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兩晉史(2冊)> 第一百七十一節 桓溫去世

第一百七十一節 桓溫去世

2024-10-11 12:29:00 作者: 舊時艷陽

  司馬曜登基為帝後下詔說:「大司馬(桓溫)是江山社稷的依靠,先帝把家國託付給大司馬,內外諸多事務都要由大司馬定奪後施行。」他派謝安親自前去徵召桓溫入朝輔政,並給桓溫加前部羽葆(1)鼓吹(儀仗隊)和虎賁衛士六十人,桓溫拒不接受。司馬曜又再三下詔,並派大臣過來徵召,桓溫再也不能置之不理了。

  寧康元年(373)二月,桓溫率軍從姑孰動身前往京師建康面聖。二月二十四日,司馬曜命謝安和王坦之前往新亭(建康城西)迎接。

  這時候,建康城內議論紛紛,人心浮動,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桓溫要殺死和他作對的謝安和王坦之,奪取政權。王坦之對謠言信以為真,內心十分恐懼,但謝安神情從容淡定。他也看出王坦之的緊張,對他說道:「朝廷的存亡,就看我們此行了。」

  桓溫威風凜凜地率領大隊人馬而來,只見他的隊伍旌旗招展,鎧甲耀眼。部隊行到建康城外,文武百官都被鎮住了,紛紛叩拜迎接。桓溫在城外設帳,並在大帳外部署重兵守衛,接見朝廷百官。面對如此陣勢,這些見慣場面的要員們也誠惶誠恐,不敢多說一句話,生怕言語有失,性命不保。用「驚心動魄」來形容當時的場面也不過分。

  王坦之這時候已經熱汗直淌,濕透衣襟,他渾身抖若篩糠,上朝時拿的笏板都拿反了,十分的失態,但謝安仍然四平八穩地站著——在之前與江中大風浪的搏鬥中,就能看出他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性格。

  落座以後,謝安拱手施禮,對桓溫說:「謝安聽說諸侯有道,派兵守衛四鄰,防止外敵入侵,明公無須在幕後埋伏人馬啊!」

  桓溫呵呵一笑,說道:「我是不得不這樣做啊。」然後吩咐左右把埋伏在一旁的人馬撤走。桓溫本身比較欣賞謝安,兩個人都是名士,善於清談,口才都比較好,他們談笑風生,聊了好一會兒。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此時郗超正應桓溫的要求在隔簾後偷聽,突然一陣風掀開了隔簾,謝安看到了隱藏著的郗超,哈哈一笑,說道:「景興(郗超的字)先生可謂是入幕之賓啊。」成語「入幕之賓」的出處也就在此。

  進入建康,桓溫前去參拜司馬昱的陵墓。叩拜的時候,他嘴裡一直在嘟囔著「臣不敢,臣不敢」,左右隨從都覺得有些怪異,但也不敢問。登上車以後,桓溫對左右隨從說:「先帝顯靈了。」但也不說究竟是怎麼個顯靈法,大家都摸不著頭腦。

  天不遂人願,桓溫來建康不久就生病了。他在建康停留了十四天,於三月七日返回姑孰,不想回到姑孰後病情更加嚴重。時間緊迫,桓溫委婉地向朝廷提出應該給自己加九錫,並且多次派人追問進展。

  謝安和王坦之得知桓溫病重,心中暗喜,開始藉故拖延下達加九錫的詔令。他們命袁宏起草給桓溫加九錫的詔令,袁宏起草好後讓王彪之過目,王彪之大加讚賞,但到了謝安那裡,謝安吹毛求疵,刪刪改改,一連改了數稿,十幾天過去了,袁宏的稿子還是沒有過關,這讓袁宏很是緊張,也對自己的文采產生了懷疑。他去找王彪之商量,王彪之說道:「聽說那個老傢伙命不久矣,可以再拖一下。」

  桓家人也開始謀劃後路。桓溫的弟弟江州刺史桓沖詢問病榻上的桓溫道:「日後該怎麼安排謝安和王坦之?」桓溫苦笑一聲,道:「他們不會聽由你來安排的。」

  寧康元年(373)七月十四日,桓溫病逝,終年六十二歲,朝廷依照當初安葬霍光的禮儀安葬了他,追贈他為丞相。桓溫生前幹了不少事,但他複雜的性格讓後人對他的評價莫衷一是。

  在桓溫篡權的過程中,陳郡謝家(謝安的家族)、琅琊王家(王彪之的家族)、太原王家(王坦之的家族)等世家聯起手來,為保衛國家,更是為保護自身家族的利益,明里暗裡同桓溫做鬥爭,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桓溫弟兄共五個,除他之外分別為桓雲、桓豁、桓秘、桓沖;他還有六個兒子,分別是桓熙、桓濟、桓歆、桓禕、桓偉、桓玄。長子桓熙才幹不足,桓溫就讓弟弟桓沖在自己百年以後接管部隊。桓熙很不服氣,就和叔叔桓秘謀劃準備殺死桓沖,但計劃失敗,他們兩人連同參與此事的桓濟一起被貶到了長沙。桓沖讓五歲的桓玄繼承了桓溫南郡公的爵位。

  七月二十五日,朝廷任命荊州刺史桓豁為征西將軍,兼督荊、揚、雍、交、廣五州諸軍事;桓沖任中軍將軍,兼都督揚、豫、江三州諸軍事和揚、豫二州刺史,鎮守姑孰;桓豁的兒子,時任竟陵太守的桓石秀則被任命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鎮守尋陽。

  桓沖為人忠厚,盡力輔佐晉室。有人勸他殺死謝安、王坦之等人,自己掌權,但桓沖沒有聽從。對於生殺大事,他都是先請示朝廷然後再執行。不過畢竟有前車之鑑,朝臣不敢完全信任他。謝安為了抗衡桓沖,提出因為太子年幼(年十二),由皇太后褚蒜子臨朝聽政,這項提議也贏得了絕大多數文武官員的支持。

  八月,褚蒜子再次臨朝聽政。

  (1) 羽葆,帝王儀仗中以鳥羽聯綴為飾的華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