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大戰」之後,明朝又發生了什麼「不可原諒」之事?
2024-10-11 12:19:16
作者: 歷史君
01 努爾哈赤悍然攻明
1619年,大明王朝註定有一劫。
那一年,明朝內爭激烈、防務鬆弛(實際上,明朝這兩個毛病早就有了),後金(清)努爾哈赤認為有機可乘,決定干一票大的。召集諸臣討論後,他決定採用的用兵方略是分三步走:先打遼東明軍,然後吞併葉赫部,最後奪取遼東。
決心既下,後金開始做必要的準備工作:擴充軍隊、修治裝具、派遣間諜、收買明將、刺探明軍虛實。經過精心策劃和認真準備,努爾哈赤發表「討明檄文」,歷數明朝對他們的「七大罪狀」,這就是所謂的「七大恨」。
哪「七大恨」呢?簡單點說就是:
1.明朝無故殺害努爾哈赤父、祖。
2.明朝偏袒葉赫、哈達,欺壓建州(後金國)。
3.明朝違反雙方劃定的範圍,強令努爾哈赤抵償所殺越境人命。
4.明朝派兵保衛葉赫,抗拒建州。
5.葉赫由於得明朝的支持,背棄盟誓,將其「老女」轉嫁蒙古。
6.明朝發兵逼令後金部譴退三十里,立碑占地,將房屋燒毀,禾苗丟棄,使後金無居無食,人人待斃。
7.明朝遼東當局派遣守備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討明檄文」一發,舉國震驚。這個「國」,當然是大明王朝。努爾哈赤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沒等明朝回過神來,他立即率領兩萬軍隊,向明朝發起進攻。
撫順等地接連失陷,明神宗震驚不已,派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主持遼東防務。神宗想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咱出兵遼東,一鼓作氣把建立不久的後金政權幹掉算了。
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戰役」,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了。
02 熊廷弼臨危受命
1619年二月,明朝調集二十四萬大軍,雲集遼瀋,兵分四路,直搗後金政治中心赫圖阿拉(故址在今遼寧省新賓縣)。當時,後金的八旗兵力只有六萬多人,與明軍相比,有點小巫見大巫。努爾哈赤這個軍事奇才一點也不怕,「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採取集中兵力、逐個擊破的作戰方針,大敗明軍。
努爾哈赤此戰的勝利,不但使後金政權更趨穩固,而且從此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為日後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明軍自從遭此慘敗,不僅失去了大部分遼東領土,在戰場上也完全陷入了被動,被迫採取守勢,遼東局勢日趨危急。
「薩爾滸之戰」以明軍大敗而告終,主帥楊鎬引咎辭職,後被其繼任押解進京。這樣一來,遼東經略一職就空了,經廷議,都覺得老將熊廷弼比較合適,於是升他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楊鎬為遼東經略。
熊廷弼走馬上任之時,開原、鐵嶺已成了後金的地盤,瀋陽軍民紛紛逃亡,知州李尚皓也準備逃走。熊廷弼為了穩定軍心民心,不僅抓了李尚皓,還殺了逃將劉遇節等人。
除此之外,其他該做的事一件也沒落下:督造軍器,修繕城堡,調兵遣將扼守各地要衝,「互為應援,守備大固」。熊廷弼還親巡瀋陽、撫順,「相度形勢,召置流移,安定民心」。
03 奸賊誤國欺君
熊廷弼明白,和實力大增的後金軍硬碰硬,結果一定不會是他想看到的,所以他只能採取以守為主的策略,反對輕率作戰,不給後金軍可乘之機,並聯合朝鮮對後金進行牽制。這些辦法效果還不錯,後金軍一年多內「不敢輕進」,直到1620年。那年八月,明神宗駕崩,努爾哈赤率兵攻打瀋陽,但沒占到便宜,熊廷弼親自督陣,將後金軍擊退,遼東局勢基本穩定下來。
安心日子沒過幾天,就有人唯恐天下不亂了,這人就是被抓了的那個前遼東經略楊鎬的叔父楊淵,他怪熊廷弼當初不僅不保奏楊鎬,反而把他押解進京,於是他與和熊廷弼有矛盾的御史馮三元、大學士顧慥、尚書姚宗文等上疏彈劾熊廷弼,說他「在邊地假名增稅,勒索小民,聲言築城禦敵,實是誤國欺君」。
那時候,坐在龍椅上的人是明熹宗朱由校,他不問青紅皂白,就下詔把熊廷弼關進監獄。眼看就要殺頭,左輔楊漣急忙上疏挽救,才保住熊廷弼一條老命,一切職務當然被革了個精光。朝廷讓一個名叫袁應泰的人替代熊廷弼。這人估計是個草包,任職不到一年便把遼東重鎮瀋陽、遼東首府遼陽丟了,他本人畏罪自殺,遼河以東全部成了後金的囊中物。
誰說歷史不能假設?假設楊鎬他叔父楊淵、御史馮三元等人不把私人恩怨置於國家之上,以「誤國欺君」的罪名彈劾熊廷弼,遼河以東怎麼會丟?他們和歷史上那些真正誤國欺君的混帳一樣,拿著國家的俸祿,好事不做,壞事做盡,他們心裡其實早就沒有了國家、人民的位置,因為那裡早就被他們自己的私心占滿了!
04 搭檔不是一條心
但不管怎麼說,也不能任由局勢繼續惡化下去!朱由校只好把熊廷弼從監獄裡放出來——我說老熊啊,大人不記小人過,過去的事就讓它翻篇吧。熊廷弼說:皇上別說了,主意老臣已經想好,我們應該在廣寧(今遼寧北鎮)厚集步騎以牽制後金主力;然後在天津與登、萊(今山東蓬萊)各設巡撫,置舟師,乘機入遼南;同時在東面聯合朝鮮從後方打擊後金,在山海關設經略,節制三方。
朝廷重新起用熊廷弼後,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駐山海關,並再次讓他擔任遼東經略。與此同時,朝廷擢王化貞為巡撫,希望他們成為一對好「搭檔」,共同把這塊地盤守好。
王化貞雖然不是草包,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但這個人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既輕敵又膽兒肥——你老熊以守為主的那一套太保守了,咱們應該主動出擊,三個月之內,保證蕩平後金。
也就是說,這兩人一開始就下的不是一盤棋,一個主戰,一個主守,誰也說服不了誰。後來他們懶得爭了,讓朝廷爭去。朝廷爭論的結果是:對王化貞的主張說可以,對熊廷弼的策略說不,對其之前採取守勢取得的成果直接無視。王化貞說,老熊啊,說你老了你還不服,現在服了吧?你且一邊休息,看我的!於是他「分」走大部分兵力,僅留給熊廷弼幾千人。他還不聽這個上級的節制,打算利用李永芳這個明朝降將做內應,對後金軍發動進攻。
誰知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努爾哈赤就先下手了,親率五萬人馬,分三路朝河西打來。
05 遼東盡失
1622年正月,努爾哈赤率軍渡過遼河,攻占了西平堡。王化貞急忙調出廣寧、閭陽守軍,讓他們去攻打後金軍,結果三萬大軍全軍覆沒!
屋漏偏遭連夜雨,後金打入廣寧的間諜孫得功挑起兵變,打開城門,把後金軍放了進來,廣寧淪陷。狼狽不堪的王化貞好歹逃出了廣寧,在一個叫右屯的地方見到熊廷弼,哇的一聲大哭起來。熊廷弼嘲笑王化貞,你那個用六萬軍隊三個月蕩平後金的計劃,實施得怎麼樣了啊?王化貞說,老熊啊,風涼話就別說了,事到如今,咱們還是想個辦法阻擊後金軍吧。熊廷弼說,晚了,沒用了,事情是你搞成這樣的,爛攤子還是你自己收拾吧。
熊廷弼說完這話,就撤回了山海關。王化貞也退入關內。
就這樣,山海關以東的整個遼東,完全歸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下令把遼河以西的百姓,全部驅趕到遼河以東,以慘絕人寰的方式,殺得一個不留。
之後不久,明廷逮捕了王化貞、熊廷弼,後經刑部和大理寺審判,二人被處死刑。
有人說,熊廷弼放棄山海關外的所有據點撤回關內,是明朝所有叛徒都想做而做不到也不敢做的事情,而他之所以做出如此蠢事,是和王化貞賭氣的結果。
拿軍國大事賭氣,這個氣賭得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