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節 匈奴叛亂
2024-10-11 12:22:14
作者: 舊時艷陽
太康四年(294)五月,匈奴部落酋長郝散發動叛亂,於谷遠(今山西沁源縣)起兵反晉,進攻上黨郡(今山西黎城縣),殺死了郡太守。
這裡我們需要簡單回顧一下匈奴的歷史。匈奴是從哪裡來的?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商湯滅夏(約前1600)後,把夏桀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市附近),夏桀死後,他兒子淳維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和一些手下逃到了北方的草原,因此匈奴實為華夏民族的一支。但因為長期與中原內陸隔離,久而久之,匈奴形成了與中原民族不同的文化風俗。匈奴曾經令中原王朝很苦惱,西周周幽王為了博取冷美人褒姒一笑,聽信部下讒言,在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點燃烽火台,各諸侯國派兵來救,發現是一場鬧劇,這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等到犬戎(古匈奴)來攻,烽火台上燃起的烽火早就失去了信用。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前771),之後周平王東遷洛陽,東周開始(前770)。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大軍大敗匈奴,收回河套以南地區,設四十四個縣,並增修了長城,全長達一萬餘里。後蒙恬大軍渡過河套,占領陰山山脈,威震匈奴,使其十餘年不敢犯邊。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殺父自立。他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軍事統帥,在他的帶領下,匈奴從此走向強大,擊敗了東胡(居於今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的少數民族),開始獨霸草原。公元前200年,匈奴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東),劉邦採用陳平之計,行賄冒頓單于的妻子才終於解圍。到漢武帝劉徹時,傾全國之力,幾次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前去攻打,終於大敗匈奴,匈奴由盛轉衰。
為了爭奪權力,匈奴內部開始了殘酷的政治鬥爭。東漢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南疆八大部落首領共同向東漢光武帝劉秀臣服,表示要永遠做漢王朝的藩屬,並幫助漢王朝抵擋來自北方的侵略。當時雖然有大臣反對,但劉秀表示同意,還派人幫助南匈奴在五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八十里的地方建立王庭,南北匈奴正式分裂。南匈奴後移居雲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再移居西河郡美稷縣(今內蒙古准格爾旗),最終定居在距離洛陽(東漢都城)幾百公里的平陽(今山西臨汾市)。各位如果攤開地圖看看這幾處地方就會發現,南匈奴一直是在南遷,也就是往漢王朝的中心遷。
東漢永元三年(91),當時的全國最高統帥竇憲決心趁北匈奴勢微,將其一舉消滅,便派大軍行至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出塞五千餘里,大破北匈奴主力,斬殺包括各王在內的五千餘人。竇憲命隨行的才子班固寫了一篇文章紀念這場勝利,刻在燕然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上,史稱「燕然勒石」。2017年,中蒙考古學家聯合考古時找到了這塊石碑。
北匈奴汗國中的一部分人開始向西漂泊,最後來到歐洲,他們在那裡的活動影響了歐洲的歷史進程。公元92年,北匈奴留下的當家人向漢王朝投降,自此,長久以來困擾著中原政權的一大威脅被解除。但事情沒有想像中美好,新的威脅很快出現了——北匈奴留下的廣大草原地區被鮮卑部落填補,鮮卑日益強大,留在草原上生活的大約十萬名匈奴人為了生存,也漸漸自稱鮮卑。
南匈奴在東漢末年也是沒有消停,參與了中原各路諸侯的混戰,並在南下時擄走了東漢大學者蔡邕之女蔡文姬(1)。曹操勢力日益強大後,南匈奴首領歸附曹操。之後,南匈奴汗國的百姓們長久居住在大漢的邊塞之內,跟漢朝編入戶籍的居民沒什麼兩樣,但不向漢朝政府繳納田賦捐稅。當時的一些人提出,任憑匈奴這樣在境內生活卻不加管理,一旦他們人口增加,恐怕不好控制,所以應早做預防。
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七月,南匈奴單于攣鞮(luān dī)呼廚泉到鄴城晉見魏王曹操,曹操趁機把攣鞮呼廚泉強留在了鄴城,命右賢王(2)監理南匈奴汗國。但曹操也沒有虧待攣鞮呼廚泉,每年都送棉絲、綢緞、金錢、糧秣等,待遇等同侯爵,子孫仍保持單于封號。又將匈奴汗國分為五部,左部定居於茲氏(今山西汾陽市),右部定居於祁縣(今山西祁縣),南部定居於蒲子(今山西隰縣),北部定居於九原(今山西忻州市),中部定居於大陵(今山西文水縣),史稱「五部匈奴」。每部遴選有聲望能力的貴族擔任統帥,另選漢人充當司馬,監督當地軍政,把匈奴分而治之。
話題回到郝散身上,他這次起兵叛亂也沒能堅持多久,到本年(294)的八月就率領部下投降了。馮翊郡(今陝西大荔縣)都尉為了絕後患,誅殺了郝散。
元康六年(296)夏季,郝散的弟弟郝度元要為兄長報仇,與馮翊郡、北地郡(今陝西銅川市)的馬蘭羌人(3)、盧水胡人(4)一起造反,殺了北地郡太守張損,打敗了馮翊郡太守歐陽建。
此時晉朝的征西大將軍為趙王司馬倫。司馬倫,出生年不詳,字子彝,晉宣帝司馬懿的第九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的異母弟弟。司馬炎稱帝後,被封為琅琊(今山東臨沂市)王。他受到散騎常侍劉緝買通工匠盜竊御裘一案的影響,按理當治罪,但因為他是皇室至親,被下詔赦免。後司馬倫前往他的封國。咸寧三年(277)八月,司馬倫改封趙王,任平北將軍、督鄴城守軍事,後再升任安北將軍,元康初年又改任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守關中。
司馬倫寵信出身普通的琅琊人孫秀,孫秀狐假虎威,平時作威作福,與雍州刺史解系、馮翊太守歐陽建交惡。為了軍事上的事情,他們互相向朝廷告狀,歐陽建更上書皇帝,指控司馬倫刑罰和賞賜不公。朝廷知道解系剛正不阿,認為司馬倫在關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調他回京師洛陽,任車騎將軍,改派梁王司馬肜接替司馬倫為征西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軍事。關中地理位置重要,縱觀整個西晉,鎮守這裡的都是司馬家的人。
解系和弟弟、御史中丞解結上書請求殺孫秀以使賊人退兵,張華把這件事告訴了梁王司馬肜,讓司馬肜誅殺孫秀,司馬肜答應了。孫秀的朋友辛冉得到消息,向司馬肜說情道:「賊人自發起兵,跟孫秀關係不大,不應該怪罪到孫秀身上。」司馬肜覺得有理,孫秀因此免去一死。
司馬倫到了洛陽後,採用孫秀的計謀,盡力結交賈謐、郭彰,這二人到皇后賈南風那裡為司馬倫美言,於是賈皇后對司馬倫很是欣賞,非常信任。司馬倫趁機要求擔任錄尚書事的職務,但張華、裴頠(尚書左僕射)堅決不同意;司馬倫又要求擔任尚書令,張華、裴頠還是不同意。司馬倫、孫秀從此就和張、裴二人結了仇。
(1) 蔡琰,字文姬,東漢時著名文學家,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留存於世。一開始嫁給衛仲道,丈夫死後回蔡家居住。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下兩個兒子,後被曹操用金錢贖回,嫁給了董祀。
(2) 右賢王,匈奴貴族封號,二十四長之一,身份只略低於左賢王。
(3) 馬蘭羌人,即居住於馬蘭山的羌人。
(4) 盧水胡人兼具白種人和黃種人的特徵,其祖先被認為源自商代的盧方。盧方有別於中原民族,史書中稱他們為「盧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