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罷州郡兵

2024-10-11 12:21:29 作者: 舊時艷陽

  太康元年(280)冬季,晉武帝司馬炎把全國劃分為十九個州:

  

  司隸校尉所管轄的京畿地區改成司州,州府為洛陽,司隸校尉為劉毅。

  兗州,州府設在廩丘(今山東鄆城縣西北),刺史為鄭烈。

  豫州,州政府設在安城(今河南正陽縣),後遷往陳縣(今河南淮陽縣),都督豫州諸軍事為汝南王司馬亮,刺史為王戎。

  冀州,州府設在信都(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區),都督冀州諸軍事為趙王司馬倫,刺史為王深。

  并州,州府設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刺史為胡岐。

  青州,州府設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市),都督青、徐二州諸軍事為琅琊王司馬伷,刺史為胡威。

  徐州,州府設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市),都督青、徐二州諸軍事為琅琊王司馬伷,刺史為嵇喜。

  荊州,州府設在襄陽(今湖北襄陽市),後遷往江陵(今湖北江陵縣),都督荊州諸軍事為杜預,刺史為胡奮。

  揚州,州府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後遷建業(今江蘇南京市),都督揚州諸軍事為王渾,刺史為周浚。

  雍州,州府設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為扶風王司馬駿,刺史為郭奕。

  涼州,州府設在姑藏(今甘肅武威市),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為扶風王司馬駿,刺史待考。

  秦州,州府設在冀縣(今甘肅甘谷縣),刺史為李秉。

  益州,州府設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刺史為胡羆。

  梁州,州府設在南鄭(今陝西漢中市),刺史為楊攸。

  寧州,州府設在滇池(今雲南昆明市晉寧區),太康三年罷寧州。

  交州,州府設在龍編(今越南河內市東),刺史為陶璜。

  廣州,州府設在番禺(今廣東廣州市番禺區),刺史為滕修。

  幽州,州府設在涿縣(今河北涿州市),都督幽州諸軍事為嚴詢,刺史為高光。

  平州,州府設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市),刺史為鮮于嬰。

  共計一百七十二個郡和封國(其中郡有一百四十二,封國為三十,親王以郡為封國),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戶,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人。

  司馬炎下詔書說:「漢末四海之內分崩離析,刺史既處理民事又統帥兵馬。如今天下一統,應當收起兵器,各刺史的崗位職責應該按照漢朝興盛時候的那樣,只管督察州內政事,不管民事和軍事。州府及郡府所統率的士兵要全部取消,大郡設置武官一百人,小郡設置五十人。」司馬炎在世的時候,這一制度得以貫徹。

  刺史、太守不再領兵,前者專心治吏,監察州中官員,三年一次入朝奏事;後者專心治民,發展民生。州中還保留有軍隊的,都是都督、將軍統率的駐屯軍,稱為外軍,直屬朝廷。精銳力量是駐紮在京城內外的中軍,西晉初年曾經有三十六軍,大概有十幾萬人,蔚為壯觀。以後我們經常要講某要員是「都督中外諸軍事」,意思是他既統領中軍,又掌管外軍,實際上就是「天下兵馬大元帥」。

  交州牧陶璜上書說:「交州、廣州東西寬幾千里,有六萬多戶蠻夷時常蠢蠢欲動,服從朝廷的只有五千多家。兩個州唇齒相依,只有靠相當數量的軍隊才能鎮得住。另外,寧州境內各蠻夷都占據各河流的上游,水路和陸路都和交州相通,很容易襲擾交州。這些地方不應該裁減州兵,不然我們的力量就過於單薄了。」司馬炎深以為然,特批在此三地保留軍隊。

  僕射山濤上書說:「不應該裁減掉州郡的軍事力量和武器裝備。」但這次司馬炎沒聽。二十幾年後,天下群寇並起,州郡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撲滅反賊,於是天下大亂——正如當年山濤預料的那樣。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罷州郡兵積極的一面。這些多餘出來的人可以投入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發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