,這王恭是知道的,所以他不相信何澹之的話。不過他也覺得之前怠慢劉牢之了,於是設宴宴請劉牢之,並當眾拜劉牢之為義兄,又把精銳部隊和精良武器配備給他,命他率領帳下督顏延為前鋒。

  劉牢之率軍到了竹里,斬殺了顏延,宣布投降朝廷,並派兒子劉敬宣和女婿東莞太守高雅之回軍進攻王恭。王恭此時正在城外閱兵示威,劉敬宣驅使騎兵攔腰截斷他的隊伍,王恭的軍隊潰敗。

  王恭逃向曲阿,曲阿人殷確是王恭舊屬,他划船拉上王恭準備去投靠桓玄,但被人發現,押赴建康後斬首。臨死前王恭還從容不迫,神色如常,他梳完頭髮,理過鬍鬚,說道:「我輕信別人,才造成今天的結果。我是忠於朝廷的,百世之後,希望有人記得我。」他的子弟、同黨全被處死。朝廷任命劉牢之為都督兗、青、冀、幽、並、徐及揚州、晉陵諸軍事,兼兗、青二州刺史。

  不久,楊佺期和桓玄到達石頭城,殷仲堪也到達蕪湖。司馬元顯徵調數萬百姓和士人防守石頭城。劉牢之率北府兵急行到建康西紮營,楊佺期和桓玄畏懼劉牢之,撤退到蔡洲。

  左衛將軍桓修(桓沖的兒子)建議用官位引誘桓玄和楊期,讓他們反叛殷仲堪,司馬道子同意,任命桓玄為江州刺史。之後他召郗恢回朝任尚書,讓楊佺期替代郗恢任都督梁、雍、秦三州諸軍事兼雍州刺史;貶殷仲堪為廣州刺史;任命桓修為荊州刺史,劉牢之派一千人護送桓修上任,又派殷仲堪的叔叔太常殷茂到殷仲堪軍營宣讀詔書。

  殷仲堪接到詔書,暴怒,命桓玄和楊佺期迅速進軍,桓玄和楊佺期卻對朝廷的任命感興趣,猶豫不定,不肯進發。殷仲堪了解後,知道仗沒法打下去了,趕忙撤退,生怕走得晚就走不了了。他臨走時對荊州眾將士說,如果你們還不走,我回去後就殺光你們的家眷,將士們一聽紛紛撤退,桓玄和楊佺期也不得不跟著撤走。

  桓玄和楊佺期全力追趕殷仲堪,到尋陽終於追上。他們三人覺得彼此離不開對方,就互相把自己兒子、兄弟作為人質交給對方,換取信任。隆安二年(398)十月二十三日,他們正式舉行結盟儀式,推薦在荊州基礎深厚的桓玄為盟主,決定聯合抵抗朝廷。司馬道子害怕了,又恢復了殷仲堪荊州刺史的職務,把桓修罷免了。這時候,御史中丞江績彈劾桓修等人為了個人利益使朝廷蒙羞,司馬道子乾脆下令免去桓修所有職務。

  但桓玄、殷仲堪和楊佺期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桓玄家在荊州基礎牢固,加之他本人驕橫,做了盟主後更是專橫跋扈,對楊佺期看不上眼,處處壓制。楊佺期兄弟並非等閒之輩,他們預謀除掉桓玄,桓玄也計劃想要剷除楊佺期兄弟。

  司馬道子不赦免庾楷,桓玄便任命庾楷為武昌太守。

  殷仲堪派刺客秘密殺死了郗恢和他的四個兒子,對外宣稱是附近的蠻人幹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