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 崇禎誤用奸臣導致大明滅亡

崇禎誤用奸臣導致大明滅亡

2024-10-11 12:19:21 作者: 歷史君

  據《明史》和《明季北略》,崇禎三年,京師有民謠流傳,或曰「崇皇帝,溫閣老,七年為首相」,或曰「崇禎皇帝遭溫了」。

  

  又有民謠曰:「禮部重開天榜,狀元談話榜眼,有些惶恐;內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溫)」。

  這些民謠似乎都是針對一個人的,大意是說,無論是崇禎皇帝,還是其他大臣(民謠中的「烏龜王八」指的是王應雄,「篾片」指的是吳宗達),只要碰到這個人,就像遭了瘟一樣,不死也得脫層皮。

  民謠往往是現實的反映,這些民謠中的「溫」,確有其人,而這個人,是被《明史》列入奸臣傳的一個壞蛋。

  這個姓溫的,名叫溫體仁,崇禎皇帝遇到他,也算是倒霉,崇禎對他的重用,屬於典型的用人不當。

  01 人才匱乏

  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被「仙藥」毒死,他倒是如願以償地「成仙升天」了,卻給弟弟朱由檢,也就是崇禎帝留下一個爛攤子。

  在崇禎皇帝看來,大明之所以爛得流膿,完全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造成的,至少與其有很大關係,要想治好大明身上的毒瘡,重振大明王朝,必須首先拿這個根子開刀,於是對閹黨來了個徹底的大清洗,無論首犯還是從犯,該抓抓該殺殺,毫不手軟。

  新皇帝想勵精圖治,有一番作為,不使點手段怎麼行?

  可他沒想到,他倒是痛快了,但由於疏於全盤考慮,結果卻是惹了個大麻煩——由於打擊面過寬、株連太多,直接導致朝廷人才匱乏,很多重要崗位無人可用,尤其是作為權力基礎的內閣缺員太多,官僚機構幾乎不能正常運轉!

  當然,這個問題好解決,增補內閣閣員就行了,但卻惹了個更大的麻煩,使溫體仁這種人品卑劣的奸賊,混進了革命隊伍。

  增補內閣閣員的詔令,是崇禎元年冬發出的,當時的溫體仁雖然被剛繼位的皇帝任命為禮部尚書,但他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資歷淺薄,毫無聲望,沒資格入閣。

  果不其然,會推過程中一直沒人選他,入閣的大門對他關得緊緊的,卻對江南才子錢謙益敞開大門,把他推為第一。

  所謂「會推」,是明代特有的一種高級官員選任制度,程序很簡單:先由大臣商議後推舉若干合適人選,然後提交皇帝點選,主要針對的是三品以上高級官員的選任。

  當然了,會推制度到後來變味了,淪為某些大臣徇私的工具,不過那是另外一個話題,在此不提。

  02 陷害大臣

  也就是說,這次會推,溫體仁連初選都沒選上,他的名字,更是進入不了最高領導的視線。

  但他很快從鬱悶中「振作」起來,又像打了雞血一般。

  他敏銳地發現,資望和才能遠在他之上的周延儒,居然也不在被推選名單上!

  而且周延儒為人乖巧,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是個左右逢源的人精,關鍵是——他深得皇上寵信。

  你們這幫人,連這樣的人都不推舉,是何居心?不怕皇上不高興?

  果然如他所料,周延儒的落選,讓崇禎一臉蒙,然後就是大為不滿。

  溫體仁找到周延儒說,周大人,事情好像不對勁,在下沒被選上,還說得過去,您老人家也這樣,就說不過去了,連皇上都生氣了,咱們,是不是得做點什麼?

  於是這兩人勾結在一起,把矛頭直接對準了錢謙益。

  他們立即上書,重提錢謙益的所謂「關節受賄案」——皇上您看,老錢犯過這麼大的錯誤,是不是沒資格入閣?

  所謂「關節受賄案」,是指天啟元年錢謙益主持浙江科考時,收了考生田千秋的錢,以「一朝平步上青天」這句詩為關節,將其定為省試第一,被人告發後,錢謙益受到處分,被奪俸、削職。

  問題是,這件事早就處理過了,早就過去了,溫體仁重新把它揭出來,是何居心?崇禎才不管這個呢,他只是覺得,錢謙益這種有前科的人進內閣,確實不應該,而那麼那麼好的周延儒周老師,不進內閣簡直天理不容!

  這不是亂整嗎?你們這些大臣,拿著朕的俸祿卻來忽悠朕,幾個意思?

  第二天,崇禎就詔令溫體仁和錢謙益,你們兩個,馬上到文華殿來,朕有話問你們!

  皇上要開召對會議。

  被召集到文華殿的,還有各部官員。

  雖然都不明白皇上要幹啥,但各部官員誰也不敢遲到,更不敢不來。

  看來有大事發生。

  03 陰謀得逞

  這事果然不小,溫體仁居然無緣無故舊事重提,而且矛頭直指會推第一的錢謙益,是何居心?

  溫體仁率先發言,表示他之所以舊事重提,是因為有前科的錢謙益被推舉上去,滿朝大臣居然沒有一個人向皇上提出疑問,這是對皇上的極大孤立,大臣們冷汗直冒。

  這帽子可不小,溫體仁到底想幹啥?讓皇上把咱們通通幹掉嗎?

  大臣們憤怒了,目光齊刷刷地盯向他,溫體仁額頭上冒出了汗,強作鎮靜,繼續發難:「臣雖然不是諫官,這次會推也沒我,我本應避嫌,也無權向皇上上言,但事關社稷安危,不得不說。」

  被矛頭對準的錢謙益,更是毫無思想準備,一時語塞,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官員們紛紛為錢謙益辯護,尤其是吏科給事中章允儒,質問溫體仁把已經處理的老案子翻出來,是不是有其他圖謀,惱羞成怒的溫體仁竟然給他扣了頂「朋黨」帽子。

  「朋黨」二字,一下子刺中了崇禎的小心臟——當初為信王時,魏忠賢培植朋黨殘害忠良的行為,給他的印象太深了,他對朋黨深惡痛絕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以至於登基後一直懷疑身邊有朋黨存在,溫體仁一席話,分明是在提醒他,對朋黨一定要「有則打之無則防之」。

  溫體仁動不動就扣帽子的卑劣行為,遭到大臣們一致譴責,成了眾矢之的的溫體仁,眼看就要敗下陣來,關鍵時刻,與他沆瀣一氣的周延儒,冷冷地開口了——

  「各位認為會推很公正嗎?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可是大家想過沒有,主持會推的只是一兩個人,什麼都是他們說了算,其他大臣連發言權都沒有,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敢說,說了也白說,怕打擊報復,所以,會推看起來公平,實際上很不公平。」

  周延儒的意思很明顯:錢謙益被推上去,很不公平。

  這話可是深受崇禎信任的周大人說的啊,分量能不重嗎?崇禎當即做出決定,不但罷免了錢謙益,還把指責溫體仁居心叵測的章允儒、錢龍錫問罪下獄。

  04 誤用奸賊

  溫體仁的陰謀得逞了。

  崇禎帝很是感慨:若不是小溫,朕就誤了大事了,你這個明察秋毫的良臣,怎麼不早點冒出來呢?

  不過現在還不晚,正是時候。

  看來老天爺待朕不薄,正值用人之際,就給朕送來這麼大一個人才!

  這種人才不用,你們當我傻呀!

  不久,不但溫體仁如願以償地入了閣,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他狼狽為奸的周延儒,崇禎自然也不會讓他坐冷板凳,也心想事成地入了閣。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溫體仁的入閣,是一場大悲劇的序幕。

  如果有後悔藥,崇禎皇帝一定會「大吃一斤」,因為老天爺給他送來的不是人才,而是掃把星!

  溫體仁上位後乾的第一件大事,是整死了有「大明最後一堵長城」之稱的抗清名將袁崇煥。

  眾所周知,崇禎殺袁崇煥,是由於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但卻很少有人知道,讓皇太極的反間計得以成功的,卻是這個溫體仁!

  他在其中起的作用,比皇太極本身還大!

  這可不是冤枉他,是他自己說的。

  很「不幸」,他寫給弟弟的信,被歷史存留了下來,他在那封信里,頗為得意地告訴弟弟:袁崇煥倒霉,是你哥乾的,源於哥上了一道密疏——「崇煥之擒,吾密疏實啟其端」。

  而且特別指出,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出於報國的念頭——「此亦報國之一念」。

  05 誣陷袁崇煥

  袁崇煥是天啟二年(1622)被提升為兵部主事的,但後來被魏忠賢及其黨羽陷害罷官,崇禎登基後重新起用了他,並給了他一把尚方寶劍,命他全權負責遼東防務。

  不重新起用他不行啊,當時真正懂軍事的,而且能打的將領,已經不多了。

  袁崇煥的確不是一般人,走馬上任後,他建立的防線,像顆釘子牢牢地釘在清人入關的必經之路上,怎麼拔也拔不掉,而不拔掉這顆頑固的釘子,他們入關就是一場永遠無法實現的夢。

  正兒八經干不過袁崇煥,皇太極的確想用反間計除掉這個可怕的對手,便派奸細潛入北京,到處亂說袁崇煥與後金勾結,想搞大事,還故意放跑被他們抓住的兩個明廷太監,兩個太監逃回去後,直接向崇禎做了匯報。

  崇禎雖然生性多疑,但他起初對這件事是不相信的,因為他知道袁崇煥不是傻瓜,他若想背叛朝廷背叛他,此時並非最佳時機,在前線作戰也不可能這麼努力。

  恰在此時,溫體仁不失時機地冒了出來,給崇禎呈上一封密疏,上面說,後金之所以對咱們大明發動猖狂進攻,是袁崇煥和文淵閣大學生錢龍錫串通一氣,勾引清兵導致的,請求崇禎抓了袁崇煥。

  崇禎還是不信:你說他勾引清兵,他就勾引清兵了?證據呢?

  溫體仁拿不出袁崇煥勾引清兵的證據,但他拿出了另一個「證據」:袁崇煥如果不想搞事,為何殺毛文龍呢?

  這是他向崇禎上的第二封密疏。

  當時的毛文龍為左都督平遼總兵官,在與後金的戰爭中屢立戰功,但卻為人驕恣,索餉過多,而且濫殺俘虜,不服從領導,被袁崇煥誅殺。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雖然未經朝廷批准,有擅殺大將的嫌疑(袁崇煥也明白這點,所以事後上書崇禎,自請處分),但非常時期若不採用非常手段,部隊怎麼帶?何況毛文龍犯下的十二條大罪,條條都是死罪,袁崇煥將其正法,殺一儆百,並不過分,溫體仁卻將其大肆渲染了一番,並把其與後金聯繫起來。

  崇禎皇帝這才信了,下詔抓了袁崇煥。

  06 內憂外患一個接一個

  袁崇煥被逮捕,一大批人蒙了——最不該抓的人被抓了,抓了這個人等於自毀長城,人們能不蒙嘛!

  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就是一個,他不服啊,又找不到說理的地方,一氣之下,他帶上隊伍離開了京城,言外之意很明顯:這樣的昏君,不配受我保護!

  崇禎慌了,祖大壽帶著隊伍一走,就大大削弱了京畿地區的防衛力量,只好厚著臉皮勸在坐牢的袁崇煥:請你給祖大壽寫信,把他召回來。

  袁崇煥明知自己是冤枉的,但沒有給崇禎提任何條件,比如你是皇帝,你都沒辦法我有啥辦法;比如寫信可以,但先得把我放了等,他二話不說就給祖大壽寫了一封信,祖大壽也二話不說地回來了。

  與其說祖大壽不敢違抗他的命令,不如說他和上司袁崇煥一樣,是為大局著想。

  雖然祖大壽回來了,但崇禎的心情,依然很不爽,因為一連串壞消息接踵而至——

  先是被任命為薊遼總督的勇將滿桂,不知被何人出賣,誓師南進時中了清軍埋伏,慘遭殺害;

  其次是陝西、山西兩省連遭水災旱災,百姓四處逃荒,饑民、流民起義不斷,按下葫蘆浮起瓢;

  再次是京郊地區聚集了從前線敗退下來的官兵,成了社會治安的重大隱患,有的甚至公然搞打殺搶;

  …………

  內憂外患上門,一個也不缺,個個迫在眉睫,溫體仁、周延儒這些「國之棟樑」,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更不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天天催崇禎殺掉袁崇煥。

  崇禎急了,袁崇煥是要嚴懲的,關在那裡又跑不了,但如今最需要的是如何退敵,如何安定社會,各位難道想都沒想過嗎?

  他們這才想了個辦法:釋放罪臣,讓他們到前線效力。

  這是什麼主意?怎麼這麼餿呢?崇禎氣得萬念俱灰,甚至產生過退隱山林的念頭——朕的江山不要了,送給你們,你們愛咋咋的!

  07 袁崇煥慘遭殺害

  直到一個月後,聽說清兵東撤了,尤其是四川忠州女帥秦良玉率軍進京勤王,崇禎的心情才又好起來。

  秦良玉危急關頭勇赴國難的精神,與溫體仁等人的卑劣行徑相比,反差真是太大了,深有感觸的崇禎,「忍不住」揮毫寫了一首詩:

  蜀錦征袍自剪成,

  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不少奇男子,

  誰肯沙場萬里行?

  這首詩,可不僅僅是對這位女中豪傑的頌揚,更有對世間那些「奇男子」的無情鞭撻。

  不知溫體仁等「奇男子」看了,有何感想?

  趁心情不錯,崇禎來了一次為期三個月的「春講」(所謂「講」,講經的意思,明代的經筵有春講、秋講之分)。

  春講一結束,溫體仁、周延儒等人,便再次催促皇上儘快結束袁崇煥一案——皇上啊皇上,案子再拖下去,就有損皇權的威嚴了。

  既然這樣,那就殺吧。

  崇禎三年八月十七,比竇娥還冤的一代名將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石匱書》)。

  那麼問題來了:溫體仁與袁崇煥到底有何深仇大恨,非置他於死地不可?

  其實他與袁崇煥沒有一點個人恩怨,他也不是皇太極的奸細,他的目的,只不過想藉此掃除他上升通道上的障礙,因為他知道,袁崇煥一旦被判有罪而被殺,那些與他關係密切,或者支持過他、為他說過話的大臣,都得連坐,而那些大臣,就是他心目中的障礙,只有把他們通通幹掉,他的「晉用之路」才能通暢無阻。

  他成功了,袁崇煥一案,眾多受到牽連的官員結局都很慘,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其中包括支持過袁崇煥的宰輔錢龍錫和兵部尚書王洽。

  08 真相大白

  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掃除了,夢寐以求的大權也弄到手裡了(內閣首輔),但溫體仁也明白:由於一味排斥異己打擊政敵,樹敵太多,肯定有人會報復。

  為了不留下把柄,凡是給皇帝的上疏,他都不存入檔案,事先「消除」罪證。

  但上疏彈劾他的,仍不在少數,只可惜他們不但未能達到目的,反而害了自己,要麼被罷官,要麼被流放,有的甚至被當場杖擊而死。

  溫體仁的膽子越來越大,竟然找藉口把閒居鄉里的錢謙益抓了。

  對於得罪過自己的人,一輩子也不放過——這是他的特點,也是他的弱點。

  狗急了還跳牆呢,何況是德高望重的錢謙益,他被迫向司禮監太監曹化淳求救。

  這個曹化淳可不一般,朱由檢繼位後,派他負責處理魏忠賢時的冤案,平反昭雪了兩千餘件,深受皇帝信任和重用,而他掌管的司禮監,是皇帝身邊的重要部門,權力極大,基本上是專門用來制衡內閣權力的。

  溫體仁卻昏了頭,竟然想趁機把曹化淳一同整死。

  沒想到,崇禎把溫體仁想整死曹化淳的密奏,給曹化淳看了。

  嚇出一身冷汗的曹化淳派出特務到處偵查,查清了溫體仁與人合謀陷害錢謙益的內幕,崇禎這才看清溫體仁的真面目。

  當他終於得知他最恨的朋黨,不是別人弄起來的,恰恰是這個他心目中的良臣溫體仁,而且以他為首時,崇禎的憤怒達到了極點。

  崇禎十年六月,崇禎下令削去溫體仁官職,廢為庶民。

  回到老家湖州不到一年,溫體仁就去見了閻王。

  六年後,在用人方面犯下極大錯誤的崇禎,就和他的王朝一起滅亡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