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 魏忠賢是如何混到「九千歲」的?

魏忠賢是如何混到「九千歲」的?

2024-10-11 12:19:05 作者: 歷史君

  01 明朝出了個「司馬遷」

  明朝也出了個司馬遷,名叫劉若愚,他也寫了一本大書,名叫《酌中志》,雖然是一本明朝宮廷雜史,但有人把它叫作明朝的《史記》。

  在劉若愚筆下,大太監魏忠賢是個名副其實的傻子。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劉若愚也是太監,與魏忠賢是同事,非常了解魏忠賢的事跡,他對魏忠賢的記述,不但可信,還具有相當程度的權威性。

  劉若愚在《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中,對魏忠賢的記述是這樣的:「忠賢少孤貧,好色,賭博能飲啖嬉笑,喜鮮衣馳馬,右手執弓,左手彀弦,射多奇中。不識文字,人多以傻子稱之……」

  簡單點說,魏忠賢小時候就是個潑皮無賴,家裡很窮,他本人又很好色,吃喝嫖賭的毛病一樣不少,沒文化,人們叫他傻子。

  02 沒文化的「傻子」更會來事

  於是問題來了:這樣一個傻子,是如何混到勢傾天下、人們競相攀附、各地督撫爭先為他建生祠的「九千歲」的呢?要知道,過去的王爺,也才「千歲」!

  這人雖然沒文化,但其他方面的本事,卻無人能及,就像一個瞎子,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其他器官的功能,比如聽覺,卻異常發達一樣。

  實際上,有文化的人才最容易犯傻,因為這種人一般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自視甚高,不把別人放在眼裡,連領導都敢懟,最容易得罪人,最容易招人嫉恨,人際關係往往很糟糕,而人際關係糟糕的人,怎麼能混得好呢?所以相對而言,沒文化的人情商往往高過文化人,他們明白自己的這個巨大的短板,必須靠別的來彌補。

  魏忠賢這個沒文化的「傻子」,簡單點說就是會來事。

  結交客氏,證明這個「傻子」不但不傻,還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備的「長線投資」意識。

  客氏何許人也?皇長孫朱由校的奶媽,他與她搞好關係的方式,是與其「對食」。

  所謂「對食」,主要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一些宮女得不到帝王的寵幸,又不能與其他異性接觸,便互相發生同性愛;另一個意思是指宮女與太監結成掛名夫妻,魏忠賢與客氏,就屬於後一種。

  客氏,也就成了魏忠賢飛黃騰達的重要台階,因為過去很多皇子與奶媽的感情,比母親還好——母親生下兒子後,一般就交給奶媽餵養了,天天耳鬢廝磨,能不親嗎?與生母的關係,反而顯得生疏,甚至陌生。

  客氏與朱由校的關係,就是這樣。如今她和魏忠賢是「夫妻」,能不替他在皇子面前美言嗎?

  03 非常重視與皇上的關係

  與此同時,魏忠賢當然也很重視與朱由校搞好關係,「則極盡諂媚事,引誘其宴遊,甚得其歡心」。

  那時候朱由校雖然還小,離登大位那一天日子還長著呢,但這沒關係,魏忠賢有的是耐心。

  1620年(泰昌元年),朱由校即位,是為明熹宗。

  朱由校即位後,立即升魏忠賢為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寶和三店,而在這之前,他只是個小小的宦官,乾的是掃地、抹桌子、倒馬桶之類的下賤活。

  這件事充分說明客氏的作用有多大,因為按照規矩,沒有文化的魏忠賢是沒資格進司禮監的,完全是由於客氏的關係而破了個例。

  那麼,司禮監又是幹啥的呢?這是一個主管皇帝文書、印璽、宮內禮儀等業務的機構,為「十二監」之首,是內廷權力最大的機構,其主管雖然品級不高,只是個三品,但權力可與內閣「首輔」匹敵,有「權過元輔」之稱,明朝那幾個著名宦官,比如王振、尚銘、馮保、劉瑾、魏忠賢等人,都任過司禮監主管。

  成為司禮監主管之後,魏忠賢更會來事,他知道皇帝老兒酷愛做木匠活,干起木匠活來全神貫注,於是他就在朱由校干木匠活的時候,把重要的奏章拿給他批閱,朱由校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意思是「你們想咋整就咋整吧,別打擾朕干木匠活」。

  那是這個宦官專擅朝政的開始,因為那些重要奏章,都經過他的修改。

  04 畏罪自殺

  且慢——不是說他不識字嗎?既然不識字,如何修改奏章?

  了解魏忠賢的劉若愚說他不識字,應該是可信的,但從宣宗時候起,宮裡設了專教太監讀書識字的內書堂(朱元璋曾明令禁止宦官讀書識字),所以宦官和太監(在明朝,太監是高級宦官,他們直接管理普通宦官)都得進去掃盲,魏忠賢不可能例外,儘管沒有學到多少文化,但粗通文墨還是可以的,看個奏章啥的,應該沒問題。

  那時候的規矩是,奏章呈給皇帝之前,都要經過太監的手,作為代皇帝在奏章上「批紅」的這個秉筆太監,看到不利於他的奏章時自然要處理一下,不是修改內容就是扣壓。

  從對魏忠賢送上來的奏章看都不看來看,朱由校對魏忠賢的信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終於使他失去控制,犯下「擅自責批大臣,壞了祖制;剪除異己,親近亂賊而仇視忠義;傷害宮中妃嬪;傷害龍嗣;搜刮民財,貪圖享受;飼養家軍」等大罪,遭副都御史楊漣上疏痛斥,歷數其二十四大罪。

  令人扼腕的是,奏摺落到了魏忠賢手裡,並對其進行了修改,把對他的不利化為對楊漣的不利,最終導致楊漣慘死(一枚大鐵釘直釘入頭顱),而這個多行不義的宦官,直到大靠山倒掉才末日降臨。

  天啟七年八月,明熹宗病逝,朱由檢繼位,改元崇禎,也即明思宗。

  崇禎剛即位,之前遭魏忠賢殘酷迫害的東林黨人紛紛上書彈劾,一向熟知魏忠賢罪惡的朱由檢將他發配鳳陽後,又派人去抓他,打算治他的罪,魏忠賢自知罪孽深重難逃一死,畏罪自殺。

  魏忠賢自殺後,其飛黃騰達的重要推手客氏的下場更慘,這個狠毒殘忍、生性淫蕩的女人,被笞死於浣衣局,焚屍揚灰。

  魏忠賢的結局,讓人聯想到清朝的和珅,同樣位高權重,同樣罪大惡極,同樣深受寵信,被清算的方式也一樣,都是靠山倒掉之後,被繼任者幹掉。

  歷史,真的是極其驚人相似。

  這種相似,相信歷代統治者都「心知肚明」,但對此保持警惕,並避免悲劇重演的,又有幾人?


關閉